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马其昶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少学古文辞,师事桐城派作家方存之、吴汝纶,其文日工。同治十三年(1874),由吴汝纶介绍,谒风池书院山长张裕钊,赋诗一首,庄谐杂出,谓"得之桐城者,宜还之桐城"。张大喜,赋诗为答,时年才21岁。其昶意气迈往,旁列众说,潜思求学,屡得新益。为文不逾桐城先辈所传之法,辑《桐城古文集略》,既而名且高。光绪二十一年(1895),授经安庆藩司署中。二十三年(1887),主讲庐江潜川书院。二十七年(1901),授经合肥李仲仙家。三十年(1904),力襄吴汝纶办学,出任桐城中学堂堂长。三十四年(1908),清迁招举人才。民国元年(1912),曾主安庆高等学堂。民国三年(1914)入都,简充京师大学堂教习。参与纂修清史。撰《桐城耆旧传》12卷,采录明清500年史这,900余人物,实桐城一重要文献。
他30岁以前,以古文名,著有《抱润轩集》,义宁陈立三推为曾、张而后一人,章炳麟亦许为"能尽俗"。30岁以后,专治群经,旁及子史,编纂选述,数十年如一日。著作凡300卷,撰经有《易费氏学》、《毛诗学》、《尚书谊诂》、《礼记读本》、《吕学中庸经合谊》,撰史有《清史稿》、《桐城耆旧传》、《左忠毅公年谱》;著述诸子百家有《老子故》、《屈赋微》、《金刚经次诂》。

马其昶墓,位于黄铺乡汪河村蜈蚣夹子土坡上,距桐城市城西13.5公里。坐北朝南,四周群峰环绕,秀木荫翳。墓地面积为63平方米,冢高0.46米,墓前乱石垒砌两级拜台,第级高0.85米,楷书阴刻:“马通伯先生墓”。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桐城人,光绪间举人。自幼治学严谨,博学宏才,精古文辞,议论宏肆,陈立三评其“曾、张之后,吴先生之文至矣……至马先生简洁无素”。章太炎称其文“能尽俗”。曾授经安庆、庐江、合肥等地,继任桐城中学堂堂长,光绪三十四的上(1908),授学部主事,民国元年任京师大学堂教习,受聘清史馆总纂,民国十五年(1926),病痹归里,越三年病故桑梓。著有《抱润轩集》三百余卷、《桐城耆旧传》十二卷,传于世。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