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政务性工作>>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广饶县品牌建设工作情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和建议

    】【收藏】  作者: 南海1号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经济的特色和优势,着力培育、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实力,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县实施品牌战略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一)品牌创建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质量强县战略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广饶县加快黄蓝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资金使用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品牌奖励政策作了更加详细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县实际,重新修订了“广饶县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五年发展计划”,将重点行业的重点产品,列入了争创名牌培育重点,围绕造纸、橡胶轮胎、石化、纺织、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大名牌培育力度,确保全县每年新培育3-5个国家或省名牌产品、3-5个全国驰名或省著名商标、3-5个国家新产品。县质监、工商、农业、发改、商务等部门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实行结对帮扶,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名牌服务体系,强化区域和行业质量监测分析,加强对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为争创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品牌培育工作扎实有效。紧紧围绕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汽车配件、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等优势产业,制定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形成了一批质量过硬、技术领先、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呈现出品牌数量多、涉及领域广、集中度高的特点。同时,依托优势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产业聚集区,培养具有广饶特色的品牌产品,增强现有品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充分发挥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一批企业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效应,调动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打造具有广饶特色的品牌产品,推动我县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区,使其成为城市的名片,扩大了我县的影响力。截止到2015年底,全县共有中国名牌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9个,山东省服务名牌产品1个,其中工业产品名牌总数50个,占全县省级以上名牌总数的82%。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橡胶轮胎、纺织、汽车配件、食品加工、造纸、建筑材料等领域,其中橡胶轮胎行业品牌集中度最高,占我县品牌总数的34.4%。1家企业获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5家企业获得东营市市长质量奖,获奖总数占全市总数的28.5%。农业品牌创建方面,全县共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05个,产地面积达45万亩。先后培育了驰中、半球、华誉、鹤园、黄河口鳖等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  (三)品牌贡献效应日益凸显。我县第一批取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的金宇、兴源、盛泰等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度较高,企业重视品牌的创建,产品质量、性能不断提升,市场认知度不断提高,在县域同行业中产销情况好,同等型号产品每条相差100元以上,价格优势明显。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普遍低迷的不利形势下,依靠重点品牌产品的带动,2015年我县橡胶轮胎、化工、纺织、造纸等六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运行。2015年全县税收合计60.09亿元,较去年增幅1.4%,其中,制造业税收总计36.81亿元,较上年增长3.3%,占全县税收总量的61.27%。

二、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一)创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县企业创牌意识总体不强,大多数企业对品牌创建的深层次理解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品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企业功利心较重,只看到政府的资金奖励,对于具体的申报程序和评价通则漠不关心,甚至认为名牌创建工作就是走走程序,忽视名牌创建工作对于企业本身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品牌产品宣传不足,企业资金的投入大多投在添设备、上项目、搞技改上,而在争创、宣传名牌产品上的投入比例明显偏低,品牌相关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少,在省级以上媒体露面不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大。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取得一定的影响力,但企业内部缺少相应品牌管理团队,企业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跟不上市场步伐,导致企业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制约企业持续发展;还有部分企业自己不注册商标,满足于搞来料加工、贴牌销售,更谈不上创名牌产品,影响了我县品牌创建。

(二)知名品牌数量少,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我县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知名品牌总体数量较少,有产品无名牌,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不利于我县企业产品的发展。以轮胎行业为例,据测算,国际知名品牌轮胎利润率达到了15%,而我县轮胎行业的利润率仅为3-5%。

(三)名牌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化工和橡胶轮胎行业是我县工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此相关的名牌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几乎占了全县名牌产品销售收入总和的半壁江山。由于当前我省宏观调控政策对这一行业列为产能过剩产业,对产品需求有可能发生抑制效应,加之当前国际市场石油和橡胶等原料价格振动不稳,可能隐藏着一定的发展风险。全县跨越转型的发展要求决定了我县急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技术改造。同时,部分名牌产品为初级产品或配件,整机和最终消费品偏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亟待优化升级。此外,我县服务行业品牌创建工作仍然处于初级水平,基本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标识,在申报名牌及其他活动中缺少必备条件,缺乏起到示范引领效应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县仅有农村合作银行获得了山东名牌称号,华泰温泉、金岭国际获得了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

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县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整体竞争力较弱。如轮胎行业,总量大,但企业的个体规模很小,品牌太多,造成了单个品牌市场占有率较低,很难与一些单个品牌规模很大的企业竞争。二是我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品牌科技含量偏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科研开发机构也很少,市场竞争力和后劲都显得不足。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好,有些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产品进入不了名牌评价的范围。如造纸是我县的拳头产品,但由于产业的原因,尽管我们千方百计做争取的工作,几年来一直进入不了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目录。四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和扎实,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五是引导和激励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尤其是引导企业整合品牌、膨胀规模,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路子的措施不够多。

三、推进品牌创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品牌是一个产业进步成果的结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与壮大,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市场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名牌产品;一个地方的经济能否繁荣,关键也在于是否拥有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因此,深刻领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大意义,调动各方面力量,重视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益,拓展品牌事业,是振兴广饶经济不可缺少的重大举措。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宣传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意义,大力推介广饶名牌产品和商标,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扩大广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企业和社会的品牌意识;积极开展质量综合治理,重点加强对质量问题突出企业的质量(视频安防),及时通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加大对制假售假单位和个人的曝光力度,引导群众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名牌战略对提升自身品位、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将品牌战略纳入企业重要发展目标来重点落实。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逐步在组织企业创名牌和对名牌进行评价、推荐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加大对名牌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名牌带动战略奖励专项基金,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及省市著名、知名商标的奖励,以及用于集中推广宣传经费的补助。

(二)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创建,基础在企业,关键也在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造自主品牌的主体。必须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品牌建设与推进企业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培育自主品牌和争创知名品牌成为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要充分利用名牌效应,积极采用经济手段推动改造、改组和整合资源,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做大做强品牌企业,提高名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品牌经济加快发展。

(三)选准品牌扶持重点,完善培育规划。对已有的名牌产品和企业进行扶持,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二是突出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三是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对选育的重点对象,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形成选育的竞争机制,调动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根据《中国名牌产品“十二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和《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每年分步骤、有计划地提出当年品牌培育名单,对列入名单的重点企业,组织人员帮助他们对照名牌的基本条件,从质量、环保、节能、科技投入等基础工作抓起,把品牌的培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提高名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对企业实施品牌创建的指导服务力度。推进品牌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县计划组织编制品牌建设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成立品牌创建领导小组,加快品牌建设整体工作推进。建立品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名牌工作的重大问题,推动品牌工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加强对有关部门的考核,把品牌建设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名牌争创和打造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规划和指导。定期总结、调度、表彰品牌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支持参与质量强县和品牌战略活动,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社会互动”的品牌建设格局。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