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安徽名人—庄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人称“逍遥之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曾为蒙之漆园(在今涡河北岸)吏,史称“漆园傲吏”,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宏浩渺的画卷,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自由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倒悬”,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密的诡辩主义。

庄子著作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的著作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庄子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庄周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态,语言汪洋恣肆,随心而发,他的文章想象奇幻,富于浪漫,文辞富丽,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他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极富浪漫色彩。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表现的。他的故事形象生动,几乎一切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形象化。

庄子散文不但譬喻特多,而且运用灵活。古人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深于取象者也”,这对庄子来说,尤其恰当。《庄子》一书,“寓言十九”。这些寓言本来是用做譬喻的,但不管庄子或其后学主观上企图用来说明什么观点,寓言本身的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庄子文章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在古典散文中罕有伦比,对后代文学家影响深远。韩愈曾把《庄子》和《离骚》并称;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近。

后世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原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的,但是在儒墨道各家及后学支脉中,庄子明显地不同于其他诸子,甚至于不同于老子。

老子学说中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庄子虽然也有自己的社会观、人生观,但他的中心,他的至足之处却是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

庄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体论,而非具体某种政治主张,来实现他对宇宙万物的根据和原则的探求的。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贡献,也正是在于他对于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的独到关注。

儒学在孔子之后,尤其是在“罢黜百家”之后,支脉层出,义理更生,孔、孟、荀虽不尽同却能源远流长,而庄子却只有后世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改造。

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对庄子核心内容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予以发明、发展。战国时期的形而上学的庄子是真实的存在的,但庄子的后世继承却是一条虚线。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