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焚毁的历史秘密,圆明园的毁灭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的圆明园,至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建设时间长达150余年。
风雨圆明园,沧桑三百年,圆明园从昔日的“万园之园”,变成了今天的断壁残垣,期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变迁?
圆明园的兴建,正是大清帝国走向兴盛之时;圆明园的焚毁,则标志着大清王朝的气数已经到了尽头。
圆明园,一个帝国命运的写照,一个民族创痛的见证。
断壁残垣、荒草斜阳里,圆明园,遭受的不仅是外来的劫难,也不仅仅是强权的凌辱……
这些拍摄于137年前的老照片,隐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
一、圆明园,梦幻般的典范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惊叹说:“在中国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她的名字叫圆明园;如果梦幻有典范的话,那就是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座园林。它尽揽江南名园胜景,集中国古代造园之精华,为皇家园林典范,堪称“世界园林之王”。
“圆明”二字,是“圆润普照”的意思,意味着完美和至善。
1726年的农历新年,雍正皇帝从紫禁城出发,乘坐一辆镀金的马车,在另外11辆马车的护送下,到达了圆明园。这是雍正第一次正式入住圆明园,亲王和大臣们特意送给他3000个灯笼,以示庆贺。
与刻板森严的紫禁城相比,皇帝们更愿意在鸟语花香、幽静闲适的圆明园里处理政务,期冀在烟水葱茏中寻求到休息和安宁。按照《清六朝御制诗文集》所体现的园居生活,清朝的皇帝通常每年正月初十前后,就开始移居圆明园。此后,除外出巡游或庆典活动外,基本上都在圆明园内处理政务,直到冬至前,才回紫禁城过冬过年。
自雍正起,圆明园就成为历代帝王处理政务的离宫别院。百余年的时间里,圆明园随处都能找到清朝五代帝王的身影。雍正在圆明园和北京城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的石板路,以方便往来;乾隆曾在园内接待多国使节,他在位60年间,不断扩建圆明园,使圆明园达到全盛;嘉庆问政后,继续为圆明园花钱,不惜工本打造自己的绮春园;道光在鸦片战争后,还踌躇满志地在圆明园的“山高水长”检阅他的军队;轮到咸丰,只能在园内为皇朝衰败的命运失声痛哭,当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离开园明园避祸热河,闻听150年家业被焚毁时,竟口吐鲜血,不到一年就病逝。
圆明园内余焰未灭,清政府就与英法两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此后仅50年,辛亥革命便将帝制终结。
二、野蛮与愚昧,注定了劫难
事实上,对于清王朝来说,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离宫,家天下时代,它就是天下的中心所在。
圆明园被焚,起因于1856年英国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扩大在华特权,令鸦片贸易合法化,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大沽炮台,进据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订立《天津条约》。条约签订后,英国公使额尔金却提出要在北京换约。得到应允后,英、法、美三国公使1859年6月进京时,却未按规定路线行进,僧格林沁视之为侵犯,率兵击退了这三位不守规矩的公使。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决定“报仇雪恨”,以舰船两百余艘、陆军17000人,再次攻占大沽、天津,进犯北京。咸丰皇帝速派载垣到通州与联军谈判。9月14日,清政府屈从了英法的各项要求,达成了停战签约的协议。
眼看战争就要结束,不料,9月17日,以公使翻译巴夏礼为首的英法使团,又节外生枝地提出觐见皇帝的要求。按满清“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公使觐见皇上,必须行跪拜之礼。
巴夏礼1842年5月,曾充任英国驻华公使濮鼎查的随员,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6年代理广州领事期间,因入城问题与广东居民正面冲突,又一手制造了“亚罗号事件”,并极力扩大事态,力主对中国出兵。当时的两广总督的黄宗汉,就曾愤恨地上奏表示:“天生巴夏礼,所以祸粤也;不去巴夷,粤难未已”。
巴夏礼在整个通州谈判中,狂傲无理,拒绝跪拜。对此,在谈判中已经满足英法各项要求的载垣认为:“此事关系国体,万难允许。”巴夏礼则咄咄逼人地提出,觐见皇上亲递国书乃“国际惯例”,没必要谈判。双方各持己见,相持不下。
巴夏礼被认定为英法联军的“谋主”,于是,擒贼先擒王,载垣令僧格林沁率兵在通州张家湾将巴夏礼使团包括一些记者在内的一行39人擒拿羁留。至此,通州谈判全面破裂。
监禁期间,这些人质被百般拷打,一个月后,只有19人生还。
这是近代战争史、外交史上都罕见的事例。中国自古有“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思想,也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外交准则,在谈判期间将使者扣押并折磨致死,不能不说是处置失当。敌强我弱,这只能给入侵者提供施展暴行的借口!
入侵者的跋扈与野蛮,统治者的愚昧与颟顸,圆明园的劫难由此注定。
三、掠夺,掠夺,再掠夺
清政府“擒拿”了巴夏礼,并没有达到载垣奏折所预言那种“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的效果。
英法联军恼羞成怒,于9月21日进犯北京。还是在通州,这回僧格林沁面对的不是使团而是军队。手持落后半个世纪陈旧武器的蒙古骑兵和绿营,怎敌英法联军猛烈的枪炮火攻击?不到一天,清军伤亡惨重,全线溃退。京师门户大开。
10月6日傍晚7时,法军率先攻入圆明园;次日,英法联军立即派“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统帅蒙邦托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参与过当时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留下大量的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今天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每每读起来仍然触目惊心.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清代后妃制度
- 下一篇:明末清军为何轻易攻占广东:郑成功轻率挑起内讧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