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领导干部目前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以稿换稿】  作者:侯晋雄   发布:2013年02月26日   阅读:


  当前,广大领导干部关心的问题有哪些?笔者从2011年9月至12月,深入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等五个省级党校主体班,采取集体座谈、重点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搜集等方式,对目前广大领导干部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概括如下:
  一、如何理顺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解决社会公平
  有学员认为,差距问题(发展差距、收入差距)是直接关系到民生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它已经成为领导干部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这必然导致原来单一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产生分化。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一般在1.5倍以下,很少超过2倍,而当前我国城乡收入总体差距却在4倍左右。利益分化的第二种表现,就是阶层利益的分化。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处于不同的地位,在利益获取上存在着很大差异。2007年10月胡润榜评出的中国首富中,仅碧桂园26岁的接班人刘惠研一人就拥有1300亿元的资产,前十位富豪总资产达到5430亿元,前800名企业家富豪拥有的总财富达到34452亿元,相当于2006年中国GDP的16%,比中国9.6亿农民在2006年的总收入还多(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利益分化的第三种表现,就是区域利益的分化。目前,西部的10省市区加上内蒙古、广西两区,国土面积约占全国71%,但GDP占不到18%,而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浙江五省市的GDP就占全国总量的45%左右。最后,就是行业利益的分化。改革开放以来,垄断性行业、高科技行业、金融业等行业的职工收入大幅度上涨,与传统行业职工收入拉开差距,如电信、电力、金融、保险等行业收入,远高于纺织、机械、农林等行业。
  有学员认为,利益分化严重,收入差距扩大,容易激起不同利益主体的不满情绪,从而削弱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会导致利益群体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执政党协调社会的难度;容易刺激利益主体的最大化需求,加大执政党利益满足的难度。对此,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技术、管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受到切实的保护。二是进一步规范垄断行业的利益分配制度。深化行政性垄断部门的改革,认真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对其利益分配活动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限制,逐步打破政府对铁路运输、电信、电力等非自然垄断性行业的行政垄断,积极推进这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正确发挥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分配调节中的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等方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制度改革等多种途径,科学引导利益的补偿、让渡和转移,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差距。
  二、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科学性
  有学员认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整体推进的。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进入到全面深化、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关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事关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成败,是目前关系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不适应。目前干部任用方面仍然存在跑官卖官、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现象,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选拔任用干部中失察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干部考核中的“德、能、勤、绩、廉”要素的具体化指标不够明确、科学,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在理论上给予回答和在实践中加以认真解决。
  有学员认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力求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把“官考官”与“民考官”、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全面推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制度和方法;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由以往的党组织提名为主,改为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差额选举;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二是完善指标体系,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依据,其科学、标准与否直接关系到综合考核评价的成败。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明确具体,凡能量化的指标都要量化,实在不能量化的,要用定性的办法从工作的效果、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具体考核标准。考核评价内容既要反映对干部德才素质的客观要求,又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群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内涵。三是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整治“跑官要官”,坚决惩处“买官卖官”,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职”、“带病上岗”。建立健全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等等。
  三、如何统筹和践行做人之道、做事之理、做官之责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每个领导干部都会碰到、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身为领导干部,对做人之道、做事之理、做官之责就更加关注。
  有学员认为,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第一,做人要有做人的标准,做人要有人格。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高尚的人格,就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讲党性、讲原则,讲人品,做人要实在,要慎独,要修身,做到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宽容礼让、团结共事。这样的人格,靠上级封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起来,用自己的非权力领导影响力去取信于人。
  第二,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对工作光有热情还不够,要有干事的本领,包括: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集中精力,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家。
  第三,清白为政,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取信于民的基本条件。要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许多哲人把“权力”、“金钱”和“美色”比作为官的“三大陷阱”,提醒人们防范和警觉。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权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事,而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有学员认为,在做人、为官与做事之间,做人是为官的基础,为官是做事的条件,做事是为官的目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做人、为官、做事问题上,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把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做好,不要把心思用到个人身上,而要真正为群众做实事,谋福利,以此体现做人的价值。
  有学员认为,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懂分寸,做官要负责任。做人要有底线,这是做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他人要有基本的良心,在社会、单位要有起码的公德,于学习、生活要有高雅的爱好,做事要懂分寸。体现在约束自己、规范自己、超越自己,不揽权、多揽事,不越位、多尽职,不干扰、多支持,在工作中按组织原则办事、按政策规定办事。做官要负责任。当领导,必须珍惜自己拥有的权力,用好权;带好自己的队伍,不乱阵;担负起干一番事业的重任,出政绩。
  四、如何改进党的作风和形象,增强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有学员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以教孕廉,从教育上加强自律。抓好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防范,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第二,厚俸养廉,从经济上减少贪念。提高和改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公务员衣食足而后知廉耻,促使公务员自我约束、忠于职守。第三,以法保廉,从法制上钳制贪腐行为。办事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党员和干部受到严格约束和监督。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
  五、如何缓解干部心理压力,提高干部身心健康水平
  有学员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充分表明党对以人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承担着艰巨而沉重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比其他社会群体承载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长期以来,上级组织、社会舆论、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关注的重点始终聚焦在他们是否廉洁奉公,是否有突出的业绩。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人,自身的生存状态、幸福指数,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却没有引起各方面应有的重视。通过改进党的作风,增强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缓解干部心理压力,提高干部身心健康水平,一方面要靠组织上关心关爱;另一方面需要领导干部进行自身的心理调适。从组织角度讲,要坚持以人为本,研究探讨干部群体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把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根据领导干部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培训内容,请心理学专家为领导干部开展心理学讲座,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纸和杂志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等。
  作为干部本人,要努力进行自我心里调节,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与能力,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增强干部心理承受力,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能正视和面对,努力减少推诿责任甚至迁怒于人等消极行为,学会冷静客观分析主客观上的各种因素,从挫折中磨练意志,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作者:侯晋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