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运动健康

运动健康

维生素K的补充及注意事项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1年12月20日   阅读:


    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一种由萘醌类化合物组成的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脂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如苜蓿、菠菜中,猪肝、蛋黄中也富含维生素k。1929年戴姆发现自然界中的维生素k有k1(phylloquinone)和k2(farnoquinone)两种,维生素k3为一合成维生素,效能高于维生素k1、k2。
    维生素k1为黄色油状物,维生素k2为黄色晶体,溶于油脂及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耐热但易被光破坏。维生素k在植物体内对光合作用有一定功能;是动物体内生成凝血酶原的必需因素,因而能促进血液凝固。
    人类每天的维生素k最低需要量尚无公认的规定。动物缺乏维生素k,血凝时间延长,可引起创伤流血不止。成人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k,因为自然界绿色植物中含量丰富,而且人的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合成维生k,供给宿主。有时新生儿或胆管阻塞病人会因维生素k的缺乏而凝血时间延长。故维生素k制剂在临床上可用于止血。
    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凝血障碍性疾病。1周内的新生儿称为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婴儿期者称为迟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数缺乏症。多见于生后4-8周的母乳喂养儿。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出血、呕血、便血、穿刺部位长时间出血,常合并颅内出血及肺出血而导致死亡,严重颅内出血常遗留后遗症。
    本病为新生儿、婴儿期常见疾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单纯母乳喂养而母亲不吃蔬菜的小儿。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容易误诊。但只要对本症有足够的认识,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病只要治疗及时,预后良好,如为严重颅内出血,预后欠佳。因此,对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孕妇,哺乳期母亲及小儿应预防性用维生素k。
    维生素k适宜人群:
    1、表现出严重的出血倾向,可见皮肤紫癜、粘膜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常有呕血、便血。
    2、可有出血性贫血。
    3、患儿发生颅内出血,出现烦躁、高声尖叫、频繁呕吐、反复抽搐,重者昏迷、呼吸不规则。
    4、神志不清,吸吮力弱或消失,有瘫痪等后遗症。
    5、孕妇及哺乳期母亲应多食含维生素k丰富食物,如猪肝、黄豆、菠菜、卷心菜、紫花苜蓿等。
    6、使用抗凝药、大量抗生素等药物的孕妇及小儿,或双胎、早产儿以及患有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小儿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k1的不良反应较少,仅在静脉注射时出现面红、出汗、胸闷等。故常用于肌内注射。人工合成的k3、k4的不良反应较多,口服后可有恶心、呕吐,大剂量时可引起蛋白尿。
    1、可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
    3、可致肝损害。
    4、小肠系后障碍――胆管疾病,肠道症状。
    5、腹泻――矿物油服用过多致维生素k吸收不良。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