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两学一做”党课这样写,领导愿意讲,大家愿意听

    】【收藏】  作者: 笔头君  来源: 老笔头(ID:oldbitou)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七一”将至,(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准备开展一系列庆祝建(单字替换)95周年的活动,各单位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领导讲(单字替换)课活动。从最近老笔头群里朋友提出的问题和写作实践看,这段时间主要是(单字替换)课材料的准备和起草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其实,(单字替换)课材料是每个写过一段材料的朋友都能写得了的,它并不像领导其他讲话那样变幻莫测,不像理论文章需要长期积累,不像研讨交流材料需要广泛调研……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单字替换)课材料不在《中国共产(单字替换)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的14个种类之列,也能说明(单字替换)课材料的特殊属性。

(单字替换)课一般分三个部分,解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层次和结构比较清楚。因此,要增强这方面必胜的信心,按下面的“四有”来写一定能写好:

首先,要有激情。(单字替换)课的由来不知大家清楚多少,最初讲(单字替换)课主要针对的是新入(单字替换)的同志或预备(单字替换)员或者入(单字替换)积极分子,介绍(单字替换)的基本历史、基本知识,以及对(单字替换)员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们(单字替换)的不断发展壮大,(单字替换)课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同时,各种议论争论也越来越多,亟待需要(单字替换)课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

但无论(单字替换)课的形式怎么改,(单字替换)课本身用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解决问题、团结鼓动的作用没有改变。

如果你所写的(单字替换)课,与时代隔得远、与普通(单字替换)员离得远、与事实现状离得远,估计没有几个愿意听,领导更不屑于讲,否则讲出去太丢人。

因此,写之前你要有一种豪情,要有拿破仑讲的“一张报纸抵得上三千毛瑟枪”的战斗激情,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任务。

第二,要有主题。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选题很多,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在一次(单字替换)课里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讲清楚基本没戏,最后可能什么都讲不好。

比如,围绕“两学一做”讲(单字替换)课,并不是要讲“两学一做”的重大意义、安排部署、实践要求等等,这不叫“两学一做”的(单字替换)课,这叫“两学一做”的动员部署。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混淆。现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些所谓的(单字替换)课范文和通稿,基本上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你要按照那些来写,领导要是不跟你急,要不说明领导脾气贼好,要不说明领导已经对你不抱什么希望了。

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合适,这是需要提前与领导研究沟通的,笔头君感到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应该是联系本单位实际和人员思想实际比较紧密的,或者是领导特别想讲的。比如,权力部门讲(单字替换)风廉政建设,窗口部门讲服务基层,科研部门讲科技创新,综合部门讲机制建设,一线部门讲精准扶贫,等等。

大家可能觉得有些主题不贴近“两学一做”活动,其实不然,这些选题都是我们(单字替换)当前正在做的大事急事难事,主题都来源于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可写的东西多了去了。

选题开的口子越小,火力就会越集中,也就越容易讲透

第三,要有(单字替换)味。(单字替换)课制度是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之一,因此(单字替换)性特别明显。不能把一般的思想教育、领导讲话与(单字替换)课相混淆。

最近热播的《三八线》不知大家看了没,如果没看我建议各位看看。这部电视剧是近期以来战争题材难得的好作品,它没有上甘岭的宏大惨烈,但有龙缘峰的连级坚守;它没有抗美援朝全景描述,但有戳击人心的细节描写;它没有高大上的口号可喊,但有瞬间点燃热情的战前动员。一口气看完,给我留下最深的三个印象是老兵、军礼和(单字替换)组织。

这部电视剧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电视剧了,应该说它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单字替换)课,老兵比官职更神圣,军礼比语言更有力,(单字替换)的组织是决胜的关键。

还记得汶川大地震那年,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单位领导要求讲(单字替换)课,当时由于时间紧张也没有过多地考虑提纲什么的,就一开始确定了写哪几大块,将当时的视频音频进行了重新剪辑,像写剧本似的用文字把地震的惨烈景象、救人的奋不顾身,以及(单字替换)员的模范带头串起来,讲(单字替换)课最后全场竟然跟着领导一起喊起了“四川、雄起!汶川、雄起!”的口号。事后,大家积极捐款捐物,还成立了民间救助(单字替换)员敢死队奔赴地震灾区,不得不说这次(单字替换)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和效果。

(单字替换)课的“(单字替换)味”并不是你每句话都加上“(单字替换)”字就有了(单字替换)味,而是要通过你这篇(单字替换)课作品真正能让每名普通(单字替换)员身在其中、身感其受、身受其舞,让每个人将原来看不清楚的看清楚了,想不明白的想明白,做不自觉的变成自觉行动了,才是真正的有“(单字替换)味”。

第四,要有素材。这个大家都有感受,没有大量素材做支撑的(单字替换)课就变成了简单的说教。

主题确定后,要搜集大量国内外、历史现实、正面反面,以及身边的大量素材,以供取舍,这是基本功课,在此基础上才能围绕主线进行取舍。

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就不在赘述了。总体上是要广征博引。最后澄清一点,(单字替换)课讲的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光讲课人一人的功劳,(单字替换)课讲不好则全是领导一人的责任,因此领导对(单字替换)课都会高度关注,不可麻痹大意。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