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交际口才>> 军人口才

军人口才

军人口才—向著名将帅学说服

以稿换稿】  作者:刘文炼 彭小东   发布:2014年05月21日   阅读:

    如何舒服下属和战友摒弃消极和错误思想,改变不当想法和做法,是军队各级领导经常要遇到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此辑录了朱德、陈庚两位著名将帅说服下属和战友的谈话例子,希望能给部队各级领导以帮助和启示。
 
    学习朱德:运用类比,巧选视角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领的部队与陈毅指挥的七十三团会合,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朱德为总司令,陈毅为党代表。
    当时,有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因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而主张“散伙”回家。为说服这些军官和士兵“散伙”回家的主张,朱德于10月下旬在信丰城西的一个山坳中,主持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朱德在会上这样讲到:
    “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了,留下来的‘渣渣’就是十月革命的的骨干。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我们现在等于1905年的俄国革命,我们只要留得一些人,在今后的革命中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只要坚持斗争下去,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军阀不争地盘是不可能的,他们一打,那时我们一个班就可以占领一个县,我们现在这些人就可以占领几十个县……”
    那些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的军官和士兵听后,当即放弃了“散伙”回家的主张,自发地高喊“拥护朱军长(朱德曾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跟朱军长革命到胜利!”
    朱德知道,要想让一些官兵放弃错误主张,就必须树立起他们对革命的信心。为此,他在讲话中首先使用了类比的方法——将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进行类比;俄国革命虽然在1905年暂时失败了,但由于留下的‘渣渣’没有丧失信心,而是继续奋斗,所以最终在1917年取得了胜利,中国革命在1927年也暂时遇到恶劣挫折,但只要留下来的革命官兵能够像俄国的‘渣渣’们那样奋斗不止,中国革命也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随后,朱德又引导官兵从军阀之间的“狗咬狗”必然会消耗敌人力量这一视角,去展望革命力量必然由弱到强的前景。因为朱德说服讲话的方法选用得当,所以官兵们听后信心大增,自然也就放弃了“散伙”回家的主张。
 
    学习陈庚:有意误会,巧驳妙激
    1931年10月原在上海中国总部负责情报工作的陈庚,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其实,原任红九军27师师长的徐海东,因为顶撞张国焘而降为12师36团团长,属于陈庚的下级。
    不久,为了加强新建部队的力量,徐海东被调到新建的38团任团长。徐海东心中不悦,就跑到师部找陈庚“泡蘑菇”。
    在听徐海东表达了意见后,陈庚说:“这样吧,你来当师长,我去38团当团长,怎么样?”
    “师长,你想歪了。”徐海东急忙解释说,“我不是不想当团长,而是对那个团很陌生。”
    “在我们这个革命的队伍里,你说说谁和谁以前就很熟悉!我听徐(向前)总指挥说你曾向他讲过改名的缘由——你原名叫徐元清,是因为要以四海为家,才更名为徐海东。不知你还记不记得?”
    “行,四海为家,我,马上就去38团报道。”徐海东脸红了,向陈庚敬了一个礼,“我是一个粗人,请师长多多包涵。”
    ……
    在说服的过程中,陈庚先以“误会法”引导徐海东作换位思考,让他领会到一名上级首长在面对不听调遣的下级时的想法和心情;另外还激出了徐海东的真实想法:对38团很陌生。随后,陈庚先以革命队伍的成员之间都是由陌生变为熟悉的事实,让徐海东意识到自己所说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后又借徐海东改名的事实和缘由对徐海东进行激将和启发,让他认识到了一个革命者必须坚守初衷,践行诺言的道理。话语不多,但方法得当,所以说说服效果很好。
    从以上两位著名将帅说服下属和战友的谈话实践中,当今部队各级领导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战争时期,善于说服能够产生战斗力;在和平时期,善于说服能够产生工作力和训练力!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