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正文的几种办法:以习总系列重要讲话最新成果为例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石头君 来源: 办公室的秘密(微信bgsdmm)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好的讲话稿要素很多,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立意高远、标题醒目、文字精美,等等。但本人觉得最难的,还不是这些。
在村里、镇上写稿子都经常说要“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时代”,最难能可贵的还真不是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立意高远、文字精美,而是内容扎实、言之有物。
讲空话、套话、假话、废话很容易,拼凑裁剪即可,且不易犯错,所以很多人乐于、精于此道,这不过是皇帝的新衣。你以为不论讲出来的是什么,台下永远是掌声雷动、花团锦簇?
并不,听众心里自然有一把称,听的是你的连篇废话,掂量的是你的诚意和能力。人们盼望听到看到讲实话,说真话的文章,所以,写实正文,才是讲话文稿写作的至高境界。
本人最近乘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春风,认真学习了目前最新鲜的一篇(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系列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觉得水准极高、很受启发,就以《讲话》为标杆,捋一捋文章要写得实在,该从哪几个角度着力:
有一定的个性。
讲话最后要借个人之口讲出,人的思路、想法、经历、性格千差万别,假如给李书记写的稿子,赵书记、钱书记、孙书记、王书记等拿来念都似乎并无不妥,不需做删改,这个稿子有极大可能性不太硬实。领导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经历、自己对工作和事物的认识,这些都应当适当在文稿中体现。比如(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 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著作,过去我都翻阅过,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
从自己读过的书引出观点,这就是带有个人性格的内容,听起来很实在,符合(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的既有形象,一下子拉近了和台下很可能也读过这些书的学者之间的距离。
敢于触及矛盾和痛处。
文章假如老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老是“成绩显著、进步明显”,老是“光荣的、正确的、伟大的”,沉湎于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必然乏味,只有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指出问题,同时,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才能使讲话丰满,引人入胜,进而发挥实效。空发议论不难,但指明问题的症结却并不容易。(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
“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一种观念的集合)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又如,“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
这些话说的相当重,足以让听众打一个激灵,直戳到某些人的痛处,振聋发聩。假如讲话不触及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说一些套话、隔靴搔痒的话,观点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不清,震撼力就会大打折扣。
细节丰富。
即使讲话是着眼全局的,文章里也不能都是一些原则性、规律性的东西,而是要着眼本土、本单位、本次活动的实际,把宏观的东西加以细化,把普遍性的要求个性化,这就要求注重细节的描写,做到有血有肉。例如习主席讲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历来盛产哲学思想,大师辈出,并非是用“伟大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光焰万丈”这类常见的大路话,而是不惜笔墨,详细列举,娓娓道来,
“中华民族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以历史为轴,具体到了流派、人头,这些思想家的名字宛如繁星,照亮了整篇稿子,让人不得不信服。
事实胜于议论。
事实是一篇好材料的筋骨和支撑。要坚持思想从事实中提炼、道理用事实阐发、经验从事实中总结,这样材料才有力量。恰当的典型往往比抽象的概括更有力量。实践无数次证明,有说服力的、能深入人心的好文章,都离不开运用事例说理。例如,(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在论证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时,选择用大篇幅阐述事实,
“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就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该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作者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值得深思。”
近在眼前的西方金融危机事例一摆,西方学者自己的观点一亮,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到底有没有过时,《资本论》到底有没有过时,结论就不言而喻了,在此基础上,再把想讲的话简要点个题即可。
举措具体可行。
凡能把一般要求化为做法、规定、指示的,要尽量加以明确,甚至可以量化。这一点相信很多办公室人也有体会。要求“认真抓好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很空,怎么抓?——“新婚之夜2人通宵达旦10小时认真抄写(单字替换)章1遍,共计2万字”,这样的举措就实了。例如,(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在提倡“要认真贯彻(单字替换)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时,并不局限与泛泛要求,而是拿出了具体的办法,
“不要觉得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自己都能讲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学问。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经常给他们出题目,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文字马上升华,因为它把尊重知识分子这一一般性要求具体化了——你们啊,少讲点话,免得出错,多听别人讲,平时多走动走动,给人家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啥的,工作中碰到问题了记得请教请教,别闷着头自己拍脑袋。光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搞不清白状况,这样手把手教总会了吧!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