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演讲辩论>> 演讲技巧

演讲技巧

人多未必力量大

以稿换稿】  作者:王磊   发布:2014年10月09日   阅读:

  常听人说:人多力量大,连三个臭皮匠都能顶个诸葛亮。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在有些时候,事实未必如此。就拿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来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不是人多力量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谁都不愿吃亏,谁都在推卸责任。
  在纽约的克尤公园,曾发生过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名年轻女子在回家的途中惨遭谋杀。当时,住在公园附近的居民中,有38人听到该女子的呼救声,但是没有一个人跑来救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给警察。事后,曾有两位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旁观者效应”,而其本质就是责任分散——自己本来想去救人,又转念一想,这么多人都看到这事儿了,总会有人去救的,自己就不去了吧,免得惹麻烦。可悲的是,大家竟然都是这样想的,最终后果可想而知。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如果是要求单个人独立完成一项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是,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变得很弱,面对困难时往往会互相推诿,因为自身都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在大兴安岭林区,以前由人工抬木头时,存在一种怪现象:六个人抬不动木头,撤下两个人,留下四个人抬,反倒抬起来了。特别是当抬着木头上高、走跳板时,一般都是四个人,前边两个,后边两个。开始人们不懂,明明应该是人多力量大,如今,六个人的力量怎么就不如四个人的呢?
  人多了,活儿反倒更加难干了,这就说明,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人耍滑头。其实,问题就在于中间多出了两个人,只要他们俩一用力,前后都受益,所以前边和后边的人都想把重量让中间的两人多承担一点,于是,在起扛时,都有意晚半拍儿。如此一来,你看着抬木头的人在那咬牙切齿地发力,其实脊梁根本不往直里挺,木头当然起不来了。撤掉了中间的两个人,前后的人都没了可借的力量,谁再不用力,谁那边的木头就不离地,自然就看出了藏奸者。
  当人数增加以后,有些人就动了小心思,出工不出力。没干多少活儿,报酬却照样拿,在这样的心理下,谁不想偷懒?人多了,力量却没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些人缺乏责任心,抱着“反正我不做也会有别人做的”的想法混日子,最终造成“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
  由此可见,人多未必力量大。人与人的合作并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心中怀揣一颗责任心,并且身体力行,齐心协力,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出色。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