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做好文史资料工作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8月31日   阅读: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根据统一战线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生前倡导的,已经有40多年历史.这项工作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有益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有益于政协借鉴历史的经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主要职能.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将长期存在,记录历史发展的、具有统一战线特点的人民政协文史资料,也必然会长期存在.随着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史资料工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它同人民政协一样,前程远大,大有可为。

一、政协文史资料的含义及类型

人民政协征集的文史资料,是历史资料的一种,它是口碑史料,即储存在人们头脑里口述出来经过整理的活资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资料。

文史资料按征集的内容大致有四类:一是记述本人亲身经历的回忆录;二是向亲身经历人士调查访问的记录;三是个人或集体通过向亲身经历者调查访问整理的对某一人物或事件比较完整的资料;四是根据本人的经历对各种文献资料或别人写的资料作考证、订正或补充。此外,还有少量的函电、日记和图书资料。

二、政协文史资料的倡导和发展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是周恩来倡导的。建国后,周恩来作为共和国的总理,日理万机,十分辛劳。但他十分关心文史工作。1959年4月29日,担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总理在招待60岁以上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茶话会上指出:“政协是联系各方面的,要注意组织这项工作。全国政协要开常委会议成立工作组,其中也有收集历史资料组。各位回去,可以搞一下,主要利用地方政协及文史馆两个机构.”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史资料很值得搞,但时间过的很快,开国至今已十年了,如果不快点收集就要滑过去.”当时,周恩来同志对搞好文史工作,感到很紧迫,要求抓紧进行,不要让这些资料“滑过去”。在周恩来同志关怀指导下,全国政协和各省、市、区政协陆续建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4年全国各县级政协普遍建立后,各级地方政协都设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后来按照全国政协的统一规定,改称为文史资料委员会)。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已经有47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时间是1960年至1966年初,文史资料工作开始起步,并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停顿阶段,时间是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8年,文史资料工作被迫停顿了12年;恢复和发展阶段,从1978年政协恢复活动至今。

三、政协文史资料的社会功能和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将来。”1995年11月,李瑞环主席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厅 接见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全体代表时强调:“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以史为鉴,鉴往知来,使人们了解和掌握许多不太被人重视的史实。”11月6日,叶选平副主席在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史资料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政协深深扎根,成为政协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开展统一占线工作的有效形式之一。”他还指出:“要重视政协工作,重视统战工作,就必须重视做好文史工作.”这是对文史资料工作的地位、作用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对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人们有目共睹。

四、政协文史资料与地方史志的区别

史与志是有明显区别的。史的含义分为:史料、史学、史实、史诗、史书、历史、党史、文史等;而志也叫方志,或称地方志,方志即四方之志的简称。史与志不仅含义不同,概念不同、内容不同,其成书方法、社会功用也不同,它们中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史远而志近(有隔代编史,当代修志之说);

——史专而志广(有史主论述,志著广征云云);

——史以时系事,而志以类系事(有史明其纲,其明其目之言);

——史以议论为主,而志以记叙为主(所谓史重探索历史规律,而志只反映历史规律)。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属史之范畴,它担负着征集近代史和现代史资料的任务,为历史研究、教学部门提供材料。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通过史料的征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的大团结、大统一,同时,为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当然,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与地方史志虽然又有区别,但也有联系。

五、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特点和特色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它具有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具体来说,第一,它与一般史料部门的工作不同,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根据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特色,运用统战工作的形式进行史料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第二,它与政协其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不同,主要是采取“静”的工作方式,埋头伏案,改稿编书,通过征集、研究和出版史料来发挥作用。第三,文史资料与文献资料、实物资料不同,它是口碑史料,是历史当事人对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人物,范围广,内容多,因而更加可供有关部门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文史资料工作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主要采取“静”的工作方式,但也要注重调查研究。当然,要求对每篇文史资料都进行查证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在选辑时,应严格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如发现有疑虑,应及时与撰稿人商确,认真地查对,力争不出差错,真正做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政治方向,史料真实准确,文字简练,结构严谨,叙述清楚。

六、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任务

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四项:第一,征集史料;第二,整理研究史料;第三,编辑出版资料;第四,宣传发行资料。

七、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应坚持的方向

1983年9月,政协第四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方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高举爱国主义旗,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客观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史资料中,不要排除反面人物。写反面人物的目的并不是在于把这个人物搞臭,也不是吹捧他,而是为了分清历史是非,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统一,反对分裂,以历史教训启迪今天,教育后代,利用反面教材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

八、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应恪守的原则

人民政协文史资料是亲历、亲见、亲闻的口碑资料.实际上,“三亲”原则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文史资料工作“要忠于历史事实”。

“实事求是”,这是文史资料作为历史科学组成部分的价值和生命力之所在。

九、政协文史资料的征集范围、时限和内容

政协关于文史资料的征集范围、时限、内容、重点、类型及原则,各县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所规定,并不断加以调整。

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大致有四类:一是记述本人亲身经历的回忆录;二是向有亲身经历人士调查访问的记录;三是个人或集体通过向亲身经历者调查访问整理的对某一人物或事件比较完整的资料;四是根据本人的经历对各种文献资料或别人写的资料而作的考证、订正或补充 。此外还有少量的函电、日记和图书资料。现在征集资料的时限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延伸到建国后,空间由大陆扩展到台、港、澳地区和海外,内容由“选辑”向专题化、系列化、系统化发展。文史资料工作的内容要贯彻“三加强一开拓”的要求。即在继续挖掘建国前政治、军事等史料的同时,加强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的征集,加强对少数民族史料的征集,加强对台、港、澳及海外史料的征集与交流,开展建国后史料征集的新领域。

十、政协文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开展40多年来,特别是1983年全国第四次文史工作会议,文史资料工作始终是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在探索与实践中进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仍然有创新、有探索,工作仍在前进,在发展,这是任何人也不可否认的。但是,同其他工作一样,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碰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当前,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是:一是认识问题。有的认为,建国前的史料该征集的征了,能出版的出了,档案库里还有不少现货,似乎没有多少事做了;有的认为,建国后的史料政治敏感性强,弄得不好会自讨苦吃,好像这是下一代去评价的事。二是有三大难题。即资料难征集、缺钱难出书、有书难发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写书难,出书难,销书更难,认为编辑出版文史资料是亏本的买卖,干“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傻事。三是机构和人员问题。由于精减机构,省级以下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大多数与学习委员会合为一个委员会,人员编制少,特别在县一级,学习文史委只有一个专职人员,工作难开展。

以上三个主要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文史资料工作的进一步顺利开展,如不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何解决?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保证文史资料工作的正常开展关键在于切实加强领导,其中包含着领导同志对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视,包含着为文史资料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重要的是人力的保障、财力的保障。为此,各级地方政协都要深刻认识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特别是征集建国后文史资料,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工作,既影响今天,又影响将来,不但影响国内,而且影响海外,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认识到随着岁月的流失,如不及时增加新的史料库存,工作上会因现有库存资料有减无增而“断炊”;认识到文史资料工作在政协工作中缺腿是履行职能的失职。从而,自觉地把文史资料工作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史资料委员会,切实搞好文史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懂文史资料的内行专抓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在继续完成建国前史料征集出版任务的同时,认真搞好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出版工作,以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史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2、双管齐下,保证开展文史资料工作所必需的经费。1995年,李瑞环主席在全国政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政协的活动经费应有基本的保证,政协的全委会、常委会以及委员学习、视察、调研、外交等专项开支,应列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同年4月22日,全国政协办公厅、财政部(1995)30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为政协开展工作所创造必要的条件,尽量解决政协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办公厅、财政厅也都发出了同样的文件。政协文史工作部门同政协其他部门一样,分工承担特定范围的任务,开展文史资料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应当予以保证。因此,一方面,各级地方财政应当把文史工作所需经费列入预算,以保证这项工作不受经费短缺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协应保证财政所拨文史经费专款专用。同时,从长远考虑,应该在经费上为文史资料工作提供必要的或者是充分的保障。

3、多出精品,大胆改变文史资料的发行方式.图书是具有思想和物质双重特征的复合产品,既有精神产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文史资料作为一种特殊图书,过去赠发文史资料已成惯例,只亏不盈。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图书市场日臻活跃的现阶段,文史资料应在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把讲究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在出版和发行方面采取内部发行和公开出版发行相结合的办法,即适合内部发行的仍内部发行,需要公开出版发行的即公开出版发行,改过去那种单纯的存史、宣传、教育型为存史、宣传、教育与经营相结合,将无偿赠阅、发放变为有价发行。欲达到此目的,首先要十分注重提高文史资料的质量,把好内容、文字、出版质量关,多出精品。其次,出书前搞好市场预测,“以产定销”,以发行确定经营战略,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自己的经济盈亏方案。再次,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建立纵向的和横向的文史资料发行网络。各级地方政协要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共同使文史资料在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书养书,弥补文史资料经费之不足,开创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新局面。

【来源:整理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