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公关沟通

公关沟通

成功源于快乐的沟通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11月06日   阅读:

摘要:精致、雅洁、秀美、娇小的她一旦站在演讲台上,便放射出了她那富有张力的个性和四射的魅力

也许是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心理学博士和心理医生的缘故,听苏姗侃侃而谈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与她交流彼此的看法,都使人不由得产生出特别愿意倾听的感觉。事实上,这也并不奇怪,苏姗曾经在北大、清华、给研究生和在人大给本科生演讲,也曾经在中国其他大城市给企业家、MBA学生、外企经理人员演讲,次数达100多场,听众近10万人,精致、雅洁、秀美、娇小的她一旦站在演讲台上,便放射出了她那富有张力的个性和四射的魅力。据说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因为听不下去而中途走掉的。这是记者迄今为止提出问题最多、也是感觉收获最大的一次采访——

自己打工谋生是美国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苏姗只有3岁的时候,尚处在动乱也浩劫中的中国把她的父母——一对高级科技工作者带着苏姗和她的两个哥哥推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为了不让苏姗断掉东方文化的根,她的父母特意为三个孩子请了一位中文教师。由于苏姗的聪颖和天赋,使她兼得了西方文化的自由、自我和东方文化的内敛、沉稳。这大概也是苏姗后来成功沟通于东西方之间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当苏姗15岁时,她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并且这种经历一直持续到她后来读大学、研究生和博士。苏姗说:"我从15岁就出来打工,什么都做过,超市收银员、银行清洁工、餐馆服务员。因为我觉得,自己谋生、自己去创业,可能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段经历。对于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他没有这样的经历他的生活好像就不是很完美,他就不会晓得怎样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功,怎样珍惜自己的所得,怎样去付出和收获。付出和收获同样重要,你只有去经历才会了解。"

除了勤工俭学外,苏姗在上大学时也申请了政府贷款。这一点不像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要争取到奖学金才能完成学业。苏姗说:"一般美国本土的学生不希望拿奖学金。因为他希望有更多的自由的时间。因为拿了奖学金,你就要帮学校做一些公益事,帮老师、教授做助教等等,这实际上是廉价的打工,因为你的报酬和付出的时间是不成正比的,想学什么专业也没得选择,还不如在外面打工的最低工资。"

苏姗读完加州大学心理学本科后又继续攻读心理学博士和MBA,她就跟两个朋友开了一间心理诊所,一般是在周六和周日两天上班,担当了心理医生的角色,断断续续共有8、9年之久。所以,她的勤工俭学和兼职工作贯穿她从15岁到全职工作前的全过程。

如果你有那种含蓄害羞的性格,证明你已经与成功无缘了

苏姗在美国上大学本科时,就参加了很多校园和社会的演讲和公益活动,包括参加一个叫HOPE的慈善机构组织的活动,经常和他们一起到全球最穷困的地方去做一些公益事业,当然也周游世界。这样的地方包括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南美洲一些国家。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苏姗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苏姗说:"西方文化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教导你,就是说你的才华、你的能力你必须自己去展示,别人是不会主动来找到你的。那种含蓄、害羞的性格是不受欢迎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性格,那么证明你已经与成功无缘了。你要让人家知道你有多大的能力,而且为了这样的能力你要去奋斗。"苏姗同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的历史比较短,竞争比较激烈,需要每个人把自己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如果你想人家认可你的话,你就必须主动去告诉人家你能够做什么。

就这一点,苏姗进一步说:"美国的教育实际上也是如此,它不需要你背任何东西,包括考试。它不需要你的答案和老师的是一致的,只要你能说服老师你的答案是正确的,那你就是正确的答案。所以它真正培养一种创造力。这样,你为了去创造,为了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要突破自己,甚至不断地否定自己,才会创新。在美国,一个人从小到大,他的幼儿园老师和自己的母亲给他的第一句话往往都是——你一定会做得很好,你有这样的权利,你会实现你所有的梦想。"苏姗又强调另一点说:"美国文化的大环境从小就会鼓励你说,你永远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永远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你,没有人可以说他的价值比你多一点,只能说是不同。所以说你从小到大的自信是根深蒂固的。"苏姗打了个比喻说,就算是一个清扫马路的清洁工,也不见得他的价值比别人少,因为那是他的选择。只要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快乐的,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

人。由于有了这样的大环境,使身处其中的人不由得就产生一种这样的心态:我就是我自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我不需要感到害羞,不需要感到不自信,因为我的价值是独一无二。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背景,从而造就了美国年轻人、甚至包括成年人都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一种自然的体现,并不需要故意去培养它。而在中国,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之下,一个人在小时候往往会被家长或其他人夸赞说,这孩子真乖、真老实,很安静。而你一出头,人家就会说你不是好孩子。所以为了得到夸赞也为了得到人家的肯定,小孩子就很"乖"."而这种乖本身就是一种压抑。压抑的结果就是使他失去了一种创造力和表现的能力。所以沟通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等级的观念,长大后面对不同的人,不是恐惧、崇拜,就是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口才不好是很多学生的苦恼。记者因此问道:"口才是可以练出来的吗?"苏姗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学生有很多的演讲、辩论活动,但给我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作秀,因为它不是秀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沟通。我觉得教导学生怎样练口才是不对的,应该是让他把人最本源、最自然的一面去体现,用心去沟通,才能真正打动别人。""你未来的竞争是面对所有的人"

苏姗在美国就读的加州大学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她也跟很多中国大陆去的学生接触过。而且,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在来到中国的这几年间,也有很多留学归来的人因为种种困惑求助于她。这使她对中国的留学生群体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了解。

苏姗说:"应该说,很多留学生可能都存在有心理问题。这些人有自信的一面,因为他在中国国内是佼佼者。但他也有自卑的一面,就是说他因为没能融入美国社会,他有很不公平的惊叹,觉得他应该是最优秀的,书读得很多,考试分数很高,应该很有本事,为什么却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呢?"并且,这种不平衡的心态多数还是针对于本土学生,反倒对美国学生的没有什么不平衡的。他们往往希望自己是中国学生中间,或者是同一个专业、同一所学校中最优秀的。苏姗说:"实际上大可不必。有这种心态的人他往往没有想到,实际上你未来的竞争,面对的是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中国人。"美国大学生的实际心态是,他会崇拜比他优秀的人,但他更会去研究别人的成功,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超过别人。"等我超过你的那一天,你再回过头来崇拜我,叫作风水轮流转。""这也是美国文化中强调多赢的一面,它认为天下有无数多的饼,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有本事,那每个人都可以去吃它,而且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在美国拿了硕士、博士或MBA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回到国内创业或在外企任职。有不少人找到了苏姗,诉说了自己回来后的种种不适应和不快乐,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他们的心理症结往往在于:他们在美国时精神上就没有融入美国社会,回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成功的契机。但是他们的心态又觉得自己在美国做过,加上中国固有的文化,使他感觉到高人一等,与未出过国的人保持着自己的不一样,结果就变成了既不能根深于本土,同时带来的又是混合型的文化。使他们自己往往感到很不适应。苏姗说:"其实,这样的杂交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优良。他们回来创业有一个很大的调整期。应该能够沉下心来,以最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去做自己的事情。实际上,智慧、经验、知识和人格是缺一不可的,要想成功,并不是说你在国外拿了一张文凭就可以出人头地。如果你一直就想着成功,你可能永远也不会成功。除非你去坑蒙拐骗。"

成功源于快乐的沟通,成功也没有模式

谈到中国留美学生回国创业追寻成功的心态。记者很自然地问到了苏姗对于"成功"的理解。苏姗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先说起了她迄今为此所变换的不同职业和身份。她说:"实际上我现在做的所有行业里面,都是和沟通分不开的。因为我觉得和一个人沟通,能够启发一个人的心灵,给人带来一些灵感,甚至给他灰暗的生活带来一点点的光亮,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生命的一个意义。所以我所有的职业,无论是策划人,还是职业经理人,实际上就是一种沟通。"苏姗所指的沟通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当然是指互相交换一种意见、想法和思想,但另外一种沟通就是指与别人分享你的经验、你的感受,希望给别人一种启发,给别人带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还是以留美归国的学子为例。苏姗说:"我经常会告诉来找我的人,首先要把你自己过去的一页翻过去,暂时忘掉它。好像你真正地在重新做起,想想看你想做什么,你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客观分析自己后再做一个选择,然后全力以赴做你想做的事。同时要学会协作、去合作、去整合。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全天下的知识和智慧,应该学会用更多资源来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同时用你的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不可能你拿了一个文凭,全天下的资源都要来找你吧!""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快快乐乐心甘情愿地做。我觉得实际上普通人也可以去成功,只要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而且他做的事很有意义,能够帮更多更好的人去找到他们的梦想,成功实际上举手可得,可能就是你在与别人沟通、帮助别人中的一个副产品,不需要执意去想它。这就是成功吧。"

苏姗在北大、清华和人大给学生演讲时,有很多人都提过同样一个问题,就是"你这么年轻,长得又蛮漂亮,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成功?"在他们看来,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又能够在商场上有这么大的影响,也就是在中国被称作"女强人"的那一种,应该是不太懂感情,不懂生活,没有人情味,而且看上去可能像男人一样,讲话目不斜视,走路步伐骄健。而苏姗这种漂亮女人,怎么可能花那么多的心思去读书呢?苏姗的说法是:"一个人对自己就够了,并不需要去加什么模式。成功是没有模式的。"

大学能够给你开启一扇大学,但只是在某一刻而已

中国有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美国也有像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这样的"牛校".而在中国,很多考上了普通大学的学生普遍有一种失落甚至是悲观的情绪,本刊编辑部也经常收到这样的咨询信件。不知道美国大学生又有何想法呢?苏姗说:"实际上,美国学生上大学选择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像哈佛、耶鲁等前20名以内的大学,毕业后也许基本上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20名以外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地域性的。因为在美国本州上学,学费减半。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然也不是前20名,像这样的大学在美国有上千所之多,那么选择的原因就多种多样了,可能是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可能是因为上课方便,也可能是因为喜欢某一个城市。对于非常有名的大学,学校要求确实特别高,包括成绩、智商测验等全方位的考察得以过,才可以去得了。"但苏姗也强调一点,那就是:"这些(排名在前20名的学校,除非事实证明你没有本事,至少大门是向你开放的。"

对于在中国许多上普通大学学生感到失落的情况,苏姗说道:"即使是进了普通大学,也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世界500强的企业总裁真正在那种前10名大学上过学的几乎是廖廖无几。一个人的成功,学校能够给你开启一扇大门,但只是在某一刻而已。在美国,很多人的一生可能要换5到10个职业和不同的职位。可能你刚毕业的一瞬间,你在敲门的时候,你有一名牌大学的招牌,你得到面试机会多一点,但也并不能保证你拿到一份工作啊!"不管读什么大学,一个人的经验、智慧、沟通能力和整体悟性,才是追寻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苏姗又一次强调的。

在沙子上划船是很难划得远的

中国的几支网络股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大跌,甚至像搜狐都面临着被摘牌的危险。无论如何,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感到沉重的消息。而与此紧密相联的,是已经先退去的学生创业浪潮——很多学生创业公司早于此前就倒闭了。苏姗分析说:"都说学生创业也不对,其实应该说是一种。COM综合症,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热潮而兴起的。"

很多人现在都在评价学生创业的对或者错。但苏姗却是这样看的:"学生创业是没有对和错的。就像你去划船,需要有水。因为当时互联网被炒得火热,大家都以为只要上了船,我就可以划起来,而不管下面是沙子还是水。只有沙子当然也可以划起来,但实际上这违背了现代战争企业发展、成长的自然规律。在沙子上划船,是很难划得远的。即使划得远,因为违背了自然规律,也划得很疲惫,因为它没有办法浮起来。很多大学生很盲目地上了这艘船,当他们发现下面不是水而是沙子的时候,因为有了什么CEO之类的头衔,或是跟几个哥们合作,只好硬头皮去做。但接下来大家都知道这个企业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了,最后总要面对现实啊。于是,合作伙伴就可能反目成仇,大家互相你争我夺,成了现在互联网企业中比较典型的权力斗争,也成为一个时代现象,蛮可怕的。"

所以,苏姗总结说:"学生创业是没有对和错的。他们可能只是很盲目地去做一件自己还不是很清楚的事,是由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并且,这股学生创业浪潮也有正面和反面的意义值得大家重视。从正面来说,"通过这种现象,很多人会想靠我的智慧和知识,也许在没有毕业的时候我就可以去创造价值、去体验社会和生活了。因此,它至少推动了中国的年轻人靠自己独立奋斗的意识。"从不好的因素来说,由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的争权夺利,"也是人与人之间友善、善良的本能可能变得更黑暗。不仅在高层之间,甚至连普通员工间也在互相拆台、妒忌。"

对于学生毕业后是进大公司工作还是创业自办公司,苏姗是这样说的:"就像我刚才在上面说的,你要清楚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如果要进大公司,它提供的条件和你想实现的梦想是不是一致的。"对于毕业后只是抱着一种打工心态的人,苏姗建议说:"你可以选一个公司。但有时,你想做一份自己非常心仪的工作,可能就要有选择。"对于创业,"如果你明白自己还没有核心的能力、竞争的实力,创业注定要失败的话,为什么还要去创业呢?"

我的公司并不需要那些来打工的人

迄今为止,在与新加坡大华银行合作创办华点通公司以前,苏姗所工作过的公司都是世界500强的公司,并任高层管理人员。这对一个人素质的要求自然是极高的,也可以说是很苛刻的。那么什么样的素质才可以在这些大公司任职呢?苏姗的总结是:第一是智慧。就是能够作决策的远识和能力;第二是经验。因为刚毕业的人不可能有太多的经验;第三是沟通的能力。因为一个企业的主管不把自己的理念、想法讲清楚,不能使所有员工和你在同一个方向上航行,是没有机会领导员工的;第四是人格的魅力。这是高层经理人具有感召力所必备的。

苏姗的公司当然也需要招收新人。那么,她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呢?华点通公司是一家国际顾问咨询公司,具体地说,就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品牌营销策划等服务。它的招聘程序一般是先由人事部根据要求初步物色一些潜在的、有能力的人,通过部门经理的筛选,然后大概有10%的人选进入总裁面试的范围。苏姗对于她所面试过的大学生的有这样的感觉:"实际上你没有经验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是个有悟性和创造力的人。但是到目前为此,我觉得大部分中国学生来找工作的时候,几乎都是在想着自己背好的东西。有的时候,他们不太了解你真正想听什么,你问了很多问题,他脑子里还是想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那一些。结果感觉很生硬,因为我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些来打工的人。我需要的是那些可以和我们一起来开创事业的人。而这样的人,他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特质,就是他应该有这种创造力。他应该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愿意去做什么,而不是一定要我告诉他做什么,他就按照我的安排去做事。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人太多了。但是我现在需要的更是一个复合型的、能够把握自己、能够管理自己、把自己当作老板这样的人。中国的大学培养的学生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缺,甚至书读得越多、学位更高的人,反倒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素质。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值得大家去关注。因为这样的话,中国未来的大学生在全球竞争中会感到比较吃力。"

在面试考虑的范围中,苏姗对学历、成绩的考核大概只占10%,如果是已经工作过的人,那么他原先所从事的行业和他的家庭背景占20%.更多的考核是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也就是拿一个具体的项目来与他共同探讨,看他是否能技巧性地回答,是否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的核心。

经过考核,最后可能只有1%的人能进入华点通公司。苏姗说:"我并不把自己当作老板。在公司里也没有人是老板。因为在我这里工作的人,他的未来完全控制在他自己手里。他必须告诉我他自己要做什么。"谈到工作过程中的考核,苏姗说:"我们会要求员工每个季度做一个计划,把你要拜访的客户和需要公司给予的支持列出来,用你的计划来说明我们给予你团队成员的支持和资金支持。你的计划定下来后,你就必须努力去做。因为到期你如果完成不了,你就在大家面前失去了你的信誉。"

苏姗很肯定地说:"应该说,能够进入1%范围、加入我们公司的人,他成功的机会已经是90%了。就看他如何把握命运、设计梦想了!"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