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运动健康

运动健康

为什么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1年12月20日   阅读:


    很多高血压患者有晚上睡前服降压药的习惯,原来他们都担心晚上睡着后会因为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或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所以总是在临睡前服用降压药物。我们说:这样做更容易发生意外。
    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压过高,减轻心脏负荷和高血压对血管壁的压力。由于人体有昼夜节律的变动,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血压一般可自然下降20%,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许多降压药物的血药浓度是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高峰值,若病人在睡前服药,两者的作用合在一起,就容易导致血压骤然下降,并出现脑血流减少。对中老年人而言,易使血液凝集成血栓,加上血管硬化、管腔变窄,从而易出现脑血栓(脑梗死),导致病人出现失语、失明、偏瘫等脑血管意外症状,以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据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老年人出现脑循环暂时性缺血与低血压有关,在致命性脑血管意外中,有40%与低血压有关。又据临床大量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观察的结果表明,人的血压是不稳定的,每日以上午8~11时、下午3~6时血压最高,故服用降压药物的最佳时间是上午7时半和下午2时半,也就是在血压高峰期前半小时,这样才可有效控制血压的升高。有关试验证明,在上述时间服用降压药,相比一日3次服药,患者中风的发生率可减少1~2倍。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