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做好村志编修工作的几点体会

以稿换稿 】  作者:郭大勇   发布:2016年08月31日   阅读:

一、充分认识编修村志的重要意义

目前,各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普遍存在重视图书室和文化大院等硬件设施建设,而对村志编修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各地史志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村志编修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的问题。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系列中,村志汇集了村庄各方面的重要史料,充满着乡土气息,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价值不可低估,理应引起高度关注。

首先,对于多数村庄来说,历史上从没开展过村志编修,很多宝贵的村史资料只是存在于老人的记忆和世世代代村民的口传之中。如果不及时将这些存在于流传和记忆中的历史资料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料很可能失传,成为各村后代人永远的遗憾。通过编修村志,全面、系统地记载村庄的历史和现状,留下一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的村民、村事实录,为后人保存一份珍贵历史资料,其“存史”价值随时代推进将会显现。

其次,村志是村庄的百科全书,它记载村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详实记载村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建置沿革、村民村事、经济兴衰,从自然环境到人文活动,从政治生活到经济活动等各方面的情况均作全方位、多视角的反映,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村志不但能成为各级领导者重要的决策参考书,而且村民通过阅读村志,能够明确村庄发展的曲折历程,更加坚定地拥护党和国家目前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村志是村庄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所记的村民村事是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活事例,这里有政治生活、经济活动、文化娱乐情景,村民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有说服和感染力。村志以其特别生动翔实的材料为村民提供了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能够正确而又适度地调动人的恋乡恋地情结,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教育效果透彻深远。

第四,通过发行村志,不但可以流传本村本乡,还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村庄的历史与现状,从而宣传村庄的优势,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打下基础,为村庄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二、做好全面开展村志编修的启动工作

有经济基础的村庄能否启动村志编修工作,关键在村干部。而村干部能否作出编修村志的决策,又取决于他们对修志工作的认识水平。作为县区级的史志工作机构,必须在农村干部中广泛深入宣传村志编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村干部对村志编修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东营区史志办的做法,是借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的良好机遇,在全区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宣传贯彻两个《条例》的浓厚气氛。我们召开了大规模的全区史志工作会议,并特邀有条件开展村志工作的村居党支部书记参加。会上,分管区志工作的区领导对开创全区史志工作新局面特别是是开展村志编修等基层修志工作作了深入的动员。区史志工作会议直接动员到村干部,在我区还是第一次。事实证明,这次会议对村志编修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会议在村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后,许多村居主动和区史志办联系开展村志编修工作。

推动村志编修工作全面开展,必须首先从点上抓起,分层次抓出几个典型,找出村志编修中共性的问题,摸索出经验在面上推广,使各村的史志编修工作少走弯路。同时,典型村庄编写出村志对其他村庄能起到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用,从而推动村志编修工作全面开花。东营区确定了有经济能力并主动提出修志的刘集村、刘营村和姜家居委会三个村居作为全区村志编修工作的典型村居,从区史志办选派有经验的人员分工对三个村居的志书编修工作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三个村居的志书编纂从人才选拔、篇目设计、召开动员会到搜集资料、分工编纂、形成初稿、召开评议会、修改定稿等各个环节,区史志办人员都是全程参与,进行现场指导。这样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村志编修工作,工作量是很大的,史志办工作人员非常辛苦。但是,面对村志编修这项崭新的工作,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不能保证典型村志书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全区村志工作的开展。经过各级的一致努力,目前,《刘集村志》已出版发行,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另外两部村志也在2006年底召开了评议会,近期将出版发行。三个村为我区开展村志编修工作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子,并在全区农村引起了强烈反响,原来对开展村志编修工作持观望态度的村现在主动要求开展村志编修工作,目前,全区各街道、各镇都有村居主动要求开展修志工作。

三、做好村志编修的指导工作

村志编修的组织者是村干部。由于多数村干部对史志编修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所以村志编修特别需要专业史志工作人员的指导。做好村志编修指导工作,要把好以下几关:

一是把好人才关。没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村志的质量就无从谈起。选聘人才是编修村志极其重要的工作。史志部门首先应当为村志编修把好人才关,指导村干部做好选聘人才的工作。首先应当考虑从本村文化素质较高的文人中选聘,特别是乡土作家、退休教师和干部等,这些人熟悉村里的情况,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最适合开展编修史志的工作。如果村里的文人不能胜任,县区史志机构就应当主动承担起为村里推荐编辑的责任。县区史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史志编辑人员人才库。面向全县区,吸收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热爱史志工作的人员加入到史志编辑人才库中来,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史志编纂工作水平,为全县区各单位、各村居编写志书提供人才保障。我们东营区根据各修志村居的不同情况,协助村居采用不同方式的选聘编辑人员。刘集村和姜家居委会聘用的是本村的乡土文人,而刘营村则采用了外聘的方法。由于把好了人才关,聘用人员文化素质较高,都能做到勤奋敬业,严谨细致。我们对村志编辑人员都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史志编修的专业知识,推动了村志编修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把好材料搜集关。丰富翔实的村志内容来源于深入扎实的材料搜集。在指导村志编修工作中,要向编辑们讲明基础材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式搜集材料。首先,不但要利用村委会积累的各种档案,还要充分利用各家各户特别是村里的老人保存的各种历史资料。我们在村志编修工作中发现,在村里的部分老人家中,特别是退下来的老村干部和老先进家中,珍藏着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很有采用价值。其次,不但要搜集文字资料,还要大量采用照片这种生动直观的材料。特别是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反映村庄发生的变迁。我们组织摄影人员到各编修村志的村庄为他们拍摄大量照片,丰富村志的内容。第三,不但要搜集成型的文字、实物的照片,还要采用口述记录。村庄里的老人是村里许多大事要事的见证者,但他们文字水平不高,对有记载意义的事件记在心中却不能写诸笔端。编辑人员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家访等形式让老人们把村里的事情讲出来,并当场做好记录,以口述记录的形式将村里的事件记载到村志中,这样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把好编辑关。与其他志书相比,村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村志应当更加贴近百姓,更直观、生动、形象、具体,可信、可读、可传。在指导村志编修中,首先,要详个性,略共性。在体例、框架、篇目、内容等诸方面,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志书的做法,而是要突出村庄的特色,优化篇目,简化层次。对县区志、乡镇志已经写得较多的内容以及历史上按照上级的要求和一个模式开展的各项活动,要略写;而对于村落的规模和变迁,村民姓氏家族的来源和发展,村民的婚姻家庭、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有鲜明乡土特色的内容要详写。其实,要重视对普通人的记载。编修村志首先是要给村民看,村民是村志的主要读者。多数村民不但想从村志中看到村中的名人和能人,还想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家庭跃然书上。我们应当满足多数村民对村志的这一愿望,不但要记录村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还要把以表格等形式尽可能地把每个普通村民家庭和村民的基本情况录入村志之中。这样,我们的村志就能表现出强烈的亲和力。第三,在文体和文字方面,要生动活泼,不拘一格,避免照抄照搬其他志书严肃枯燥的文风。资料性是地方志的本质属性,村志也不例外。但对于村志来说,保持资料性并不排斥资料的可读性。村民是村志的最大读者群,他们不喜欢看枯燥乏味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持村志资料性、严谨性的同时把村庄历史上有记录价值的事情写得生动活泼一些。我区的村志在记述村庄历史事件时大量采用了当事人回忆录和当事人的口述记录,并以村中长者口述记录的形式详细记载了流传已久的村中历史人物的“名人轶事”,并将“民间传说”作为单独的一章,以大量的篇幅记载了村中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传说。这些内容非常有故事性,很受村民的喜欢。事实证明,我们完全能够把村志编写成既有资料性,又有可读性的一本好书。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单位:东营区史志办公室

【来源:山东省情网】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