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范文>> 应用材料>> 研讨发言

研讨发言

江苏省委“寻找老支书精神”座谈会交流发言

以稿换稿】【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稿子  阅读 次 【    】【加入会员

在6月26日省委召开的“寻找老支书精神”座谈会上,3位老支书代表分享了扎根基层的任职经历,3位年轻的支部书记汇报了寻找学习身边老支书精神的体会和感悟。
       下面是6位支书发言全文,分享给大家。
        五十年执着坚守在村 让村民都说(名称替换)好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 常德盛我叫常德盛,是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
       几十年来,参加过大大小小上千次座谈会,但以“老支书精神”为主题还是第一次,让我特别激动。
       对老支书们是巨大鼓舞,对我也是有力鞭策。
       世上最可贵的是精神。
       蒋巷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政策指引,离不开党员群众的不懈奋斗,更离不开“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蒋巷精神的支撑引领。
       没有什么追求,比奉献农民更有意义我出生在苏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刚解放时,我正处于启蒙时期,革命先烈救国救民的感人事迹,深深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长大后渐渐懂得,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走先烈们没有走完的路,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继续奋斗。
       半个世纪前,蒋巷村还是一个“泥墙草房、穷土恶水、疾病横行”的贫困村,90%的人患有血吸虫病,30多岁小伙子半数娶不上媳妇。
       当时,我就坚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
       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只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天不能改,地一定能换”。
       我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实施治水改土,先后组织劳动力6万余工,花十多年时间,硬是用一根根扁担一只只筐,将1700亩低洼田填高1米多,建成优质粮田。
       改革开放后,我觉得不能满足于农业“样板村”,抓住发展市场经济的有利契机,建成华东规模最大的轻、重钢结 ……

【文章共8411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 我要加入会员

  • 我要以稿换稿

  • 我用手机阅读

  • 我要推广赚钱

  • 我要咨询问题


  •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