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娄可伟 来源: 云南民族时报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七彩云南 世界花园专场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娄可伟
(2023年4月4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沐浴春日的阳光,我们相聚玉溪,分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话云南旅游的美好未来。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省委王宁书记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作了精彩的诠释:云南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云南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走进云南,就走进了春天……
今天,我首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绚丽多姿,渊远流长。这里有通往亿年前的“时光隧道”,澄江化石地和禄丰世界恐龙谷,演绎了我们这个星球几十亿年演变过程中无数的物种诞生和湮灭过程,记载着数亿年的生命进化史。170万年前,文明的曙光在这里初升,人类祖先在这里泽沐大地河川的恩赐。踏上这片土地,我们能够感受历史的久远和生命的漫长。
云南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历史演变的见证地。抚仙湖畔的澄江帽天山,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约5.41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古生物面貌;楚雄禄丰是中国乃至全球发现恐龙化石数量最多、个体最完整的地区之一;170万年前,云南就出现了“元谋人”;600多年前,世界著名航海家、云南人郑和七下西洋,写下了与各国交往的不朽华章;在古老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互通有无、互学互鉴;护国讨袁运动、滇西抗战、抢修滇缅公路支持远征军入缅作战等等,无不体现着云南人民每逢国家民族危难之时,万众一心、挺身而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有着“文武双璧”之称的西南联大和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了云南文化旅游丰富的内涵。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万物蓬勃,无拘生长。在云南39.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类型,为这片土地上的动植物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的美誉。脊椎动物达1700多种,高等植物约有1.9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走进云南就是融入了自然,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和家人一起感受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在旅行中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多样性生态旅游目的地,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拉市海、纳帕海、百花岭、犀鸟谷已是全球知名的“观鸟圣地”,普达措、玉龙雪山、泸沽湖、高黎贡山、哀牢山、梅里雪山、普者黑已成为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一生钟爱云南,他称赞云南“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云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雪域高原、险峰峡谷、江河湖泊、幽谷密林、岩溶地貌、火山地热,也有古城古镇古村落,钟灵毓秀、应有尽有。从滇西北地区的雪山冰川、三江并流、风花雪月,到滇西南地区的热带雨林、茶马古道、千年茶园;从滇西地区的火山热海、一寨两国、佤山秘境到滇中、滇东地区的石林名胜、土林奇观、红土美景;从滇东南地区的山水溶洞、云上梯田、世外桃源到滇东北地区的乌蒙磅礴、高山草甸、油菜花海,美不胜收。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云南,世代繁衍生息着彝、傣、白、纳西、藏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独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世代通婚。他们共享并传承着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赛装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宛若朵朵鲜花点缀着美丽的云岭大地,被誉为世界“民族文化活化石”和“民族文化基因库”。
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以及灿烂多样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云南千百年来兼容并蓄、独树一帜的美食文化。在云南,可以“一天吃四季,餐餐味不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引领潮流,兼容并包,云南的生活让心情放飞。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从2000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再到二十世纪初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一直都是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和人民经济相通、文化交融的纽带。2021年通车运营的中老铁路,从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实现了朝发夕至,未来,中老铁路还将南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自然风光无限,是人间烟火升腾,是民族的多样,是文化的融合,是诗意的栖居……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给孩子一个“仰望星空”的童年,是给爱人一个浪漫甜美的故事,是给老人一个重返青春的奇妙旅程……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心灵归宿的港湾。
这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选市长时的发言
- 下一篇:在全省招商引资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