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范文学习

范文学习

谈谈企业文化建设之“六个一”美好愿景

以稿换稿】  作者: 秀林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编者按】本文出自秀林老师在某企业就职期间的一次内部个人原创讲稿(略有删减)。文章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主题,以高度凝炼的“六个一”来统领全文、纲举目张,层层打开、娓娓道来,旁征博引、金句频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高超的行文技巧,让人如沐春风、如因甘醇,更有醍醐灌顶之“顿悟感”,相信能够为读者带来启迪和帮助。


什么是文化?从本义上讲,“文”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是指改变、生成、造化。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这种“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按照比较规范的解释,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化是人的超越自然属性的理想和努力。

那么,文化在单位建设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权威人士认为,企业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三流企业靠领导,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企业的命运系于个别领导于一身;二流企业靠制度,系统严密的制度规定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使企业有序高效率;一流企业靠文化,用文化思维来提升和改造企业管理。许多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比如,海尔集团提倡“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联想集团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还有同仁堂的“济世养生”、雅戈尔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硅谷精神的“容忍失败、鼓励成功”、松下精神的“把干毛巾再拧出一把水”,等等,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提升影响力。

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知识、有技术、有产品的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做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防止出现单位是“生活的沃土、文化的沙漠”,个人是“知识的巨人、文化的矮子”。这里,我尝试着提出建设高品位企业文化之“六个一”的美好愿景,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一、形成“一种献身事业的价值追求”

中国足球唯一一次入围世界杯,是在外援教练米卢的带领下实现的。米卢带给中国足球的最大贡献是,教会运动员全心爱足球,把踢球当成快乐的事,叫做“快乐足球”。分析所有事业有成的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首要的一条都是源自热爱,有一种甘心献身事业的价值追求。

——爱岗敬业。态度决定一切,爱才能产生动力,要成功就要“变态”(改变不好的工作状态)。年初有领导来企业慰问时讲,要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把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升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高度来看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工作有四种态度:一是喜欢这份工作,愿意为之付出最大努力;二是谈不上很喜欢,但能够敬业尽职;三是缺乏敬业精神,但能够完成交给的任务;四是对对付付,马马虎虎混日子。第一种态度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是第四种,至少要第三种,力争第一种。其实,我们每个员工对待当前的工作,都应该有一种幸福感。理由是:在企业总部工作,在城市核心区工作,在科技含量较高的单位工作,在内部环境比较好的单位工作。这已经是很多人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自立自强。每个人都有理想、有追求,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但必须把实现个人价值建立在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基础上,个人的理想要与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求人不如求己,康有为说过:“不求自己而求人者,未有能自立者也”。现在有种现象,有些年轻员工比较茫然,不知今后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从企业发展的轨迹看,就是因为大的事业发展了,我们单位才发展,大家才受益。何为英雄?“才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称之雄”。对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学历、文凭不等于知识,文凭、知识也不等于才能,知识、才能更不等于贡献。说到底,还是要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唯有自立才能自强。人的一生,知识和健康是永远属于自己的。有了知识和健康,就要积极去做点事,而且要做出成绩来。

——坚忍不拔。荀子在《劝学》中的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孟子强调人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能有成者也。”目前电视台正热播的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实行万历新政,大力推行土地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给摇摇欲坠的明朝江山增添了活力。无数事实说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个人事业取得成功之魂。我们的产业要打开市场、占据市场,靠的就是创新,各项工作都要创新。而创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靠的是持续的积累、积淀,靠的是思想的火花和迸发出火花之后及时有效的行动。

——注重细节。有个故事讲的一个单位聘用人员的事,用于面试的房间门口,有张报纸掉在地上,所有参加面试的人都没注意到,只是去侃侃而谈,唯独有一个人进去时发现了,把报纸收好再去面试,最后录取就这个人了。这告诉我们,细节真的能决定成败。就说请客吃饭,都有很多细节。有个办公室主任讲他的亲身感受,要安排好一次宴请,餐前订餐,餐中盯菜,餐后送客,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里是有很多学问的。要围绕主题,服从主陪,突出主客,当好主人。餐中,要注意激发兴奋点,寻找共同点,消灭空白点。在这件事上,我们要做有心人,要把参加宴请当成一次社交的平台,当成展示单位和个人形象的机会。

二、倡导“一种爱企如家的共同理念”

俗话说,上下一心,其言断金。只有全企理念一致,才能相向而行。如果每个员工职工都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关心家的建设,维护家的形象,做这个家的主人翁,与这个家共命运,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止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兴旺发达。要做到这一点,当前需要强化四种意识:

——强化平台意识。美国成就历任美国总统,NBA让姚明名扬天下。×、×的成功离不开企业,有的员工一旦走出企业原来的地利优势就不复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与单位这个平台同呼吸共命运、共发展同进步,才能借帆远航、借力上墙、借船出海。平台需要大家来营造。当领导的要营造一种好的政治生态。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演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活剧,那就个人的造化和本事。回报平台、感恩平台的最好办法,就是为这个平台多做贡献。

——强化民主意识。民主是个好东西,知识分子更加重视民主、要求民主。崇尚民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知识分子的特有优势。作为单位领导,必须充分尊重大家的民主权利。民主与集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大家都可以就事关工作建设的各方面问题发表意见,但最终还是要集中起来。人人可以民主,但不可能人人都来决策。民主的出发点要正确,人人都是享受者,人人又都是建设者,积极出主意、提建议,当好主人翁。

——强化规矩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享受自由与受到约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世上没有绝对自由的人和事。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要做到既正规化、又人性化。定下的规矩就要遵守,不能搞变通,关键靠自觉。要说规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种是潜规则,就是约定俗成的,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如领导座次的排定,表态讲话的先后与轻重等,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如不按规则出牌,就会闹笑话,甚至惹来麻烦。另一类是明规定,如各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能执行,不可违反。再一类是铁律,就是高压线,如保密禁令,千万不可越线。

——强化节俭意识。在我国古代,就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优良传统。老子在《道德经》中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说,要有慈爱之心,要有节俭之德,要有韬光养晦的胸襟,这就是圣人的“吉祥三宝”。我们企业人虽然不多,但每年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仅×每天开门就要花×万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听说现在有的员工是“月光族”,单身时可以月月光,一个家庭恐怕就不行,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更不能如此。

三、培育“一种扶正祛邪的新风正气”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经典段子:单位就像一颗爬满猴子的大树,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如果一个单位真的成了这个样子,这个单位可以说气数已尽。风气从表象上看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就像老子说的那样:“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种风气的形成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风起于青萍之末,就像芦苇荡上,开始时微风从芦苇尖上飘起,聚集起来越来越大,形成呼啸之势。

风气的好坏是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全面建设成效的风向标,好的风气具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效果,而一旦歪风邪气有了市场,那将是小鬼当道、祸害无穷,想干事的干不成事,能干事的干不好事,“林小妖风大,池小王八多”。集团领导讲,“风气好人人受益,风气不好人人受害,端正风气人人有责”。当党委书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营造氛围。一个单位就像一个家庭,理顺情绪非常重要,大家工作都是发自内心、面带笑容参加单位的建设,竭尽全力做好本质工作,力所能及做好该做的事情。当前,要进一步强调的有这么几点:

——讲大局,防止狭隘主义。许多人认为,强调大局观是个政治术语,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就是一种空泛的要求。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其实,大局观也是做人需要把握好的一个问题,关系到单位的风气。我们企业刚刚经历过调整重组,搬到这个新办公地时,提倡各直属单位为企业调整组建做贡献,这就是个大局观问题。合并的单位如何防止以老单位划线,以人划线,经常出现这种矛盾。所以,强调大局观不是空泛的,是具体的,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的,是要靠实打实的行动来体现、践行的。

——讲团结,防止窝里斗横。有人曾批评中国人的劣根性,窝里斗、窝里横,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好人是没有干坏事的人,要多花时间去爱,少花时间去恨。做人不大气,气量小,心胸不开阔,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班子团结,单位团结,团体团结,就能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我认为,企业党委班子团结的真经:理念一致,相互欣赏,人品端正。相互关心而不是相互拆台,相互欣赏而不是嫉贤妒能,相互谦让而不是争来斗去,相互信任而不是尔虞我诈。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也是我们今年支部建设的重点。

——讲争创,防止碌碌无为。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要有志气,团体要有士气,单位要有名气。在集团运动会上我们取得了好成绩,那个第几是次要的,关键是那种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不愁有什么事情干不好了。

——讲原则,防止庸俗世故。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没有批评,没有思想斗争,多栽花少栽刺,怕丢选票,怕得罪人。当然,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有话好好说。

——讲奉献,防止患得患失。今年集团的理论集训就是把奉献作为主题,就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现象。特别是在遇到名利得失考验时,这种现象会比较突出。有句唐诗“利欲驱人万火牛,浪迹天涯一沙鸥”,还有古人说“上善若水”。上等的品德应该像水一样,坚忍不拔,甘于奉献,处事低下,滴水石穿。

——讲效率,防止拖拉扯皮。集团机关建设为什么要抓效率?就是因为现在的工作效率不高,定了的事情落不到底,指出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矛盾看见了也没有办法。这是我们要花大气力去解决的。

四、养成“一种谦谦君子的良好修养”

个人的修养不仅是个人形象问题,也关系到单位的形象。董事长也好,党委书记也好,出去当然代表我们企业的形象。其实企业每个人外出或者与外界的人打交道,都能代表企业的形象。甚至是一名司机、一名服务员,外单位的人来到我们公司,可能首先接触到的是他们,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是给人家的第一印象。所以加强个人修养至关重要。

——积极乐观。人的性格都有差异,有开朗乐观的,有内向内敛的,有淡定沉默的。这都不要紧,性格不可改变,但对生活的态度可以改变。现实生活中,谁都会遇到无穷无尽的烦恼,生活不如意常八九。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各不相同的难处,就像有一首歌唱的那样,生活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有时是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年轻的没有房子住、找不到合适的恋爱对象,年龄大的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体有时还出点小情况;搞科研的为没课题、没成果、没奖项而烦恼,搞行政的为晋职提升而烦恼;男的嫌自己赚钱不多,女的嫌自己长得不如天仙,等等。

对生活要多看主流,多看积极面,把开心的事放大一些,把不开心的事缩小一些。什么叫“孝”?孔子告诉学生是“色难”,保持和颜悦色难。有个小品里说,人的一辈子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生活不是林妹妹,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生活不是关云长,不会因为义气而披肝沥胆;生活不是孙悟空,一山还有一山高;生活不是卢俊义,人在江湖而身不由己。要有一种幸福感,做事要与高标准比,生活要与低标准比(或许这是阿Q精神),但这是现实生活中必须的一种自我解脱方法,乐观面对生活。

——诚信务实。诚信务实、求真务实,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言行不一的人,一个从来说话不算数的人,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既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员工,也不会成为可以交往的朋友。举几个例子: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能历经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的诚信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海尔的张瑞敏赴青岛电冰箱厂上任之初,为了使全体员工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到“质量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和“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曾下令员工将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当众砸掉,使全体员工为之震撼。2001年,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假账问题浮出水面,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个曾经在全球500强中名列第7、年收入1000亿美元而让IBM相形见绌的企业巨人,因为诚信问题轰然倒塌。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团体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有一种坚定地、为所有人员高度认可的、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有一种理论叫做“等智商”,就是说正常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在80和120之间。大家都不傻,说的话是不是真话,办的事靠不靠谱,明眼人一看便知。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做的什么事,说的什么话,别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真的有神明呢!

——善于协调。按照哲学的思想,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些长久以来的提法,需要有重新的认识,比如“只琢磨事不琢磨人”。要做好任何事情,人都是决定因素。不琢磨人,不了解掌握人的思想变化,怎么能做好事?再比如“搞关系”,也成了贬义词。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搞好关系怎么开展工作?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以让人跳。协调重在沟通,沟通是一种能力,高品质的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互动、感情的交流。口乃心之门户,相由心生,要把握好场景、气氛、情绪三个环节。鬼谷子是中国最古老军校的校长,是沟通的高手,他有个学生叫苏秦,是合纵连横的成功典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去沟通,别说能打动人、说服人,连握手、鼓掌之类的简单事情都做不好。例如鼓掌,这不是对台上人的恩赐,是告诉别人你想了解一些内容,也体现你的素质、你的品味、你的心胸。

——彬彬有礼。为人要兼顾文和质两个方面,并达到和谐。质朴超过文采就是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是浮华,文质彬彬才称得上是君子,包括言行举止、谈吐衣着、说话办事。彬彬有礼来自于内心,是真实思想的外在表现。一个心灵没有净化、精神不够高贵、心胸不够豁达的人,是不可能表现出彬彬有礼的。这里面的修养要求很多,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与人为善。善良是做人的一个底线。要懂宽容,宽容才能积累人脉,没有人脉就没有群众基础。要心怀感恩之心,多记别人的好,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记住给过你教训、让你吃过苦头的人的好。曾国藩的名言:“打脱牙和血吞”。忍字心上一把刀。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事。以小人之道对待小人,亦小人也。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能“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五、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内部氛围”

环境培养人,环境也改造人。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营造良好的小环境。就我们企业当前来说,在三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强。

——学习的氛围。有些家庭装修得挺豪华,家具也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书卷气,大家都是读书人,不能因为工作了就不再读书。读书是更新知识的需要,是丰富业余生活的需要,也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需要。小平同志讲过,不注意学习,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思想庸俗化是个危险的起点。所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礼记中庸》里讲,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科技工作者的知识机构以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应当学点文学艺术,尤其要把读点古文作为一门必修课,读点经典作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三国,讲义气;读红楼,情感丰富;读水湖,懂忠心。有个年轻作家写了本书叫做《本领恐慌》,强调每个人都要有本领恐慌感。还有本书叫《北大毕业等于零》,讲的是别以为在高等学府学习过知识就够用了。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会应用只能是知识的储存器。

——娱乐的氛围。长征那么艰苦,还有篝火晚会。抗美援朝期间,中央组织慰问团到前线慰问,彭老总讲“一个郭兰英,抵得上三个师”。现实生活本来就很沉重,烦心的事谁都不会少,到单位来应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心情,这种心情就需要娱乐的氛围。好的环境、好的心境不会天上掉下来,要靠我们自己去营造,下一步,我们还要多想办法,在娱乐上如何走专业的路线,如何常态化,如何贴近大家的需求,如瑜伽、养生、礼仪、美容,都可以搞讲座,也可以组织舞蹈队、办声乐讲座等。

——锻炼的氛围。有人说人生是“三个三十年”:勤奋学习三十年,快乐工作三十年,健康生活三十年。这些年,我们企业在职和退下来的职工之中,患癌症的不在少数,每年常规体检都要出点情况。有些人热衷于减肥,这是好事,光靠不吃或少吃是不行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合理进食加上坚持锻炼。对锻炼的问题,我们将进行强制性组织,每年召开运动会,通过比赛来促使大家重视健康、重视锻炼。

六、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态度”

我很欣赏那句对联: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外云卷云舒。多么超脱的一种心态!我的一位恩师曾给我写了四个字:心如止水。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加强修炼。在中国历史上,经常把佛教、儒教和道教并列在一起,看成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三者相互配合。

——儒教。儒家注重的是积极治世,因为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人的心性做了充分的分析讨论,讲的是人的问题,是一种建立在修德、敬业基础上的人本主义,要求人们在提高人的内在品德方面贡献于人类社会。

——道教。道家注重的是消极应世,要求人应该以顺应自然、少私寡欲的超世理想来应世,对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做了比较充分的讨论。认为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要夸大,把人看成是什么都能干,是一种建立在减损欲望基础上的自然主义,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本性方面贡献于人类社会。

——佛教。佛教理论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苦”,主要是生老病死四大苦,原因是贪、嗔、痴三毒,即生理上的贪欲、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思想上的愚昧。另一个是“空”,就是清净,并不是什么也没有,也不是讲什么都不存在,而是讲因果论,命由己造,命也由己立,不能把虚幻、不真实的东西当作一个不能放弃的东西来对待,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六个一”,就是我心中对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美好愿景,也可以说是想象中的桃花源。不仅仅是古人设计的山清水秀、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良好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在这“六个一”的熏陶滋养下,把我们企业建设成研发大平台、人才大平台、文化大平台。这种“大”,不是一种量的标准,而是一种质的要求。产品质量是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是重要支撑;而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效果,则是衡量的标尺、综合的检验。让我们一起为之而勤奋工作、努力奋斗。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