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范文>> 心得体会>> 观读后感

观读后感

读书,有感

以稿换稿】【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秘书工作交流群  阅读 次 【    】【加入会员

《论语》是春秋时期一部重要的儒家思想著作。
       钱穆说:“此书所收,以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之语为主”,涉及哲学、道德、政 治、教育、时事等等方面,共20篇。
       它是中华民族源头性经典典籍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教育理念、审美情趣等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论语》中孔子重点提倡“仁”“礼”,特别是在《八佾》篇中尤其强调“礼”(即周礼):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是批评鲁国正卿季孙氏不讲“礼”。
       孔子为什么那么强调和重视周礼呢?因为,强调等级秩序的周礼在今天看来是糟粕,但却是维护西周政 治制度、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孔子强调“周礼”是因为它有利于维护统治,增强凝聚力,有利于社会(名称替换)和谐。
       因此,“周礼”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它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另外,“周礼”也是个人修行的标准,它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要“克己复礼”。
       如何才能做到有“礼”?第一要礼让,即一个人要有谦让之心。
       孔子认为谦让就是不与人争利,而且要主动让利。
       比如有一次看见一个村子里在捕鱼,年轻人都在深水区鱼多的地方,年老的人都在浅水区鱼少的地方。
       第二天孔子先去在深水区占了一个位置,等年老的人来后就让给他,后来其他的年轻人也学孔子让位给年老者,这样老者也能捕好多鱼了,所以老者也高兴了,大家也和乐了。
       这就是孔子主张的礼让,多么让人感动。
       在当今社会,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胸怀、情操,还会有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事发生吗?还会有各种贪腐现象吗?第二要做到“仁”。
       “仁者爱人”,时时以“君子”的 ……

【文章共1101字,范文学习借鉴,请勿直接抄袭】




  • 我要加入会员

  • 我要以稿换稿

  • 我用手机阅读

  • 我要推广赚钱

  • 我要咨询问题


  •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