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范文>> 心得体会>> 观读后感

观读后感

读《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有感

以稿换稿】【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秘书工作群友上传  阅读 次 【    】【加入会员

求学时代,对西方“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思想观点叹为观止,一度沉迷其中对其代表人物的观点津津乐道;静下心来,走近中国古代思想哲学,浅读经典,更加令我心生敬畏。
       正所谓“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思想大家均是修身养性,胸怀天下,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旨在国家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从曹参在《大学》里提出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内圣而外王”,到清代顾炎武《日之录·俭约》“夫唯君子之能以身率物者如此,是以居官而化一方,在朝廷而化天下”,再到现如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均体现了道德操守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正所谓思想道德建设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公职人员个人道德修养、人格养成对公权力的行使有着直接的影响,更应当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修身”实现人格的完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规则意识,进而达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一、格物致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古人讲求格物致知,是探求事物的原理,真正的理解道理,这启示我们要有一颗求知求进的心。
       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人员,格物致知首先要认识权力,明晰权力的来源,铭记权力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广雅· 释器》中“锤,谓之权”,孟子言“权,然后知轻重”即权具有衡量审度之意;管子言“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即权是一种制约别人的能力。
       据此,权力一种影响力、支配力、强制力。
       《吕氏初秋·恃君篇》中记载“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肌肤不足以畏暑,然且载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 ……

【文章共1893字,范文学习借鉴,请勿直接抄袭】




  • 我要加入会员

  • 我要以稿换稿

  • 我用手机阅读

  • 我要推广赚钱

  • 我要咨询问题


  •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