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情的内核是利益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3年07月01日   阅读:


  一般说来,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人情的内核是利益.孩子爱母亲,从根源上说是因为母亲有乳汁;母亲爱孩子,是因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爱孩子等于爱自己,从另一角度看,在道理上本不应该出现的兄弟相残、夫妻反目、朋友背叛等等,究其原因,大半都离不开利益冲突,有道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我们将那缘故推敲起来,会发现多半也与利益挂钩.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反映的不过是浓淡有异,价值取向不同,其中利益的存在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正因为有了利益的存在,世上才有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喜欢花的的就应该去与有赏的人交朋友;喜欢钱的不妨去与掌握印把子的人交朋友;喜欢旅游的就应该与愿意出门的人结伴;喜欢书的人不妨与有书出借的人同好同读。如果爱一个人。就主动去接近他(或她),如果看不起一个人,不妨撇撇嘴。敬而远之。无论为名为利,无论是因为感情相投,或者有所期盼,只要是在当今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彼此相宜就好,这并不丢人。关于人际交往,自古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顺虽然这一说法颇为一些志趣高尚、目光远大的人士所不屑,认为太功利、不纯洁,可我却认为,如果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如此待人,世间也许会更为和谐。既然我们同意圣人主张的“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投桃报李”呢?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日常的生活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人情世故大半在围着利益打转,至于那些一说及人际关系、人情世故时,动辄大道理赠人、理想色彩浓重的人,不是太过幼稚,就是太过老辣,是不足为训的。
  虽然,以利益作为原始驱动是人们缔结人间情谊、展开交往的常态,但从古至今,人间自有摆脱了利益的真性情在。那些完全摆脱了利益关系的情感之所以值得我们尊重和向往,正在于它们的非常态和和不易做到。这里有两个真实的例子。例子一:街坊有一位明丽的女子去世了,从来不曾与之交往过的西晋诗人阮藉不顾世俗的白眼,径自前去痛哭哀悼。例子二:现代才女林微茵因嫁给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终身未娶。要林微茵去世多年后,金岳霖请朋友吃饭,席间朋友问他为什么干杯,金岳霖喃喃地说:“今天是林微茵的生日。”我曾经设身处地去掂量:如果是,我能不能做到?回答是否定的,虽然我在生活中要求自己做到诚恳待人,有恩必报,不惟利是图。因此,无论是为美的丧失而悲痛的阮藉,还是对那份毫无功利的爱恋之情至死不渝的金岳霖,都让我感动。而更令我感动的是那些从古至今不为利,且姓名无存的英雄们

【来源:秘书工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