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政务性工作>> 评阅批改

评阅批改

《为人民服务》赏析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演讲辞是在集体会议上进行演说用的讲话稿,属鼓动性、艺术性、临场性很强的议论性应用文。通过讲演者的口述,将鲜明的观点、饱满的热情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演讲辞有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也有即兴演说然后加以文字整理的。从内容上可分为政 治演讲辞、学术演讲辞、社会生活演讲辞、法庭演讲辞、课堂演讲辞。毛泽东同志生前为我们留下无数篇精美绝妙的演讲辞,《为人民服务》就是其中的一篇。《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004-1005页)是一篇政 治演讲辞,属公文范畴。

从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过来的我,对这篇演讲辞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如今捧读仍倍感亲切。它的思想光辉为我(单字替换)培养造就了千千万万张思德式的好(单字替换)员、好干部,影响着几代人的茁壮成长。它不仅在政 治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在公文写作大家族中也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绝妙佳作,对我们如何写好演讲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一、主旨鲜明,中心突出

衡量一篇演讲辞的质量如何,关键是看它的主旨是否显露、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为人民服务》一文在这方面堪称一绝。我们先放下使全文主旨明白显露的标题不说,就以该文开端例,文章一开头,没有我们时下看到的一些演讲辞那种多余的客套和虚话,如"我没有什么准备,随便跟大家说几句"、"该说的前面几个同志都说了,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上几句只算是做个补充吧!"、"谈几点很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等等,而是作者以高屋建邻之势,开门见山的亮明观点——革命的队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简短的74个字,把全文的中心观点暴露无疑,一下子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的主题上来。

末尾之前属于主体的三段文字,虽然段头处没有明显提示性的小标题,但每一段落的起笔处都有一个显示段旨的短句置于段头,从而使人一看段落开端立刻明白了此段的中心所在。如:

第二段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第三段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第四段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脉络清晰,逻辑严密

从外形看,全文由五个并列的段落组成,似乎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其实不然。第一段属开头,是全文的基本观点即所谓的"纲",作者紧密围绕这个"纲"(革命队伍为人民),从多角度分别阐述了革命战士的"生死观"(第二段)、工作观"(第三、四段)及"群众观"(末尾段),便全文紧密融于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即"为人民服务"问题。

不仅全篇文脉清晰、逻辑严密,即使在一个段落中也不乏如此。如第一段,由三句话组成,呈现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先是指出(单字替换)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正因为是革命的队伍所以它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再指明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三句话顺理成文、环环相扣。

三、感情充沛,富于哲理

《为人民服务》全文满打满算不过700多字。就是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中,可以说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爱僧分明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充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讲演辞无论是引用史例、联系现实,还是举出实例、加以议论,都要情真意切、寓理于情,以情感去打动听众。《为人民服务》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表率。以第二段为例,作者引用司马迁非常富于哲理的名言,然后爱憎分明、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对待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作者把为人民利益而死比作"泰山",反之视为"鸿毛",并赞誉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再如末尾一段,更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是革命领袖对每一位革命者深厚感情的表达。

四、通俗易懂,注重修辞

演讲辞的美学功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语言的感染力。语言要力求口语化,做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生动悦耳;要使用多种修辞手段,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为人民服务》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多处使用修辞,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如"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运用的是"对比"。"泰山""鸿毛”以及"五湖四海"等使用的是“比喻"和成语。"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以及"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等,又是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

总之,《为人民服务》篇幅简短、感情充沛、富于哲理、文脉清晰、逻辑严密,是当代政 治演讲辞中光芒四射的精篇佳作。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