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演讲辩论>> 演讲艺术

演讲艺术

盘点2012年值得倾听的演讲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4月09日   阅读:

  羊城晚报讯 年终岁末,不免前瞻后顾。一些事,一些人,一些话,也许听过,也许记住,也许忘掉,都是缘份。最重要的并非黑白是非对错,而是会心一笑颖然有悟,最重要的是倾听。2012,那些最值得倾听的演讲……
  莫言
  讲故事的人
  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
  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
  主持人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领奖时的演讲。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演讲节选: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王蒙
  从莫言获奖说起
  时间:11月7日
  地点:澳门大学
  主持人语:著名作家王蒙曾官至文化部长,2009年10月曾经说“中国文学处在最好的时候”,引起争议。此次莫言获奖恰好坐实了他三年前的论断?
  演讲节选:有一种无聊的议论,就是认为莫言得奖不够格,原因是莫言没有认真地反体制,这不是要求作家又红又专了,是要求作家又白又专,不是红卫兵,是白卫兵,与红卫兵的思想方法差不多。太幼稚也太可叹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把北欧的这一个奖看得比天还高,然后把中国的文学看得比地沟油还臭,这个有点变态,有点下贱,这就太不实事求是了。中国的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部分,它是无愧于我们的读者与我们的前辈的。
  当然,文学再伟大,它是活人写的,活人是有缺点的,有急躁的时候,有不能脱俗的时候,有酒喝多了的时候,有肉吃得太多消化不良的时候,所以有缺点也不足为奇。
  还有一个问题呢,现在由于多媒体的发展,由于视听文艺的发展,又由于网络的发展,所以从国外就有一种怪议论,说是文学即将消亡,小说即将消亡,说人们不用看小说,看小说干什么?看电视剧就行了嘛!听爱情歌曲就行了嘛!你在床上看见一个猛男和一个靓女在那儿抱过来抱过去,滚过来滚过去,这比你看一部爱情诗过瘾多了,是不是?但是毕竟文学有文学的魅力,文学有文学的含蓄性,如果都是大吵大闹,都是那种感官刺激的东西呢,说不定是文学艺术品质的降低,是人类精神品格的悲剧!
  柴静
  采访是一场抵达
  时间:10月9日晚上
  地点:清华大学
  主持人语: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清华演讲的部分内容在微博上公开后,引起反响。同时,之前有媒体报道不全面,传柴静屡次被问及“你幸福吗?”而柴静的回答也“雷人”。其实,在柴静的演讲中,传达出的更多的是一个人如何做人———说真话、做实事,一个人如何工作———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演讲节选:我们的媒体道德是什么,我现在认为记者的道德就两个字,很简单,就是“明白”:让人明白,让人明白这个世界本来面目是怎么样的,这个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你把这点做好就可以了,即使我不能够清空自己的一个情绪判断,也要有一个戒备,佛经中说“念起即觉,觉即不随”,这个念头要起来你要能觉察,觉察之后你会不会跟随它,要有这个意识。
  媒体的职责不是提供“热”而是提供“光”,不需要煽动社会的热情,媒体是在提供光亮,照向黑暗未知之处。
  王石
  坚持与放下
  时间:9月8日23:35
  地点: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现场
  主持人语:王石因婚变一事今年一度成为传媒焦点,当然,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绯闻上6魑蚩频拇戳⒄撸跏朔且话愕纳硎乐猓埠鸵话闳艘谎谝淮未蚊司裨竦氖笨蹋庥鋈∩岬慕棺疲羌岢只蚍畔拢孕枰且话愕囊懔途龆稀T谘萁仓校跏彩隽怂来嫱鍪笨痰娜松逖椋晃奁舴⒁庖濉
  演讲节选:当我到哈佛之后,我才意识到,哈佛是我的第三次珠峰,和这两次珠峰完全不同的是,这座山峰没有物理高度。很多人问我,说登珠峰难不难,我说当然难,比想象的还要难。第一个学期特别累,要记太多单词,失眠,想睡也睡不着,做作业做到2点钟,8点钟起来,我曾经几次想打退堂鼓。
  人生当中一定要保持一种自我的不满足,保持着一种好奇心,保持着你对未来的某种期许,坚持就非常重要,胜利往往是再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我想我和很多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我比他们聪明,也不在于我比他们更运气,很重要一点,就是我有这样一个认准的目标,坚持下去。
  梁文道
  论“自我修为”
  时间:7月8日下午
  地点:广州保利国际贸易中心3楼大厅
  主持人语:梁文道被认为是当下最走红的公共知识分子,也有人调侃称他是“知道分子”。身居资讯发达的香港,梁文道不但表现出知识广博的一面,更有不少独到深入的见解,即使是常识,也往往言人所不能言或不敢言论。
  演讲节选:对待真正的对手你要用最伟大的尊重对待他,你要尊敬他。为什么你要尊敬他,因为是你最了不起的对手,才能够激发你,发现你过去所不知道的自己身上的盲点,才能够让你了解到自己可能会犯的错误,可能照顾不及思虑不周的地方,才能逼你完善你的想法和理论。
  身为知识分子有一些事该做不该做。假如你是一个厨师,你去做饭,你有你的职业**吗?当然有。你应该尽量保证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安全的,你尽量保证你做的过程是卫生的。如果你有追求,你应该追求你做出的菜都是好吃的,都是好的。这是我们对厨师职业**的要求,那我们假设今天有两个厨师都被认为是广州地面上最好的厨师,瑜亮难分高下,那么怎么分辨他们,当然应该出来做一个周星驰的厨艺大赛,看看谁做得更好。如果他们相约出来在天河火车站拿刀砍一场。真的有一个厨师把另一个厨师打赢了,你会说他是最好的厨师吗?你会说他是打架比较厉害的厨师,不是最好的厨师。根据我们这个行业的原理,我们讨论问题,既然追求真理,我们追求胜负的手段就应该是辩论,以理服人。
  王安忆
  教育的意义
  时间:6月29日下午
  地点: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主持人语:这是王安忆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当下文坛似乎寂寞,实际上相当热闹,像王安忆如此大腕,除了教书,推出新作,似乎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连不久前抄写讲话的热潮里也不见她的人影。但就是这样一位淡然的女作家,却讲出一番令人深思的实在话,不赶潮流,切中肯綮。
  演讲节选:首先,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
  其次,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大约可说是生活的本质,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观念。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世界,但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不好,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
  第三,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白先勇
  我看父亲的一生
  时间:5月24日晚上
  地点: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国学堂
  主持人语:白崇禧是近代史上评价迥异的人, 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1949年后退居台湾,并终老于岛上。他的儿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今年在大陆出版了一套上下册关于他的生平的书,畅销一时。
  演讲节选:我父亲在台湾17年过着很不愉快的生活,因为表面上他还是一级陆军上将,其实暗中有特务跟踪的,在监控他。我父亲、母亲在逆境中,他们还是保持了广西精神,那种永不屈服,广西人的“硬颈”。广西人不是有句话吗:“冇要怕!”他们在台湾,就靠广西精神度过那些日子。
  韩寒
  十八岁的选择———远行
  时间:5月6日
  地点:湖南卫视2012年****礼节目现场
  主持人语:韩寒一直被作为80后的代言人,但经过与方舟子在抄袭门事件中的对决后似乎淡出了公众视野。在这个简短的演讲中,韩寒和一帮更年轻的年轻人一起重温了他孤独但狂热的青春。
  演讲节选:你去哪里一点都不重要,旅途上任何一样景物,你要去的任何目的地,其实真的不重要,但是你的伴侣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和一头猪同行的话,你去哪里你都会觉得像在猪圈里,然后你如果在路上,被一头疯狗咬了的话,你一样要去医院。所以我觉得,旅行不重要,你所热爱的是最重要的。因为你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一场远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你甚至会觉得很孤独,你会受到很多的排挤。度假和旅行,其实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我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寻找自己所热爱的一切。
  陈丹青
  谈“中国艺术”
  时间:3月19日晚上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
  主持人语:近些年来陈丹青的演讲或访谈引人注目,其话题已不止于艺术,对热点社会文化话题的谈论,可谓鞭辟入里,直言傥论,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他也因此被称为“当代大陆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批评家”。这位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对于他的本业“艺术”怎么看呢?
  演讲节选:从徐悲鸿、刘海粟那一代画家,直到今天的80后90后,几代人就经历了差不多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到今天为止五六百年来的所有流派和美学观念。中国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固然是很强的,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许多东西不免浅尝辄止,毕竟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人家500年的过程。
  问题在于,在将近100年的艺术当中,哪些是留得下去的,哪些是能够跟西方人相并峙的,哪些是可以回应中国的古典传统的?可以说,在这个非常匆忙的实验的一代人里,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名字,若干优秀的作品,例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时期的艺术没法跟我们学习的源头相比。在艺术转型的过程中,每个艺术家凭借他们自己短短的几十年生命去探索实验出的东西,无法跟几千年来古人沉淀下的东西相比,从经典性、广度、深度都没法比。
  于建嵘
  社会学者眼中的公益
  时间:2月24日下午
  地点:北京希格玛B1小剧场
  主持人语:于建嵘并非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而知名,而是因为他借助新媒体在微博上发起的一次次公益活动:随手拍解救留守儿童、随手送书下乡,随手街头救助、关爱乡村教师……本应埋头于书斋搞学术研究的研究员却搞起了公益,究竟是为什么?
  演讲节选:我不完全认为社会公益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问题,我认为社会公益最主要是人文问题,对社会公益的人文认识是现在没有充分认识的问题。我个人去做随手拍解救留守儿童、随手送书下乡,随手街头救助和关爱乡村教师,就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唤起人们对这个社会最重要的问题的认识,即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在我们研究公益时,我一直对这个活动本身在思考,我认为公益活动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在于修复这十几年来被破坏的社会文化。
  公益对中国人性善良的唤起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所谓的新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这个阶段不管你用宗教或是什么都有两个核心的思想,即对人性的善和恶的认可,以及怎么医治人性之恶、弘扬人性之善。那么中国靠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通过说教的方法已经很难了,怎么通过一个活动唤起人性的包容和关爱,甚至使这种人性成为主流意识,可能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