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忧伤的历史
【以稿换稿】 作者:张笑天 发布:2013年02月08日 阅读: 次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名山峻岭中,勋山是个默默无闻的低矮山头,海拔不超过三百米。一万多年前火山爆发后它沉寂下来,让那布满孔穴的熔岩凄惶地躺在千沟万壑的山谷中,它们却像带有磁性的矿石一样,刻录了一段血腥的历史。
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两次从牡丹江驱车至边塞小城东宁,造访二十公里外的勋山。勋山山里掩藏着纵横地下的神秘要塞,六十多年前,日本人在这山洞要塞里囤积粮秣弹药,集结重兵把守当时的对苏边境线。他们几乎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就开始构筑勋山要塞了,整整修了八年。从珲春沿乌苏里江、黑龙江分布的二十多个要塞,一直延伸到黑河。日本侵略者没把自己当“外人”,一直把拒前苏联于“国门之外”当作己任,他们把满洲当成了自家一样“爱护”,想起来,真有点匪夷所思。
据史载,当时的边陲小城东宁人口才三万多,而驻扎在这里的日本关东军居然有三个师团和一个山林守备队的建制,包括各兵种、后勤和野战医院多达十四万之众。这绝非仅仅是出于防范需要,他们在边境线挑起的张鼓峰冲突和诺门坎事件,都印证了他们想从东方打进苏联,打通欧亚大陆,与希特勒、墨索里尼联手的战略意图。
阴暗的山底甬道里阴风嗖嗖,仿佛闻到了血腥气息。总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的地下建筑,包括迂回的掩体、巷道、弹药库、炮位、观察所、兵营、军官寝室、指挥间,一应俱全。如今大部分设施已荡然无存,只有残存的锅灶、炮位固定支架、铁轨断片,似乎在诉说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时挖山没有盾构机,也没有岩石切割机,凿山全凭笨重的体力,成千上万的劳工、被俘的抗联战士、反日志士,被驱赶到这里,吃着橡子面、野菜,在刺刀的威逼下,土拨鼠一样在黑暗中秘密掘山,有些被骗来的民工还等着苦尽甘来,拿了工钱回乡与家人团聚呢。据史料记述:修筑勋山要塞的八年里,先后有十七万人被征来服苦役。日本人完全靠骗术,他们在山东、河北登报招工,标题就冠以“招财进宝”字样,以“住洋房、吃洋面、赚大洋”为诱饵,把无数做着发财梦的穷苦人用罐笼车运到山里,开始了悲惨的地狱之旅。
绝密与死亡是紧密相连的。被累死、残害不足为奇,侥幸熬到工程告竣那一天,也是劳工们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刻,他们在被告知“可以回家”时,幸存者欢呼雀跃地排长队走出山洞,却是走向死亡,他们忘记了常识:在封闭山口时,劳工们的悠悠之口首先得永远让它封死。在山谷里,机关枪疯狂地从背后扫射,埋葬他们的,正是他们一筐筐从山洞里背出来的带孔的玄武岩。后来偶然挖掘出来的白骨堆积的万人坑、劳工乱葬岗子便是见证。
据说有一个幸存者得以逃生,由于深度冻伤而踞了双腿。
据介绍,这里是日本侵华战争最后一个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最后帷幕的要塞。何以如此?这里的日军守备大佐并没接到日本天皇的投降命令,他们的无线电收发报机被苏军炮火摧毁了,他们没能收听到天皇的停战诏书。于是,武士道精神支撑着决心为天皇“玉碎”的大和士兵们负隅顽抗,拒不投降,不相信他们的天皇会下达投降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从八月十五日算起,他们又顽抗了整整半个月,欧亚战场早已枪声沉寂,这里仍然弹雨横飞。
在牡丹江一带,流传着一个美丽凄婉的传说,听了让人心生酸楚,也就没人愿意深究,或试图质疑它的真实性,久而久之,有人甚至以传说为蓝本,创作起剧本来。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美貌绝伦的少女,是个混血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国人,她会说中、俄、日三种语言。为了不使攻坚的俄国士兵更多的喋血要塞,她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三次举着白毛巾上山,钻入要塞山洞,向日本官兵宣示天皇已下停战诏书的事实,苦口婆心劝告日本守军放下武器。但日本守军不信,认为她是间谍,在她最后一次上山时,再也没有回来,守军大佐开枪杀害了这位善良天使。这是梗概,人们要编织哀婉动人的故事,肯定会丰富许多细节。
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还有另一种说法,听到勋山要塞拒不投降的消息,早已放下武器的驻守牡丹江的一个陆军军官星夜赶到东宁要塞,说明真相,这一天是1945年8月30日,要塞炮声在这一天平息,但爆破声却如沉雷响彻山谷,他们撤离山洞前,炸毁并掩盖了要塞山洞所有进出口、瞭望口,并把随军的女人、孩子全部杀死,让他们永劫不复地埋在肮脏的“秘密”中。
我在陈列馆的留言簿上用毛笔题写了“勿忘国耻”几个字,我此时此刻的心情,都在这几个字里面了。
【来源:渤海早报】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