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

奸雄袁世凯:玩弄大清与民国于鼓掌之间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中国从秦以来的两千多年的皇帝史中,共出现了408位皇帝,其中不能善终的,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实在是多得惊人,光绪帝就是这其中之一。
  1908年11月14日,这位刚满37岁,正值年富力强盛年之时的皇帝,突然间就死去了。关于光绪帝的死因,当时有慈禧所害和袁世凯所害两说,据2008年底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权威机构验定后宣布:
  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光绪帝确实是被人所害,但凶手究竟是谁,到现在还是个迷。
  袁世凯有没有加害光绪帝弄不清楚,袁世凯因为光绪帝的死被罢官归故里却是不诤的事实。
  就在光绪帝死的这天,患病的慈禧命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大清国皇帝,年号宣统。
  第二天,时年七十四岁的慈禧太后病死。
  醇亲王载沣是光绪帝的三弟,三岁的儿子溥仪做了皇帝,他自然而然成了摄政王。一方面,由于之前袁世凯曾出卖过他的二哥光绪帝,令他对袁世凯有一种切齿的恨;另一方面,由于当前袁世凯位高权重,大大威胁着他三岁的儿子溥仪做皇帝。基于这两点,载沣决定除掉袁世凯。
  于是乎,摄政王载沣就此事与朝庭重臣奕劻、张之洞商议,没想到却遭到了奕劻和张之洞俩人的一至反对。
  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袁世凯长久统领军队、经营朝庭,追随的将领党羽,遍及军队上下朝庭内外,而此时西太后又刚走,南方革命党正活动猖獗,若杀袁世凯,无论是军队还是朝庭,肯定都有人会跳出来闹事,引出了大乱子来,朝庭恐怕难以控制局势。二是袁世凯1906年已主动辞去各项兼差,还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1907年又被调离北洋军,到北京来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作为朝庭中枢重臣,只要不苦苦相逼,他一定不会出来挑头反对朝庭。
  载沣见他俩如此意见,有些犹豫,但殊杀袁世凯的心却不死。
  而此时的袁世凯,从光绪帝死后,溥仪继位的那一天起,就知道情况不妙,一直在思谋着自己如何才能全身而退的事情。得知载沣去找奕劻、张之洞,自己也忙着一面让人捎信给保定的段祺端,一面对外称有足疾再不去料军机处和外务部的事情。
  在杀身之祸有可能降临到头上时,袁世凯异常冷静。他精心安排,悄然呆在家里,静静地等待着事情变化、化险为夷,然后全身而退。
  很快,段祺端就来了,带着他那些洋枪洋炮装备的精锐之师,从保定赶来北京,说是要来帮助朝廷平息北京南苑“兵变”。
  可载沣知道,南苑只是几个小兵闹事,又何须惊动手握精锐的段祺端,再说他这个摄政王也没有请过段祺端。
  不管载沣怎么想,段祺端命令他的军队,有事无事地向城南开炮。载沣马上明白了:这家伙是为袁世凯来的。看来,奕劻和张之洞的意见是对的,袁世凯确实不能杀。
  载沣刚刚被迫放弃了杀死袁世凯的念头,就接到袁世凯呈上来的奏折,说是自己因为足疾,请求解职,回故里养病。
  就这样,袁世凯先给想要他命的摄政王载沣出一个难题,然后又马上给他一个下来的台阶。结果,气势汹汹的载沣让袁世凯牵着鼻子走了一遭之后,只得强迫自己取消了诛杀袁世凯的打算,仅仅是解除了袁世凯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官职。
  袁世凯的请求得到了朝廷的“恩准”,眼珠转了几圈,脸上露出一丝让人察觉不到的得意,然后立马带了八位老婆和一大群孩子,返回河南。
  最初,袁世凯在辉县隐居,不久又转到安阳的洹上村。这年,正好是袁世凯的知命之年。
  离“洹上村”不远,就是著名的风景区,百泉和苏门山。有山有水的,简直就是人间乐园。从1881年到山东登州投靠吴长庆以后,转眼快三十年了,袁世凯一直在官场军队中忙忙碌碌的,现如今诸事可以不管,忘情于山水之间,倒也乐得清闲自在。
  袁世凯以“洹上老人”自诩,不时斗戴斗笠,手执钓竿,游玩于青山碧水之间,尔后把这游山玩水的生活,拍了照片,拿到上海这样大城市的杂志上去发表,以表达自己已无意于政治,只乐乎山水的雅致。
  表面如此,而实际上,袁世凯还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他把家安置在洹河北岸一个较偏僻的地方,将一座巨大的袁家大院打造得铜墙铁壁一般,不但修起炮台,身边的护卫保镖,个个都是一顶十百的一流高手。
  最关键的是,在袁世凯家中,还安装了几台电台。北京以及全国各地方方面面的信息,都通过这几台电台,源源不断地送进洹上村。再加上频繁出入袁家大院,约见和造访的客人,使得足不出村的袁世凯,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
  在这些约见造访的客人中,来得次数人数最多的,要数北洋军的将领,其次是他一手提拔、安插在各政要部门的属下,再还有就是各地对他心怀敬仰的官绅,也时不时前来拜访。
  在官场上,从来都有人一走茶就凉之说。可在这些北洋军将领、往日的属下及对他心怀敬仰的官绅眼里,他袁世凯还是原来的袁世凯。
  就这么,袁世凯韬光养晦着,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盘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袁世凯在洹上村写下的这首名为《自题渔舟写真》的诗中,以商朝时同样隐居洹上村的伊尹自比,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志向。
  当然,有着非凡自信和远大志向的袁世凯,在他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没有改变对女人的特别嗜好。
  在此之前,袁世凯已经有了八个姨太太。
  正室于氏,河南乡间人,是袁世凯17岁时娶的原配夫人,开始俩人感情不错,后来因为“我有姥姥家”( 因袁的生母是姨太太,认为于氏这是揭他的短)这么一句话刺痛了袁世凯,从此再不和于氏同居。
  上一页1
  袁世凯在投奔吴长庆前,曾混在上海,寂寞时逛妓院,结识了一个姓沈的苏州名妓。俩人情真意切,以至于分别时袁世凯指天发誓,功成名就之后就来接她。其后袁世凯在朝鲜发达,果然派人去接来沈氏,做他的大姨太太。
  袁世凯替朝鲜国王编练亲军后,很受朝鲜国王的赏识,便把自己一个妃子的妹妹金氏嫁给袁世凯。金氏出嫁时带了两个陪嫁姑娘李氏和吴氏,结果都被袁世凯看上,一并纳为小妾,还依据她们仨年龄的大小,排李氏为二姨太,金氏为三姨太,吴氏为四姨太。
  五姨太杨氏,是天津杨柳青人,出身于小户人家,长得也并不漂亮,却心灵手巧、善于管理家务,而且遇事十分能决断,于是便特别受到袁世凯的宠爱。
  袁世凯的六姨太,可以说是个意外收获。他在直隶任总督时,曾派二儿子袁克文到南京去替他办点事情。没想到这生性好玩的儿子竟因此结识了一个女子,而且是一见倾心,私订终身,分手时要了女子一张照片。回天津见袁世凯,磕头时却不慎掉出这张照片。袁世凯看后问其由来,当时袁克文还没结婚,不敢承认自己的荒唐行为,于是情急生智,说这是给父亲物色的一个姑娘,带回照片,是想请父亲看看如不如意。照片上的姑娘水灵灵的,袁世凯一看连声说好。就这么意外收获了六姨太。
  不久,袁世凯去天津做直隶总督,又“置办”了七姨太张氏。做了军机大臣后,再“置办”了八姨太郭氏。
  现如今游山玩水在故里,不久遇上了刘氏,便张张结彩地纳来做了九姨太。在动物界中,人在性生活方面只弱于公鸡等几种为数不多的动物,在这方面,袁世凯也是出类拔萃的。他一妻九妾,除了不愿与原配于氏同居外,与其他的八位姨太太,都过着甜蜜蜜的夫妻生活。如同对军队、官府的管理一样,在家庭管理上,袁世凯也称得上是个天才。
  对八位姨太太,他采用轮流值宿的办法。把名次排好,每个姨太太值宿一星期。轮到当值的,就把她的卧具和用品搬到袁世凯的卧室里去,满一个星期,再搬回去。到了后来,一、二、三房姨太太年纪大了,就不用再值宿,值宿的少了些,袁世凯就偷吃她们身边的丫头。
  对于姨太太的管理,袁世凯用的是草捆草的办法。就是用姨太太管姨太太,他自己一般不去插手姨太太之间的争斗。开始将大权交给大姨太沈氏,后来交给五姨太杨氏。
  就在袁世凯在故里的山水之间和女人身上过着悠闲而又荒诞的生活时,忽然间他就迎来了命运的一个大转折。
  1911年5月,清政府将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收归“国有”,转手又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此事一出,湘、鄂、粤、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为镇压四川人民,清廷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由此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至使闻声而至俄国巡捕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秘密泄露,革命党只好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尔后不断取得胜利,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掌控整个武昌。之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被武昌起义震惊了清政府,一面撤销弃武汉而逃的瑞澄职务,一面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与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的海军和长江水师,冯国璋率领的陆军第五镇,载涛统的第三军一道,向汉口附近集结,去消灭义军。
  双方激战41天,经过汉口、汉阳两次保卫战。义军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致使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独立。关内十八省,就剩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表示效忠清朝。
  情况如此,清朝大厦将倾,众朝臣惶惶然不知所措,万般无奈中,都想到了袁世凯,一致认为只有请袁世凯出山,方可救大清朝于水火之中。
  胸有成竹的袁世凯,在接到昔日逼他回故里养病的载沣,任命他为“湖广总督”的任命书时,微笑着就拒绝了:
  足疾还未愈,不能上任。
  载沣见了,正待发怒,奕劻摇着头说:“这说明他还有自己的条件。”
  “朝庭还能由着他!
  “只能这样!”
  重臣奕劻说只能这样,载沣也只能这样,再派人去问袁世凯有什么条件。
  一、明年即开国会;
  二、组织责任内阁;
  三、宽容参与此事件诸人;
  四、解除党禁;
  五、须委袁世凯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
  六、须与袁世凯以十分充足的军费。
  不多,就这六条,袁世凯不用摸脑袋就一口气说出来。显然这六条是他想得非常熟了的条件。
  对于袁世凯开出的条件,载沣似乎没法接受,可又不得不接受。
  1911年10月27日,清廷连发四道上谕,在把钦差大臣的头衔交给袁世凯的同时,把前线全权指挥的权利、连同大清国的前途命运,都一起交给了袁世凯。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后创建的湖北军政府,彰显共和政权的雏型,引发了全国各省响应。
  这次起义刚过20天,1911年11月1日,平息不了起义军[秘书工作:msgz.org]的清廷,十分无奈地宣布解散皇族内阁,哭丧着脸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1月13日,袁世凯带着他的姨太太和儿女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久违了三年的北京城,以其往日办事的果断迅速,仅过了三天,到11月16日,就组成了新的内阁。
  成员有: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
  除去这些,还又任命了胡惟德、乌珍、陈锦涛、杨度、田文烈、谭学衡、梁启超、熙彦、梁如浩、荣勋为各部副臣。
  军队似乎还是原来的那些军队,特别是诸如袁世凯的得力干将冯国璋等,原本在荫昌的指挥下似乎不那么能打,到1911年11月1日这天,上谕电文到达前线:“袁世凯现授内阁总理大臣,所有派赴湖北陆海各军及长江水师仍归袁世凯节制调遣。”
  2
  同日,奕劻、那桐、徐世昌等总协大臣,以及载泽、载洵、傅伦、善耆等亲贵大臣,全部上奏辞职。
  当控制朝政与指挥军队的权力再次又回到了袁世凯手上之后,北洋军阀突然变得很能打了。
  好在此时的袁世凯,对于党人的举义、对于大清王朝,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冷静考虑后,袁世凯对谋臣杨度、王锡彤说:“总结以往的经验,这一次,我不能虐视革命党,不能完全按照清廷的‘懵然主剿’的策略去做。”
  “总理大臣想怎么做呢?”
  “剿抚兼施。”
  面对谋臣们的困惑,袁世凯做了必要的解释:“我认为,国家要富强,还是必然要改良才行。所以,革命党提出的一些主张,是对的,必须去做一做。只是,大清王朝几百年了,不容易,不能说消灭就消灭了,我们得让大清王朝也保存下来,但大权得由我们来掌控。”
  这能做得到吗!大家都很担心。袁世凯自信地笑了:“只要把两方面的力量都利用的恰到好处,还又能争取到外人的帮助,就能做成这件事。”
  接着,袁世凯又为自己的做法辩解道:“其实,我并不想掌控大权,来操这份心事。主要是现在的皇帝太无能力,而我们国家在政治上又必需进行改良。我袁某人不掌控军国大权,这事办不到。办不到,国家就总是落后,革命党就总是要造反,天下就只能继续乱下去。这无论是对大清王朝、对革命党、对所有国人,都没有好处。”
  袁世凯的主张,很快赢得了谋臣们的一致赞同。可当大家都同意对革命军去“抚”的时候,袁世凯却又摇起头来。
  他认为,此时革命军士气旺盛,如提出议和,缺少筹码,定会吃闭门羹。这样一来,以后的事情就更加难办。为今之计,惟有打几个漂亮仗,最好是把汉阳攻下来,杀杀革命军的锐气,就一定可以逼黎元洪坐到谈判桌前来。
  同时,狠狠地敲打敲打革命军,自己对清王朝和北洋军中的主战派们也才有个冠冕堂皇的交待。袁世凯把这一切都想好,下令冯国璋对汉阳发起进攻。
  革命军开始吃败仗,然后是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很快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原本势如破竹的局面倒了过来,革命军眼看就要抵挡不住。
  可就在这时候,袁世凯却命令大获全胜的冯国璋陈兵江北,做出准备乘胜渡江、再取武昌的架式,同时命令刘承恩,给黎元洪写信讲和。
  作为袁世凯的旧部,又是黎元洪同乡和朋友的刘承恩,在此之前已经给黎元洪写过两封信,希望和平了结纷争,早早息兵了事。或许因为黎元洪那时还以为革命军能一举打垮朝廷军队,也就一直没有给刘承恩回信。这时情况虽然有了变化,但黎元洪一时转不过弯来,还是没有回信。
  袁世凯知道情况以后,笑了笑便亲自写了封信给黎元洪,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时候,无论是黎元洪还是武昌起义元勋中的主战派,心里都已经非常清楚,革命军怎么也打不不赢袁世凯的北洋军,如果硬着头皮再打下去,只会丢掉武昌,丢掉独立各省盟主的地位。
  于是,在与袁世凯和谈这一个问题上,革命党内部逐渐趋向统一。大家一致决定由黎元洪通过英国驻汉口总领事与袁世凯联络,接受袁世凯提出的停战条款。
  1911年11月30日,袁世凯再一次派他的密使刘承恩、蔡廷干跨过长江,与黎元洪谈判。就在这一天,全国各起义省市的代表,纷纷由上海来到武汉。
  当时的武昌,正处于袁世凯军队的围困之中,与会代表只能把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作为会场,来召开第一次会议,结果一致同意与袁世凯议和。
  会前,心向袁世凯的英国驻汉总领事表示,黎元洪必须能够代表各省义军,才能举行会议。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各省代表在会前议决:一致同意以黎元洪的鄂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使得黎元洪能够以大都督的名义,来与袁世凯谈判,执行中央政务。
  这时候,袁世凯的“剿抚兼施”策略虽已见效,南方革命军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不断受挫,但就全国而言,革命的浪潮,却如江河决堤,在迅猛向前。独立省份的还在增多,而清朝海军的倒戈,陆军的军心也有所冲击,再加上原来的立宪派和各列强罢兵息战的强烈要求,这些都使袁世凯有所顾及。
  袁世凯是个极实际的人,面对动荡未知数太多的形势,他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言抚进而言和”。
  既然共和不仅是革命党的原则主张,也是举国上下的一致意愿,而君宪之路又难以行得通,我若还死抱清王朝,无疑是自寻末路。自古俊杰当识实务,我现在应该认真地考虑考虑,该如何接受共和这个问题。
  袁世凯这么考虑着,准备放弃清朝接受共和。到了11月底,他派儿子袁克定,密遣故旧朱芾煌出使武昌,表明自己可以“约南北联合要求清帝逊位”,前提条件是:大家都举荐他袁世凯为共和国总统。
  为了把这事办得漂漂亮亮,到12月17日,袁世凯将前线的冯国璋调回京城,改派段祺瑞接任冯国璋的第一军统职务。因为袁世凯知道:要论打仗,段祺瑞不如冯国璋,但若论参与如此复杂的谈判,冯国璋却远不如段祺瑞。
  事情果然如袁世凯之所料,段祺瑞接替冯国璋后,“一反国璋所为,与鄂军府时通款曲,信使往返不绝于道。”段祺瑞统领的第一军,从上到下,全体一致呼吁:主张共和,推袁世凯为大总统。
  到12月20日,在袁氏父子的授意安排下,廖少游代表北方与黄兴所委任的南方代表正式签订了和议密约。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共和政体”、“ 优待清皇室”、“ 举袁为大总统”。
  思维慎密的袁世凯,在与革命党的一系列谈判的同时,还不断地派人与原立宪派张謇、赵凤昌等人进行联系。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些原立宪派人士,对政局有着巨大的影响,故此一点也不去冷落他们,而是尽可能尊重他们,以获取更多方面的支持。
  就在这时候,孙中山从海外归来,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起义领袖聚集上海,选出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这事,使得一直对革命党怀有戒心的袁世凯心头一紧,对南方的承诺更加不放心,开始又耍起已经用得很娴熟的两面派做法。
  袁世凯一面宣布他亲自授权的唐绍仪是“擅用共和政体,逾其职权”,自己概不认帐;一面责难南方,“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之国民公决,所决如何,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与闻。”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授意冯国璋等北洋将领,电请内阁,“主张维持君宪,极端反对共和……若以少数意见采用政体,必誓死抵抗。”
  袁世凯突然如此,南方政府一片哗然,纷纷指责袁世凯违信弃义,强调:“若因而再起兵衅,全唯袁世凯是咎!”
  指责声中,临危受命的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就眼前革命军的实力,是根本没有能力来抵抗袁世凯统率的北洋军阀的打击。
  因此,孙中山一面下令积极备战,准备北伐;一面又真诚地向袁世凯解释,说自己只是“暂时承乏”、“ 虚位以待”,只要袁世凯逼使清帝退位,结束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自己就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
  南方对共和问题的反响激烈,大有不达共和,宁为玉碎之态;同时,南方对总统问题又一致保证,包括连已做了临时总统的孙中山也庄重承诺。面对如此情况,袁世凯还是有些犹豫。
  可就在这时候——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车刚到东华门丁字街,轰的一声突然爆炸。所幸袁世凯临行前换车,只炸死了他的卫队长及卫士十人。
  遭此番一险,袁世凯更明白了革命党共和的决心,于是加快了逼宫步骤。
  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在举国一致反对声和袁世凯的软硬兼施的威逼下,隆裕太后只好接受袁世凯给出的优待条件,宣告皇帝退位。
  清朝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从此终止。
  随即,袁世凯向全国公开宣布: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远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正式会议,选举临时大总统。南方的革命党没有食言,结果在南北的一致推举下,袁世凯接任孙中山,当上了中国临时大总统。
  3下一页
  袁世凯在投奔吴长庆前,曾混在上海,寂寞时逛妓院,结识了一个姓沈的苏州名妓。俩人情真意切,以至于分别时袁世凯指天发誓,功成名就之后就来接她。其后袁世凯在朝鲜发达,果然派人去接来沈氏,做他的大姨太太。
  袁世凯替朝鲜国王编练亲军后,很受朝鲜国王的赏识,便把自己一个妃子的妹妹金氏嫁给袁世凯。金氏出嫁时带了两个陪嫁姑娘李氏和吴氏,结果都被袁世凯看上,一并纳为小妾,还依据她们仨年龄的大小,排李氏为二姨太,金氏为三姨太,吴氏为四姨太。
  五姨太杨氏,是天津杨柳青人,出身于小户人家,长得也并不漂亮,却心灵手巧、善于管理家务,而且遇事十分能决断,于是便特别受到袁世凯的宠爱。
  袁世凯的六姨太,可以说是个意外收获。他在直隶任总督时,曾派二儿子袁克文到南京去替他办点事情。没想到这生性好玩的儿子竟因此结识了一个女子,而且是一见倾心,私订终身,分手时要了女子一张照片。回天津见袁世凯,磕头时却不慎掉出这张照片。袁世凯看后问其由来,当时袁克文还没结婚,不敢承认自己的荒唐行为,于是情急生智,说这是给父亲物色的一个姑娘,带回照片,是想请父亲看看如不如意。照片上的姑娘水灵灵的,袁世凯一看连声说好。就这么意外收获了六姨太。
  不久,袁世凯去天津做直隶总督,又“置办”了七姨太张氏。做了军机大臣后,再“置办”了八姨太郭氏。
  现如今游山玩水在故里,不久遇上了刘氏,便张张结彩地纳来做了九姨太。在动物界中,人在性生活方面只弱于公鸡等几种为数不多的动物,在这方面,袁世凯也是出类拔萃的。他一妻九妾,除了不愿与原配于氏同居外,与其他的八位姨太太,都过着甜蜜蜜的夫妻生活。如同对军队、官府的管理一样,在家庭管理上,袁世凯也称得上是个天才。
  对八位姨太太,他采用轮流值宿的办法。把名次排好,每个姨太太值宿一星期。轮到当值的,就把她的卧具和用品搬到袁世凯的卧室里去,满一个星期,再搬回去。到了后来,一、二、三房姨太太年纪大了,就不用再值宿,值宿的少了些,袁世凯就偷吃她们身边的丫头。
  对于姨太太的管理,袁世凯用的是草捆草的办法。就是用姨太太管姨太太,他自己一般不去插手姨太太之间的争斗。开始将大权交给大姨太沈氏,后来交给五姨太杨氏。
  就在袁世凯在故里的山水之间和女人身上过着悠闲而又荒诞的生活时,忽然间他就迎来了命运的一个大转折。
  1911年5月,清政府将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收归“国有”,转手又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此事一出,湘、鄂、粤、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为镇压四川人民,清廷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由此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至使闻声而至俄国巡捕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秘密泄露,革命党只好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尔后不断取得胜利,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掌控整个武昌。之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被武昌起义震惊了清政府,一面撤销弃武汉而逃的瑞澄职务,一面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与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的海军和长江水师,冯国璋率领的陆军第五镇,载涛统的第三军一道,向汉口附近集结,去消灭义军。
  双方激战41天,经过汉口、汉阳两次保卫战。义军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致使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独立。关内十八省,就剩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表示效忠清朝。
  情况如此,清朝大厦将倾,众朝臣惶惶然不知所措,万般无奈中,都想到了袁世凯,一致认为只有请袁世凯出山,方可救大清朝于水火之中。
  胸有成竹的袁世凯,在接到昔日逼他回故里养病的载沣,任命他为“湖广总督”的任命书时,微笑着就拒绝了:
  足疾还未愈,不能上任。
  载沣见了,正待发怒,奕劻摇着头说:“这说明他还有自己的条件。”
  “朝庭还能由着他!
  “只能这样!”
  重臣奕劻说只能这样,载沣也只能这样,再派人去问袁世凯有什么条件。
  一、明年即开国会;
  二、组织责任内阁;
  三、宽容参与此事件诸人;
  四、解除党禁;
  五、须委袁世凯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
  六、须与袁世凯以十分充足的军费。
  不多,就这六条,袁世凯不用摸脑袋就一口气说出来。显然这六条是他想得非常熟了的条件。
  对于袁世凯开出的条件,载沣似乎没法接受,可又不得不接受。
  1911年10月27日,清廷连发四道上谕,在把钦差大臣的头衔交给袁世凯的同时,把前线全权指挥的权利、连同大清国的前途命运,都一起交给了袁世凯。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后创建的湖北军政府,彰显共和政权的雏型,引发了全国各省响应。
  这次起义刚过20天,1911年11月1日,平息不了起义军[秘书工作:msgz.org]的清廷,十分无奈地宣布解散皇族内阁,哭丧着脸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1月13日,袁世凯带着他的姨太太和儿女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久违了三年的北京城,以其往日办事的果断迅速,仅过了三天,到11月16日,就组成了新的内阁。
  成员有: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
  除去这些,还又任命了胡惟德、乌珍、陈锦涛、杨度、田文烈、谭学衡、梁启超、熙彦、梁如浩、荣勋为各部副臣。
  军队似乎还是原来的那些军队,特别是诸如袁世凯的得力干将冯国璋等,原本在荫昌的指挥下似乎不那么能打,到1911年11月1日这天,上谕电文到达前线:“袁世凯现授内阁总理大臣,所有派赴湖北陆海各军及长江水师仍归袁世凯节制调遣。”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