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座位座次

座位座次

常用礼宾礼仪知识和座次排列的要求

    】【收藏】  作者: 松间明月  来源: 互联网络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礼宾工作一般是指在对外交往中的礼仪、礼节、礼貌方面的工作。礼宾工作中有三条原则:平衡原则、对等原则和惯例原则。

一、安排会见会谈注意事项

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有时宾主各坐一边,有时穿插坐在一起。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它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座。

时间不宜过长。礼节性会见,只是说些欢迎、祝愿的话,或简要地介绍本地或本部门的情况,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事务性会见可能要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但一般也不宜超过一个半小时。

注意会见时的礼节、礼貌。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候。客人抵达后,主动握手,相互寒暄后共同入座。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车前或门口握手告别,目送客人离去。

会谈场所应安排足够的座位。根据需要可安装扩音器。会谈桌上应放置中外文座位卡。

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则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它人员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如会谈长桌一端向正门,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多边会谈,座位可摆成圆形、方形等。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的,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准确掌握会谈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做好必要安排。

根据对等原则,主谈人的身份一般应与来宾一方主谈人的身份相当。

如果会谈的时间较长,除备茶水(矿泉水)外,可适当上咖啡或红茶和小点心等。

其它礼节礼貌方面的问题,可参照会见的要求掌握。

二、迎送注意事项

准确掌握来宾抵达时间,迎送人员应在飞机(火车)抵达前到场。送行时则应在客人在办理安检手续或登车前抵达。

来访者抵达后,要将前来迎接人员介绍给外宾。迎送负责人可按迎接人员的身份依次介绍,也可由迎接人员中身份最高的人介绍。

乘车,一般应由主人陪同。应请客人坐在主人右侧,译员坐在司机旁边,如来访人数较多,又都乘小车,应事先安排好车序并做出乘车安排,以免发生混乱。乘车座次安排:小轿车1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2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3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3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中轿主座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1号座位在临窗的位置。

如需献花,须用鲜花,并注意保持花束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其它黄色的花朵。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

三、参观、迎送站时注意事项

在参观、迎送站时,负有引导任务的工作人员应走在主客的外侧,也就是左前方。

如果有摄像,应尽量避免挡镜头。到门口时,应走在前面打开门、拉紧,提供方便,让客人先通过。

通过旋转门时,工作人员在最后。

通过较窄的楼梯或自动扶梯,上行时,引导者在后,下行时在前,并注意客人脚下,一旦踏空,可给予帮助。

在乘电梯时,客人先上,下时也应客人在先。

如果需要,礼宾工作人员可先上负责操纵电梯。需要引导时,引导人员可先下。

如果电梯人多,不要分开众人让身份高的人先下,可以顺其自然或根据情况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在电梯里应避免背对外宾挡在前面,也不要面对面站立。

四、安排签字等仪式注意事项

做好文本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国旗等物品。

与对方商定签字人及助签人员。双方签字人的身份应大体相当,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人数最好也大体相等。

双方参加人员进入签字厅,签字人员入座(签字双方主人在左边,客人在主人的右边。)时,其他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礼宾顺序排列于各自的签字人员坐位之后。

双方助签人分别站立在各自的签字人员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在各自保存的文本上签字后,由助签人互相传递文本,在对方保存的文本上签字,然后由双方签字人交换文本,相互握手。

有时签字后,备有香槟酒,共同举杯庆贺

五、安排宴请注意事项

常见的宴请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

宴会有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之分。按举行的时间,又有早宴、午宴、晚宴之分。

招待会的几种形式:招待会是指各种不备正餐的较为灵活的宴请形式,仅备有食品、酒水饮料,通常都不排席位,可以自由活动。常见的有冷餐会和酒会两种形式。

六、参加宴请注意事项

参加宴请应掌握出席时间、入座、进餐、饮酒、吃水果、冷餐会和酒会取菜、餐具的使用等。

参加宴请,作为主方人员,应按宴请的时间提前到场,迎接客人。如为客方,则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到达。宴会结束时,应待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出席酒会,可于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先打招呼,届时离席。

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进入宴会厅之前,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坐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要随意乱坐,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

七、制订外事接待方案的基本内容

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应写明来访者的国籍、代表团名称、主宾姓名、人数、抵离日期、交通工具、来访目的以及我方的接待方针。

礼仪活动安排部分。应逐项写明迎送、会见、宴请、会谈、晚会、参观等活动的具体情况及要求。要明确我方参加各项礼仪活动的主要人员、活动时间、地点等。

生活安排部分要写明客人下榻的宾馆,日常伙食标准,乘坐什么车辆等。

接待方案中还要明确接待费用由谁负担。如需安排新闻报道,也应在方案中写明。

安全保卫工作要明确。

八、写祝酒辞要点

写好祝酒辞,首要条件是掌握情况,特别是两国关系、代表团的组成、团长的情况、在华活动,以及双方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要尽量多了解。

祝酒辞要有文采。

祝酒辞通常分四段来写。开头一段,中间两段,结尾一段。开头除称呼外,欢迎宴会要表示欢迎,外宾回请要表示感谢,庆祝国际会议、展览会召开要表示祝贺及其它各种致意。中间两段一般是赞扬对方和介绍自己。结尾则往往表示决心、信心、希望和各种祝愿。

九、日常交往中的礼节

遵守时间,不得失约;尊重老人和妇女;尊重各国风俗习惯;

举止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和蔼可亲;吸烟的同志要特别注意在哪些场合不能吸烟和吸烟时的礼貌问题。

在涉外场合,要多使用礼貌用语。同外宾谈话时,要面对着客人,表情要自然,语言要亲切,表达要得体。客人讲话时,要注意听。谈话内容一般不宜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情;一般不询问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名称、职称、衔称等。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秘书小姐”、“怀特夫人”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先生”或职衔。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可称先生。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学位的人士,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以加上先生。

凡与我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如“主席同志”、“大使同志”等,也可姓名加同志。在日本,对有一定身份、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子一般不用女士、小姐等称呼,而称为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国际礼仪中,大体遵循下列原则: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务高的人;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以上原则只是一般的规律,在实际社交场合中,往往要因时、因地制宜。

介绍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正式介绍、非正式或不拘泥于形式的介绍、比较亲昵的介绍。正式、官方的介绍应是“阁下,请允许我介绍一下“秘书工作”先生”,“各位来宾,请允许我作一下介绍,这位是“秘书工作””。作为更加恭敬的表现方法,还可以使用““秘书工作”先生,我非常荣幸地向您介绍,这位是“秘书工作”先生”。

介绍后,不要即刻主动伸手握手,应根据对方的反应行事。假若对方用点头动作代替握手,则应随之点头致意。特别是同外国女子见面时,男子一般不可先伸手。对方身份高时,主动伸手要求与其握手是失礼行为。握手用力要适度,过紧的握手当然是不礼貌的,但软弱无力会被理解为无诚意。握手时眼睛一定要注视对方。一定要用右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行为是最失礼的表现。被介绍给身份很高的人时,在握手的同时,要轻轻点头或略欠身致意。

公共场合常见的不良举止有:在会场等正式场合使用手机;随便吐痰;随手扔垃圾;当众嚼口香糖;当众挖鼻孔或掏耳朵;当众挠头皮;在公共场合抖腿;当众打哈欠。

入座的要求是讲究顺序,礼让尊长,注意方位,从左入座,背对座椅,落座轻稳。就座后,坐姿应端正,但不僵硬,上身轻靠椅背。不要用手托腮或双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随意摆弄餐具和餐巾,要避免一些不合礼仪的举止体态,例如随意脱下上衣,摘掉领带,卷起衣袖;说话时比比划划,频频离席,或挪动座椅;头枕椅背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搔头发等。

十、交际中服装穿着的总体要求

交际中服装穿着的总体要求是朴素、大方、整洁、美观。

在国内参加对外活动时男同志可穿中山装、西装或民族服装。

参观游览时,可穿各式便服或西装。

出席庆典仪式、正式宴会、领导人会见外宾等隆重活动,可穿中山装、民族服装、西装。女同志按季节与活动性质的不同可穿西装、民族服装、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或连衣裙等。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

参加外事活动时,服装穿着要求清洁、整齐、挺直。衣服应熨平整,裤子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上油擦亮。穿中山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在任何情况下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

西装的着装规范有:熨烫平整,不卷不挽;配好衬衫,少穿内衣;衣扎裤内,不露里裤;系好领带,必穿皮鞋;巧系纽扣,少装东西。

十一、国际交往中的文明规范

参加活动时,不准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丢果皮纸屑。一定要注意保持地毯、地板的清洁。吸烟时,把烟灰弹入烟缸。个人的不洁物品,应丢入垃圾桶,或放入自己的手帕或口袋中。进入地面干净的室内,应先在门口踏擦鞋底再进入。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在国际交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礼貌用语有八个字:“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十二、礼宾次序

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多个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依据。一般的官方活动,经常是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安排礼宾次序。

按字母顺序排列。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有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

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在一些国家举行的多边活动中,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礼宾次序是经常采用的办法之一。

十三、升挂和使用国旗的具体规定

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奠基、开业等重大庆祝活动时,可升挂中国国旗和有关国国旗。平日亦可悬挂有关国国旗,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同时悬挂中国国旗。

外商投资企业在升挂旗时,必须把中国国旗置于中心、较高位置。正确的挂法是将中国国旗居中,有关国国旗在中国国旗右首,企业旗在左首。另企业旗在与国旗同时升挂时,企业旗在与国旗同时升挂时,企业旗旗面应小于国旗。

在隆重的政府间的或有政府代表参与的签字仪式,可悬挂双方国旗。一般情况下,企业间的签字仪式不应悬挂国旗。

在中国境内举行的国际会议、文化体育活动或展览会等活动,经常有中国国旗与多国国旗并列升挂的情况。按规定中国国旗应置于“荣誉地位”。具体升挂办法:横排时,以旗面面向观众为准,中国国旗在最右方;竖排时,中国国旗在最前面;弧形或从中间往两旁排列时,中国国旗在中心;圆形排列时,中国国旗在主席台或主入口的对面的中心位置。

在中国国境内,双边活动的中外国旗悬挂的主要情况是并挂,“上首”即是通常所指的“右侧”。“右侧”是指“以旗面面向观众为准”。中方主办的活动,外国国旗在中国国旗的右侧。外方举办的活动,中国国旗在外国国旗的右侧。

十四、出国来华(港澳事务)管理知识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资格。

护照是各主权国家发给本国公民出入境和在国外的身份证件。我国的护照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普通护照又分为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普通护照。外交护照主要发给具有一定职级的人员和具有外交官身份的驻外人员。公务护照和因公普通护照主要发给赴国(境)外从事经济、贸易、文化、体育、卫生、科技交流等公务活动的人员。因公护照为国家财产,应在回国后15天内上缴市外办保管。因私普通护照发给探亲、访友、继承遗产、留学、就业和其他因私人事务出国的人员。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和因公普通护照由外事部门发放。因私普通护照由公安部门发放。

签证是指一个国家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一般签证等级有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和普通签证。一般签证的内容有签证种类、签证代号、签证有效期、签证的停留期、签证的有效次数等等。

一般入出国境的签证分为入境签证、入出境签证、出入境签证、过境签证和居留签证。前往互免签证国家,出入境需提供有效护照和出境证明。赴港澳地区需持港澳通行证。

(一)护照照片的要求#

相片尺寸:小二寸(48mm×33mm),头部宽度为21mm~24mm,头部长度为28mm~33mm。相片背景:相片的背景应无任何装饰,背景颜色以白色和淡蓝色为佳。相片必须显示头部的正面,并且不能佩戴帽饰。

(二)申根协定知识

1985年6月14日,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国在卢森堡小镇申根签署了相互开放边境协定,因签字地点在申根,故称为申根协定。

申根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协定签字国之间不再对公民进行边境检查;外国人一旦获准进入“申根领土”内,即可在协定签字国领土上自由通行;设立警察合作与司法互助制度,建立申根电脑系统,建立有关各类(名称替换)分子情况的共用档案库。

加入申根协定的16个国家是: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希腊、瑞士。

(三)港澳事务知识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单字替换)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项方针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区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

香港地区被侵占的三个阶段。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1860年的中国和英法的《北京条约》中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租借新界99年。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被誉为“东方之珠"、“动感之都”。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香港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香港人口650万左右。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

澳门是1999年12月20日回归国家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案的含义:五星是代表统一的中国;三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象征澳门特区是由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绿色代表祖国大地。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文“澳门”。

澳门的面积为23.5平方公里。澳门约40万人口。澳门特区首任特首是何厚铧先生。

(四)涉外管理知识

涉外婚姻指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包括外国人,外籍华人,在我国居住的外籍侨民及无国籍人等)之间的婚姻。

中国公民不准同外国人结婚的有:(1)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2)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员。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华侨,台港澳同胞登记结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1)男女双方完全自由,且符合一夫一妻制;(2)男方满22周岁,女方满20周岁;(3)男女双方不得为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男女双方均不得患有未经治愈的麻风病或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5)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当一方为外国人时,在不违背中国婚姻法原则的前提下,可应当考虑其本国法律。

处理涉外事(案)件,在对等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当国内法或者我内部规定同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发生冲突时,应适用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在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日常管理中,各级主管部门在初审时要严格把关;发现违规聘请问题及时处理、报告;认真进行年检。按照文件规定,取得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单位,每年要进行一次年检,年检的主要方式经常以自查、互查、抽查三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其中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黄热病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除采取必要措施外,必须立即通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超过24小时。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名称替换)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名称替换)组织、设立(名称替换)办事机构、设立(名称替换)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名称替换)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名称替换)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

外国短期采访记者是指来中国六个月以内,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的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当符合收养法的规定,并不得违背收养人经常居住地国的法律。根据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外国收养人确定收养对象后,应当与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并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外国人在中国居民家中住宿,在城镇的,须于抵达后24小时内向住宿地辖区派出所申报临时住宿登记。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应具备《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人居留许可。

外国人因紧急事由来不及在我国驻外使领馆办理签证,抵达我开放口岸应向开放口岸公安机关签证机构办理口岸签证(附邀请单位公函及证明复印件)。

出境的交通运输工具自出境检查后到出境前,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自入境到入境检查前,未经边防检查站许可,不得上下人员,装卸物品。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运载不准出境入境人员,偷越国(边)境人员及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人员,对其负责人每运载一人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平日不得在室外和公共场所升挂国籍国国旗,遇其国籍国国庆日,可以在室外或公共场所悬挂其国籍国国旗,但同时必须悬挂中国国旗。

各单位邀请外国记者来我市采访,应事先将邀请接待计划报市外办,由市外办报省外办或外交部主管部门批准后,以市政府或市外办名义发出邀请。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邀请和允诺。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