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有感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秘书工作交流群 【加入会员】
出生上世纪60年代的女孩,大部分都会做些女红,绣花、缝衣服、纳鞋底、做鞋什么的。
记得我十八九岁的时候,闺蜜们就开始拿起针线,坐在妈妈或姐姐身边像模像样做起针线活了。
纳的嫁鞋底,大大小小,一摞一摞的。
一针一线都缝进了少女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而我不会做这些,每天都自由自在地看小说读诗歌,做着文学的梦想。
邻居们为此还问母亲,你怎么不教她呢?出嫁的时候,总要做几双鞋子,压箱底吧?母亲是一个开明的人,说孩子不喜欢这些,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邻居们说,不能什么都任由孩子们说了算,女孩子书读得再多,还不是一样要嫁人相夫教子,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写什么小说诗歌啊。
在那些邻居的意识里,母亲不教我绣花、纳鞋底,就是不务正业不切实际,就不是一个好母亲。
母亲说,多读书才能更明事理,眼界更开阔,才能有独立的人格,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经营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再说孩子有自己的美好愿望,做父母的应该给予支持鼓励。
乡亲们听不懂,当面瘪瘪嘴,翻白眼,表示轻视,背后里说,脑子有病吧?那时,我真心觉得母亲了不起,完全就是我的知己和朋友。
她说,等你长大了,穿手工布鞋的人会越来越少,买鞋穿会成为一种普及。
能买得起鞋穿的人,一定要有大本事。
这句话,看似浅显易懂,其实养分充足,一直滋养着我,不停地努力奋斗,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都受益无穷。
母亲对我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注重兴趣培养。
当闺蜜们遭遇下岗,想要求职却因“无一技之长”一次次被拒之门外时,我凭借着舞文弄墨的“特长”,被单位聘请,做着喜欢的工作,这得益于 …
【文章共1426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