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源远流长的新安医学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徽州百年药店———同德仁

徽州古为新安郡,境内峰峦叠嶂,风光灵秀,草木繁茂,气候宜人,是怡情养性的好地方。这里名儒宿学多兼通医术药理,不少儒生仕途不遇,便怀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儒家思想,存“活人济世”之心,悬壶为业。加上徽州的刻书业兴旺,徽商足迹遍及全国,为医籍传世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造就了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地域性流派———新安医学。

据统计,从东晋至清末,新安医家有史料可查的名医就有668人,有225人撰、辑了461部医学著作。新安医著涉及经典著作的注释整理,临床整治经验的总结,古医著的辑复,类书与丛书的编纂,医学普及读本的撰写,以及各种医案、医话,内、外、妇、儿、喉、眼、伤、疡、针灸、推拿等临床各科专著,还有脉学、诊断、治法等理论专著。

东晋新安郡太守羊欣,人称“羊中散”,“素好黄老,兼善医术”,在任13年,撰写了《羊中散方》等医方著作,是现知最早的新安医药家。

北宋歙县人张扩,从湖北蕲水庞安时学医,后又师从四川王朴,善脉诊,治病有良效,名扬京、洛。其侄孙张杲,潜心医学50年,博采宋以前古代医书、医案,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撰成《医说》10卷,人称“医林之珍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大量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还是最早流传朝鲜、日本的新安医著。此后,婺源人王炎又撰《伤寒论》。并涌现出歙县黄孝通、休宁吴源、婺源马荀仲等名医,标志着新安医学的兴起。

元代,新安医学发展。休宁徐道聪,精儿科,其子杜真精内科,撰《杜真方书》行世。歙县鲍同仁精研针灸,著《通玄指要》等。婺源王国瑞亦精针术,撰《扁鹊神应针灸五龙经》1卷行世。

明代新安医学进入兴盛时期,名医迭出,医籍宏富,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祁门人汪机毕生研究医学,撰《石山医案》等医书13部76卷。他精于望诊、切脉,“治病多奇中”,“活人数万计”,被誉为明代四大医家之一。歙县江瓘辑《名医类案》12卷,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祁门徐春圃撰《古今医统大全》100卷,与清代歙县程杏轩的《医术》(16卷)同被列入中国十大古代医学著作。徐春圃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发起组织“一体堂仁宅医会”,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休宁孙一奎曾以医术游于公卿间,并在三吴、徽州、宜兴等地行医多年。撰《赤水玄珠》30卷,引录历代文献273种,以明证和论治有条理见长,深为后世医家推重。歙县方有执撰《伤寒论条辨》8卷,首倡错简说,开一派之先河。歙县吴昆所撰《医方考》,则是我国首部注释医方的专著。明代的名医还有程充、吴正伦、程、程衍道、余午亭、汪宦、陈嘉谟、方广、丁瓒等。

清代,徽州又涌现了程敬通、程林、程郊倩、汪昂、郑重光、程国彭、吴谦、郑梅涧、郑枢扶、汪文琦、许豫和、汪绂、吴师郎、程杏轩、许佐廷等医学名家。其中休宁人汪昂著有医书多种,简明实用,浅显晓畅。其《汤头歌诀》等书至今仍是中医院校重要的入门教材。歙县吴谦官至太医院判,以高超的医术和渊深的理论知识,被誉为清初三大名医和清代四大名医之一。这一时期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临床医学和药物学等方面皆多有建树,在全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新安医学注重师承、家传,崇尚医德,追求德艺双馨,并形成了一些学有所传、业有所精的医学世家。较著名的如歙县的“新安王氏医学”、“澄塘吴氏医学”、“黄氏妇科”、“江氏妇科”、“正口妇科”、“南园喉科”、“西园喉科”、“蜀口曹氏外科”、“野鸡坞外科”、“吴山铺伤科”、“富(土加揭右)内科”、“江村儿科”、休宁的“舟山内科”、“西门桥儿科”、“梅林妇科”,黟县的“三都李氏内科”等。这些名医世家,皆秉承家学,代有传人,至今不息。

源远流长的新安医学为祖国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