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圣人的耳朵

以稿换稿】  作者:周蓬桦   发布:2013年02月17日   阅读:

    
    孔子闻韶乐的故址,竟然就在临淄地界。十多年前的春天,我与几位朋友骑车踏青,身边是风中摇曳的青麦田,还有大致相似的村落。当行至齐都镇一带,眼前兀现大片荒草,草丛中有一块躺倒的石碑。跑在最前面的一位朋友朝大家招手,踏青的队伍就停了下来,大家围着石碑指指点点,努力辨认石碑上的刻文,合力将其翻转身来,但见“孔子闻韶处”五个隶书大字赫然而现。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难道就是圣人当年闻韶乐的地方?
    石碑上的文字已经被风雨剥蚀,连猜带蒙,我记下那段话:“传说在我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崇高庄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还盛行。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听了韶乐的演奏,赞美备至地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使其在很长时间不能忘怀。所以《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阳光点点,照耀着远处的婆娑树影,犬吠鸡鸣,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宁静地讲述着时光的苍茫、悠远和浩渺。附近是著名的淄河,眼下已经干涸,成堆的卵石如死去的群鱼。极目向北,飘来一股青烟,马路上人来车往,那儿正是齐国故都的所在地,历经千年岁月,那座闻名于世的都城,已经悄然沦为一座小镇——如果一个异乡客路经小镇,肯定不会想到,在两千年前,这里的繁华堪比今日的纽约。如今,辉煌的帝国故都成了世事变迁的历史标本,在冰冷的博物馆内展示美丽。
    正如迷人的韶乐,早已在一路颠簸中失传。遗憾!一曲韶乐的命运,折射出人类发展的曲折博弈:硝烟、烽火、战争;不断捡拾,丢弃……风霜雨雪。
    我看见孔子的当年:坐在一辆木车上,布衣飘飘。他背井离乡,艰难跋涉,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喋喋不休地游说,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的不甘,伴随着一次次的挫败。他实在太累了,心力交瘁。凭借他的睿智和清醒,很清楚世人的嘲讽,他的言行注定被短视的世俗笑谈——在餐桌上,在平庸之辈打发无聊时光的夜晚。但他显然更知道自己的历史担当,他为这担当而独自前行,世人的嘲讽不过是一堆噪音的碎片。
    恰恰在这个忧伤的时刻,是韶乐独特的清音慰藉了他,承认了他,也坚定了他,彻底净化了他。当嘎吱作响的木车行至淄水河畔,夕阳西下,长风吹动一片盛开的黄花,一阵美丽的韶乐袅袅飘来,孤独的木车缓缓驶进了天堂。他驻足,屏气,侧耳谛听,这圣洁的韶乐仿佛上天的低语,很快细细密密地走进他幽暗孤苦的心室。他被感动,被召唤,热泪横流,不能自持。
    在这里,韶乐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作为神祇的暗示,有着浓郁的象征意义。这旁证了一条真理:当一个人被世俗冷落最深的瞬间,却往往是离神最近的一刻。但这种能量信息的获取,就像一把钥匙通往唯一的锁孔,唯有那双听得懂的耳朵才能开启并领受——黑夜沉沉,荒凉的旷野之上,谁能听出这救赎的密语?
    在圣人耳膜的舞台上,韶乐无疑是上天及时发布的号令与雷霆。孔子当即下车,在天地间长跪不起。

【来源:渤海早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