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彩的导游语激发游客兴致
【以稿换稿】 作者:陈甲取 发布:2014年11月12日 阅读: 次
导游语言,可说是旅途上的另一道风景。精彩的导游语言可以大大激发游客的兴致,使游客对景观浮想联翩,获得美好的享受。这就要求导游必须妙用说话技巧,修饰导游语言,将千姿百态的景观讲解得栩栩如生,从而在游客与景观之间架起一座七彩的虹桥。
外出旅游,如同读小说、看连续剧一样,本身就带有一种悬念。说书人惯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制造悬念,导游也深谙此道,每到一处旅游景点之前,他们会巧妙地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吊足游客的胃口,勾起游客对即将要到达的景点浮想联翩。
大家看,前面就是闻名天下的鸣沙山、月牙泉了,鸣沙山和月牙泉可说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大家知道鸣沙山之所以叫鸣沙山的原因吗?(游客摇头)那是因为这座山的山体是由细米粒状的黄沙积聚而成的,狂风吹起来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微风吹拂时,就好似飘飘仙子吹弹出管弦丝竹之声,因而得名“鸣沙山”。这鸣沙山啊,有两大奇特的地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游客惊奇地望着导游)人要是从山顶往下滑的话,脚下的沙子就会呜呜地响,这是一奇。另外一奇就是,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然一点痕迹也没有了。(游客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说完了鸣沙山,大家一定想了解月牙泉了吧!那大家可知道这月牙泉名字的来历吗?(游客瞪大了眼)这月牙泉啊,就躺在鸣沙山的怀抱里,因为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四面黄沙的包围圈中,居然还有这么一泓清泉,而且历经千年都没有干涸,很奇特吧!(游客点头)这里还有一个更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游客再次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这就是“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想知道月牙泉历经千年的风沙,而不被沙子掩盖的不解之谜吗?那就上去看看吧!(游客早已按捺不住,有人甚至跑到导游前面去了)
这段导游词,导游借用了巧设悬念中的设问技巧,一问一答之下,紧紧地抓住了游客的好奇心,导游话音刚落,“有人甚至跑到导游前面去了”。鸣沙山、月牙泉,这两个奇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名字奇特也罢,居然还有更奇特的现象,这一个个奇特之处令游客迷惑不解。导游就如同变魔术般,打下一个个结,然后再一一解开。最后再点出,“想知道吗?想知道就上去看看吧!”从而吊足了游客的胃口,将悬念推置顶峰,游客想不上去都难了。这样安排之下,一环扣一环,一般说来游客都会听得津津有味。
调侃,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介绍一处景点时,适当妙用调侃,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惬意的氛围,还能使游客在欢声笑语中获得眼福与耳福的双重享受。
我们与陌生人见面,要互递名片。其实,不单人际交往要互递名片,城市发展同样也有它的名片,(游客乐了)而且还不止一张呢,咱们就来谈谈这南京的名片。
前阵子南京评出了十大城市名片,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什么,不知道。(游客抖肩,显得很轻松)那大家想知道是哪十大城市名片吗?好,咱们就来数一数:博爱之都、龙蟠虎踞、明城墙、中山陵、南京大学、夫子庙、总统府、云锦、金陵十二钗。数一数,几个了?九个,那还少一个呢?哎哟,我可说不上来了,就饶了我吧!我好歹还数出了南京九大名片呢。(游客笑)怎么,不行,要把我踢下去?踢就踢,来吧,多大事啊!(游客大笑)呵呵,不好意思,忽悠了大家一把,下面隆重介绍,南京市最后一张名片是——没错,就是“多大事啊”。(寂静之后,掌声雷动)
这十张名片,很有概括性,从古到今、从天上到地下、从宫殿到民间全都包括了。这十张名片,是不是符合您对南京的印象呢?符合,那就为你的眼光骄傲一把。不符合,觉得遗憾?哎呀,多大事啊!(游客欢笑)
开场白,导游先提出一种戏谑的说法:城市名片。然后,她带领大家一起数名片,却只说出了九张,故意“装傻充愣”地遗漏一张。“哎哟,我可说不上来了,就饶了我吧!……踢就踢,来吧”,逗得游客忍俊不禁,酿造出了欢乐的气氛。这时,导游用调侃的语言跟游客互动,顺其自然地导引出最后一张名片——“多大事啊”。这包袱抖出来,游客才恍然大悟:原来导游嘴里戏谑性的俚俗口头语,恰是最后一张名片。导游用这般调侃的方式介绍景区,与游客幽默互动,在欢声笑语中同样也收到了良好的导游效果。
巧设悬念,吊足胃口;妙用调侃,酿造气氛。技巧虽妙但不是万能的,也需灵活运用。因此,希望我们的导游朋友们,在揣摩以上技巧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举一反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导游语言风格。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导游如何提高口才
- 下一篇:没有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