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偶悟
【以稿换稿】 作者:曹真真 发布:2012年10月06日 阅读: 次
走在校园里,偶见路边的几株花木枝头寥落,心中不禁一颤,惊叹花期如此短暂。就在前几天,我还在满怀新奇地欣赏点染枝头的艳艳花朵。倏忽之间,已难觅芳踪,原来时节已到暮春。
再一次想到林黛玉的《葬花吟》。在那个繁花开遍又悄然飘落的大观园里,黛玉的吟唱让人黯然神伤:“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咏絮才”,面对落红片片的情景,怎不产生“红颜易老,人生易逝”的感慨?在黛玉的心中,人生如花,“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联想是如此贴切,如此让人感伤。我想,人生又未必比得上花草。花谢花又开,小草春风吹又生,而人生呢?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孤本,都是绝版。
岂只是多愁善感的黛玉?感叹人生的短促,也是古今诗文一个永恒的主题。《庄子》曰:“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论语》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伟大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的一生并不比“朝生暮死”的蜉蝣更长久。正是这些句子,让我体悟到人生的短暂。明月依然是昨日的明月,江水滔滔永不停息,而人呢?所谓物是人非,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然而我们忙于生活,我们醉心于迷恋的事物,我们在忘我地追求着什么……纷繁的生活中,我们又有几多时光静下心来去思索人生,去关注内心的感受呢?
我们也曾无数次被告诉人生易老,一寸光阴一寸金,需珍惜时间。可是,如果内心没有被触动过,没有主动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是无法深切体会的。当你一旦被死亡的必然到来震撼时,周国平的《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中的这段话,便像发自你的肺腑一般:“我无法只去注意金钱、地位、名声之类的小事,而对终将使自己丧失一切的死毫不关心。人生只是瞬间,死亡才是永恒,不把死透彻地想一想,我就活不踏实。”一个人只要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把成败得失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明了这些,人生便豁然开朗。我们当如何来度过这不可多得的人生呢?儒家道家对待人生,入世出世各不相同,那么人生是轰轰烈烈的好,还是平平淡淡的好呢?在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我找到一种答案。成功的人生不一定就是丰功伟绩,名利权势,令人艳羡的职位等等;而是关注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了我们内心需要的东西。在追求这样的人生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不是痛苦的,而是充满欢乐。正如孔子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正是我追求的。人生有时也不得自由,现实有束缚种种。每个人身上有各种责任,这是我们不能逃避的。无可奈何间,我这样定位我的人生:此生尽情足矣。何谓尽情?为吾之应为,为吾之欲为。此生应首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一个人活着的责任和义务,做好了这些再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内心渴望的东西。当然,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满意的人生图画,不管怎样,只要这正是你想的人生的状态便好。
童话《海的女儿》中说每一个美人鱼在生命结束的时候都会化作水上的泡沫。而无论化作水上的泡沫还是天空中的云朵的时候,我们能坦然面对,一生终结,了无遗憾,能由衷地感叹:此生足矣,无待来生。
【来源:乐读网】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