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八日到京”说断句
【以稿换稿 】 作者:心源 发布:2017年11月23日 阅读: 次
想到这句话呢,是因为前几天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时,有位领导领学报告,可能是没有预习,把第三部分中的“八个明确”中的第一句“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直接读成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在中间这一停顿,就顿时把意思说偏了。
想到这里,就想到了古文中的断句。
什么是断句呢?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就叫断句。
现代的断句有两层意思:一是给古人未做标点的文章加上标点。这是考试的一种题型。在大学,或考研的试卷中都有出现。二是指给已加标点的文章按照文意的理解,在标点的基础上给句子内部的停顿加以分析判断。
忽然想起这样一个断句的案例:
话说,甲午战争前,一外交官与一日本大臣交涉有关事宜,深谙中国国情的日本大臣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在得不到中国外交官的任何答复时,轻蔑的说,真是“对牛弹琴”,中国外交官机智地答道“对,牛弹琴”,使得日本大臣尴尬不已。
又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既可以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还可以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结果完全相反。
还有我们常见的,“在此小便可耻”,“在此小便,可耻!”,“在此,小,便可耻。”哈哈哈...邪恶!
其实,在我们公文写作中,经常可以遇到和碰到这样的情况。也是说一位领导读讲话稿,把“给予某某一次性生活补助......”,就是因为排版断句的问题,第一页只排版到“给予某某一次”,第二页接着是“性生活补助......”。领导读的时候没有及时翻页,效果可想而知了。
还比如“南京市长江大桥”,断句为“南京市长,江大桥”。
公文标题断句不好也会出错。比如“关于成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结果断行成了“关于成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是不是意思不一样了。
所以说啊,断句断行不能随意。
现在我们来说说“王八日到京”的典故。
据说,上个世纪90年代,某日报报道“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的新闻。可能编辑为了把标题字数排成一样以达到整齐美观效果,报纸刊印后是这样的主标题“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副标题是“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
这还没有完,说是在某单位政治学习时,也被读成:“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跪)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是什么单位?是“谁”读成这样?流传的版本就更多了,从“老农”、“大队支书”、“公社革委会主任”、“工宣队员”、“军宣队员”、“车间主任”等等。
(陈永贵副总理1986年就去世了。这个只是后面杜撰的了。有瑕疵。)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公文写作中,怎么避免呢?
个人认为,重点要注意这么几点:
一是词组不要断开。特别是文件标题,不要一味求“正三角”“倒三角”“上下短中间长”什么的要求,关键是不能由此产生歧义。比如“小康社会”“无证无照经营”。
二是专用词语不要断开。有的专用词语断开,可能比普通词语断开还要麻烦,因为有的专用词语大众不熟悉,一断开更是不知所云。比如“分两步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务报表”。
三是术语不要断开。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它是专门学科的专门用语,如果断句断行不当,意思可能完全两样了,比如“瓦特”“加农炮”“通勤”。
四是虽然是两个字或两个词语,但中间断开非常容易产生歧义的最好不要断开,比如“一次,性生活补助”“南京市长,江大桥”。
【来源:本站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