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

先说与后说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3年02月23日   阅读:


  战国时代,齐王派了一名使者去拜访赵威后。问候信还没有拿出来,赵威后就抢先向使者表示对齐国的关心,她说:“贵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听了很不高兴,说:“齐王叫我来拜候您,是一番好意。你呢,先不问候齐王好,倒是先问收成,再问老百姓,末了才问候齐王,未免‘先贱后贵’了吧?”威后说:“你说
  错了,收成不好,老百姓怎么能好呢?老百姓不好,君王又哪里能好呢?我这样问有什么不对呀?难道要我‘舍本逐末’吗?”使者听了,无话可答。
  故事见于《战国策·齐策》。赵威后问话的句序是“收成一百姓一齐王”,这是按先重后轻的逻辑顺序组织造句的。使者也是按先重后轻的顺序造句,只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是“齐王”。最重要的就应当说在最前面,他心目中的句序当然是“齐王—百姓—收成”了。一颠一倒,表达出“先贱后贵”与“先贵后贱”对立的思想见解。
  从前有人查一桩贪污案,因:查无实据,难下结论,就批了“查
  无实据,事出有因”八个字。就是说,查不到确凿的证据,是有原因
  的。批语暗示受审者至少是个贪污嫌疑犯。用今天的话来说,批
  语给受审者留下一条尾巴。后来,换另外一个人办理这个案件。此人事先受了贿赂,就把这两个小句的句序颠倒成“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意思说,把人家当贪污犯审查是有原因的,但结果找不到任何真实凭据。于是,贪污嫌疑犯就变成一无罪责了。句序一变,整句的意义完全不同。汉语里颠倒句序竟能产生这样奇妙的作用。
  先说后说还常常表现一个人的思想修养,说话的意图,以及对听者的体贴,讲究哪些意思该先说,哪些意思该后说,这是提高说话效果的一种手段。

【来源:汉语知识趣谈】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