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7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秘书工作交流群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我生在农村,学的农学,对农业、农民、农村有一种天然的情感。
1979年,我毅然报考豫南农专,在校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单字替换)。
参加工作以来,我从农业试验站技术员,到科协主席,再到科技局局长,36年来没有离开过科技工作岗位。
大学毕业时,改革的春风吹向农村大地,为让农民的“粮袋子”鼓起来、手里的饭碗满起来,我主动要求到桐柏县农业试验站工作。
为了引进水稻良种,我21天跑了6个省市,从各地带回300多个水稻品系,最终筛选出三个品种,让水稻亩产从400斤提高到700多斤。
2002年,我到南阳市宛城区科协担任主席,我还是和过去一样,三天两头往村里跑,随身带的提包里面装着三件“宝贝”:一把小铁铲,随时翻土看墒情;一把钢卷尺,测量作物长势和密度;几个保鲜袋,平时装土壤、装标本,下雨天套到鞋上当胶鞋。
帮助的人多了,一来二去还得了个外号“陈三多”:一是下乡多,二是电话多,三是农民朋友多。
“三多”已成为我工作、生活的常态。
(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在河南考察时要求打好“四张牌”,其中之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我把(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的嘱托作为指南,努力找到科技与生产力的结合点。
通过深入了解、跟踪服务,帮助引进研发“人造皮肤”的高新企业汇博生物,引进国家“(名称替换)”专家张志新的干细胞实验室。
宛城区先后引进高端人才160多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2项,连续6年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单字替换)(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向全(单字替换)发出的动员令。
在高庙乡邰庄 ……
【文章共784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