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宫的离合》读后感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职场文秘 【加入会员】
说起故宫,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北京有一个故宫,台北也有一个故宫,是战乱使原本属于一家的故宫博物院分隔海峡两岸。
不过,假如有人告诉你,除了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还有南京故宫、沈阳故宫,许多人可能就要愣怔一下了,包括我在内,也许会说:哦,好像是的。
而将两岸故宫的关系进行一番认真梳理,将故宫在政权更迭、异族入侵、战火内乱中的迁徙流离做一番严谨而不失可读性地解读的,竟是一位日本人,我们自然就会予以更多的关注了。
这位日本人是《朝日新闻》的资深记者、有“中华圈专家”之称的野岛刚。
他曾驻点台湾三年;并历时五年,奔波世界各地,采访了不少文物专家、政界及相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终成《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
野岛刚对本书的定位十分清晰,他坦承自己并非文物专家,无法论述故宫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他的专长在于以一个新闻记者的专业眼光,凭借政 治、外交、历史的视角,探讨两个故宫存在的原因及各自的发展,正如本书副标题表述的那样——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他想“通过故宫,描绘出政 治权力与文化之深层共生结构的样貌”。
应该说,野岛刚做到了。
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的文化演进与文明积淀,与政 治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道理不难明白,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权力不象现代民主国家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民选),而是所谓的“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因此,要保持政权的正当性、统治的权威性,往往就需要一种权力和文化延续的象征,从“和氏璧”,到“鼎定中原”的“鼎”,都是这层意思。
《两个故宫的离合》中提到的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建构了 …
【文章共2876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驻村第一书记《梁家河》读后感
- 下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