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结尾神来之笔惊艳千年
【以稿换稿】【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加入会员】
有一些诗词,前面几句或许平淡无奇,司空见惯,但是在结尾却让人眼前一亮,令人拍手称赞。
这估计就是传说中的“神来之笔”。今天,找几首代表诗词跟大家品读那些惊艳了时光的句子。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离别呢?结尾慰勉友人,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旷达洒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十国·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意,不仅显示了愁的悠长深远,还表达了这哀愁的汹涌翻腾。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情经过前面的层层推演,至此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可见其得意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出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让人眼花缭乱的美景,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无此人,就失去了任何意义与趣味。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卢氏(纳兰性德妻子)生前,词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等到物是人非,只留追悔莫及。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词人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你这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惜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词人从视觉上对“时光容易把人抛”加以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红”和“绿”在这里都作使动词用,再各加一个“了”字,从动态中展示了颜色的变化,抒发对年华消逝的慨叹。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