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公文写作“六要有”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江西组工微讯 共产党员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一要有站位

这个站位就是政 治站位。做文字工作的人要有更高的政 治站位,更强的政 治意识,始终做政 治上的明白人。

如何做到有站位?最根本的是要把(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深悟透。特别是要深刻领会(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治国理政的精髓要义以及蕴含其中的大逻辑、大脉络、大智慧,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 治敏锐性和政 治鉴别力。

如果政 治站位上不去,材料的站位就上不去,工作的站位就更上不去。

二要有格局

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的综合体现。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写文章、写材料也要有大格局、大胸怀。

所谓兵位帅谋,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若观火,所谓一览众山小,胸中有千山万壑,笔下才能气象万千。

如何做到有格局?首先要掌握“四情”,即上情、中情、下情、外情;然后要善于破题,不管遇到什么题目,脑中始终要浮现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就是搭好框架,框架结构可以“三段论式”,也可以“平推式”,有一个好的框架,材料就能够出彩。

三要有章法

八股取士时代,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接着开始论述。“转”就是转折,转一个方向或者深入递进一层。“合”,即收束全文。这样的套路写出来的文章眉目清楚、前后呼应、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对今天公文写作仍然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现代机关的公文写作,也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行文方式。中办国办印发的《(单字替换)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起草提出了二十四字规范:“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这二十四个字概括起来,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四个字:“明白晓畅”。好的材料不需要刻意雕琢,也不需要玩文字游戏,就是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有针对性、有操作性。

四要有积累

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两句古语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写材料更要靠积累。

要把材料写好,必须要有一些“标配”。从个人体会来看,“四件套”少不了:

一是业务知识,就是跟组织工作相关的理论、政策乃至学术知识等;

二是信息资料,就是尽可能收集从(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到地方的各类组织工作信息、文件、讲话、文章等;

三是工作素材,就是部门工作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要在平时注意积累;

四是经历经验,就是一定时间长度的实际工作经历以及一定厚度的材料写作经验。

五要有干货

通俗理解就是文章要实,不能空,至少没空话、套话、废话,能用两三句话说清的,就不要用四、五句。很多文章标题做得漂亮,但拿起来一看,没有实质性内容,那就是一个“花架子”。

文章的“假长空”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提倡“短实新”的文风,我认为很有针对性。

怎样做到有干货、“短实新”?我体会,就是要坚持“三精一真”。

第一个是要精炼。好的文章都是高度概括、语言凝练、笔简意丰。年轻干部刚开始学写材料时,往往较难做到这一点。写东西事无巨细、从头到尾、眉毛胡子一把抓,像记流水账,一捏全是水,没有干货,没有骨头。要提高概括、提炼的本领,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善于抓住重点、突出特点、发现亮点。

第二个是精准。对一项工作、一件事情的表述、评价要尽可能客观准确,不能变形走样,也不能加料注水。引经据典要讲究出处,严格核准,精准使用。

第三个是精纯。精纯的重要表现就是文字干净。文字干净的背后是语言的雅致、流畅和真诚,不刻意炫耀、不矫揉造作,更不会浮夸乱弹。所以,每次写好材料之后,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删改,删繁去芜,让文字干净些。

“一真”就是要真实。真实才感人,才让人信服。例如,组工干部要写干部考察材料,更要讲究一个“真”字,这是对干部精准画像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单字替换)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 治担当。

六要有情怀

写材料也有个“三重境界论”,就是“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要做到这个语序不同的“三个字”,需要有为文字工作投入真感情的奉献情怀。不怕写,任何材料来了都不怕,说明你有写材料的勇气和能力;写不怕,写得再多、再难、再苦也不怕,说明你有钻研的韧劲、能吃苦的精神,同时也还有反复修改、不怕推倒重来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怕不写,说明你始终有一种危机感,怕写作能力不被认可,领导不给机会让你写。有了这样的心态,实际上就是一种“空杯”心态,说明你始终在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事”,过去我们常说,写材料的人是“政 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中的穷人、家庭里的罪人”。但这种“苦差事”,对机关年轻干部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淬炼。能够快速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准、思维能力、大局观念等综合素质。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