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秋操:晚清陆军的最后“演出”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2010年12月8日上午9时,我从安阳县城一路南行,一个小时后过汤河,进入汤阴县城。一百多年前,那场激烈的彰德秋操就发生在这两座县城之间。
为何此次秋操会选择在安阳?《袁世凯奏议》中并没有提及,据安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院长张华腾教授分析,由于此次秋操为四省驻防新军联合秋操,河南地处直隶与湖北之间,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这可能是最终演习地点敲定在安阳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安阳的地理地形适合演习。我实地考察过安阳县城和汤阴县城之间的地形,多数为平原地貌,但丘陵也不少,既适合骑兵、炮兵运动,也适合进行一些攻坚、防守的步兵操练,有高地、有平原、有河流,是比较理想的演习场所。”张华腾教授分析说。
我沿着张华腾教授所指的路线南行,当年荒芜的平地如今或为农田,或者建成了工厂,让后人对这场军事演习的记忆模模糊糊。在安阳小张村,65岁的李东强老人给我提供了一点儿回忆。
“你说的秋操现在人都不知道,我父亲小时候听村里老人们说过,清朝时这儿打过仗,就是部队演习,袁大头的部队。那时候俺这儿还是农村,听说过军队了,村里人都出来看热闹。”李东强老人的回忆和一些史料颇有印证。
据《续安阳县志》描述,彰德秋操是当时安阳县的一件盛事,由于各地督抚代表、国内外各大媒体云集安阳,一时间,“各省随观员皆纷纷到彰德,均暂自行借寓客栈,故火车站旁之客栈甚多,皆有人满之患”。当时安阳的商家也发现了商机,那一年春节,当地年画最时髦的素材就是“秋操图”。
走在汤河边上,水流缓慢,几个洗衣服的大妈大声谈笑着敲打着衣物,汤河之上一座铁路桥横跨南北,这就是京广铁路。晚清时期,这条铁路被称为平汉铁路,力主修筑这条铁路的是湖广总督张之洞。1906年4月,平汉铁路正式通车。几个月后,张之洞的另一项成果——湖北新军正是坐火车、沿着这条铁路来到汤河岸边,走进了彰德秋操的演习场。
彰德秋操时,北洋军官和外军军官交谈
彰德秋操,军事“含金量”最高
秋操,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一个独特名词,意为秋天里的操练。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兵种之一。三秋季节,草盛马肥,历代帝王选择此时举行骑兵或骑步兵结合的军事操练,是为秋操。
为检验新式陆军的编练成果,清政府先后计划了3次大规模的秋操:1905年的河间秋操——参演人数最多;1906年的彰德秋操——参演将领阵容最为豪华;1908年的太湖秋操——是一次流产的秋操,秋操万事俱备,但最高观众(当然是间接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双双驾崩,观众没了,戏也就无法上演。
由于太湖秋操未能举行,彰德秋操就成为晚清陆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出”5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陆军很快更换了名字,改称民国陆军。
史学家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太湖秋操并称为晚清三大秋操。河间秋操人数最多,但属于一次北洋内部的军事演习,而彰德秋操不同,不仅是一次开放性军事演习,而且军事“含金量”最高。
彰德秋操时,不仅当时西方各国驻华使馆纷纷派出武官到现场参观,演习指挥部门还特意邀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记者现场观摩,可谓非常开放。
“这次军演的参演部队包括北洋陆军、湖北新军,还从河南抽调了一部分新军,从驻防区域来看,涵盖了直隶、山东、湖北、河南四省。”张华腾教授如是说。
套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彰德秋操不仅检验了不同部队的磨合能力,还检验了部队跨防区的远程投放和打击能力。
张之洞私下曾把这次军演视为南北洋新军编练成果的竞赛,湖北新军不仅提前准备,而且一路走一路练,先是在湖北境内举行一次小规模演习,坐火车到达郑州后,和河南新军合兵一处再次演习,路上途经卫辉、淇县时也多次演习。袁世凯也丝毫不敢大意,由于参演的北洋陆军是从各镇抽调,各部队汇合后也进行了多次小规模演习,加强各部队协调配合能力。
多路大军汇集安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大幕开启。
演习首日,北军占了上风
据《袁世凯奏议》的描述:彰德秋操的方针依然为南攻北守。由北洋陆军组成北军,段祺瑞担任总统官,陆锦为总参谋官。北军总兵力为1个镇(相当于现在师级编制)加1个混成协(相当于现在旅级编制)。具体为:从驻扎山东的第五镇内抽调步队1协、马队1标(相当于现在团级编制)、工程队1营,从驻扎南苑的第六镇内抽调步队1协,从驻扎直隶的第四镇内抽调炮队1标,编成混成第五镇,任命张怀芝为统制官;从京旗第一镇内抽调步队1协、马炮队各2营、工程队1营,编成混成第一协,任命曹锟为统领官。
而湖北新军第八镇和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合编成南军,任命张彪为总统官,黎元洪为第八镇统制官,王汝贤为第二十九混成协统领官。
1906年10月20日,南北两军均按计划到达指定地点,形成对垒之势。
10月22日,彰德秋操第一日,主题为南北两军骑兵冲击战。
上午8时,南军马队从汤阴县城外出发北上,两个小时后抵达小滩村附近。北军马队早晨7时50分由安阳县城外出发,10时40分抵达南店村附近。南北两军均派出哨骑侦察,在两军相距八九里的时候都发现了对方,随即变换队形,进行交战。“一转瞬间,两军相交,互相冲锋,蹄迹交错,几于挺刃相寻。”
按照阅兵处的计划,这场骑兵演习应该是北军败退,但南军在侦察上出现失误,导致前锋部队一头扎进北军骑兵主力的包围圈,后续部队跟进速度又太慢,北军立刻占了上风。阅兵处只好判定南军退却。
袁世凯的北军在第一日的演习中先赢一场。
10月23日,彰德秋操第二日,主题为双方主力遭遇战。
上午8时,南军左翼第八镇、右翼第二十九混成协分别渡过汤河,北上寻找“敌人”。炮队则抢先一步占领黄土冈北一带高地。北军则兵分三路,南下寻找战机。
上午11时左右,南北两军在安阳南郊二十里铺一带均发现对方,随即调整姿态,向对方展开攻击。这一次双方旗鼓相当,打得难解难分,到下午时分,战局还呈现胶着态势。其中南军右翼遭到了北军左翼优势炮火的攻击,由于兵力单薄,南军的右翼陷入重围之中,但北军的右路纵队则遭到了南军左翼的包围,双方都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包围对方劣势部队的方针,经过磋商,阅兵处判定:“南北军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
双方打了一个平手。
攻防大战,南北两军难解难分
10月24日,彰德秋操第三日,主题为南北军一攻一防之大战。
阅兵处下令,这一天的主要内容是南军攻击北军的防御阵地。上午9时多,南军长驱直入,连续攻占了凉水井、郭村集等地,并以炮火猛轰北军炮队阵地,继而以步队重兵扑向二十里铺、小营耳、马家庄。
但北军并没有消极地等待南军猛攻自己的阵地,一早就派出骑兵部队进行迂回。当南军进入二十里铺后,北军骑兵从左侧进行侧面攻击,一时间南军大乱。但黎元洪随即调整阵形,下令南军前锋继续前进,对北军主阵地保持进攻姿态,后卫部队就地展开防御,同时命南军骑兵立刻急行军,从北军骑兵的背后进行迂回,猛烈反击。
这一天的攻防战异常激烈,双方部队都处于既攻既防,防中带攻,攻中带防的高强度对抗之中,一时间“南北两军全部出动,战斗颇为激烈,鏖斗愈酣”。
在彰德秋操进行到最高潮时,阅兵处的官员见双方难解难分,遂下达命令,终止了这场演习。
10月25日,参加秋操的各军在彰德府城外小张村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南北军均着军礼服,厉兵秣马,雄赳赳气昂昂地齐集阅兵场。遵照预颁教令,依次排列,按分列式、密集队运动等不断变化,队伍整肃,军容壮盛。
袁世凯、铁良率诸将着军礼服,佩刀乘马,绕场检阅,各部队或持刀或持枪向阅兵大臣敬礼。
阅兵式后,袁世凯在彰德城大摆宴席,款待中外观操者及两军将校,彰德秋操宣告结束。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