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励志人生

励志人生

如果让你花掉一百万张悦悦

以稿换稿】  作者:于士超   发布:2013年07月01日   阅读:


  无意中被问及“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怎么办?”这样的怪问题时,我的国内的同学都会显得很兴奋,有的会作出一副“当然了”的样子,毫不犹豫地说:“花了它,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有的则一脸茫然:“是呀,我会拿它干什么呢?”还有会说:“花一半存一半。”
  几年前,我刚到美国时,在国外长大的表姐正要小学毕业,她真的碰上了这个问题--她的数学老师给他们留的最后一道题目就是“花掉一百万”!这活动是为训练学生实际应用数学运算的能力。其规则是:每位学生从老师那里领取一些仿真的支票和若干记账用的表格,他们应从各类广告上剪下要买的东西,贴在自己的“细节账目表”,并附上购买的日期和价格等等;每位学生的“消费数额”必须达到一百万,且以“支票”“付账”,交老师检查。表姐曾为此事忙活了好一阵子,她到处搜寻广告,研究广告,生怕“买”不到好的商品,完不成作业。在“购买”房地产时,她挑来挑去,只“买”了一栋经济实惠的普通房子。对此我大惑不解:她为什么不随意“买”一座庄园,尽快完成任务呢?表姐说:“虽然是白给你的一百万,也不能乱花呀?”同时我看到,与她一样精打细算的同学不在少数。与中国的许多独生子女“花钱不眨眼”的作派相比,西方的孩子在用钱上真可谓“吝啬”和“小气”。
  刚到美国时,我曾惊讶于美国人教自己的孩子,与亲朋友好友有金钱交往时就算是50美分也得有借有还;摘不懂年薪四五万的美国青年,就为便宜20美分,宁肯多走一两个街口,前去购买同一商品。回国后,我同样惊讶于服务业中,随处可见“五毛钱,不用找啦!”的豪放场面。中美两国青年的金钱观、消费观差别真大。
  美国“第一小姐”---克林顿的千金,每天在校的午餐费不过两美元---仅相当于“第一家庭”年收入几十甚至百分之一的普通家庭学生的生活标准。而国内,一些仅靠工资生存的普通家庭,却总想把家里的“第一小姐”、“第一公子”用名牌服装、变速自行车、高档文具WZ起来。孩子们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乐此不疲。我曾感叹过:中国学生怎么竟比西方学生更精通于西方名牌呢?!
  曾听说,祖籍台湾的某百万富商,他把国外长大的儿子送入台湾的一所普通中学读书。这位富商之子和大家一样天天在校买饭。第一天,有同学只吃了一半,剩下的全倒掉了,他马上告诉该同学,吃多少买多少,不要浪费;第二天,两人又坐在一起吃饭,那同学买了同样多的饭仍没吃完,当他正准备把饭倒掉时,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发生了:那富商之子抢过他手中的剩饭,楞是当众把它全部吞了下去。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看似违反逻辑的现象:真正拥有万贯家产的人日常生活反而比较节俭。生活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只有懂得珍惜,才会不断拥有;已经拥有还要奋斗,才会达到真正的拥有。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花掉一百万”的真实意义绝不是为了让学生享受一把百万富翁任意挥霍的乐趣,也不仅仅是为训练学生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能力。它的最终意义是要学生明白:即使你是一个生活中的“百万富翁”,你也得珍惜手中的每一枚“硬币”。
  摘自《新青年》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