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

雍和宫金瓶:清朝专为西藏活佛转世选定灵童之用

繁体中文】  作者:李立祥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雍和宫揭秘
  昔年,雍和宫的金瓶专门为蒙古、青海、甘肃等地的大活佛转世选定灵童掣签之用。是清朝政府治理西藏等地,整顿宗教制度,革除弊端的必要措施。
  雍和宫内珍藏着一件与西藏大昭寺金瓶同时制作的金瓶。系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之下设计制作的,其中一件颁于西藏大昭寺,一件颁于北京雍和宫。此金瓶又称:“金贲巴瓶”,“贲巴”即藏语“瓶”的译音,系藏传佛教的重要供器。
  关于颁发金瓶的缘由,在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内的乾隆御制《喇嘛说》碑文中讲得十分清楚。是针对当时在活佛转世制度执行中产生的“皆以兄弟叔侄姻娅递相传袭”的严重弊端,指出“近日其风日下,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碑文中又云“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转世,令于雍和宫之金瓶内掣签。”其目的在于“整治流弊”,以“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
  此金瓶高35.5厘米,瓶腹径21厘米,底径14.5厘米,瓶腹上部为一圈如意云头图案,中部錾刻“十相自在图”。此图由七个梵文字母和三个图形组成,又名“十轮金刚咒”,藏语称“朗久旺丹”,是修习藏传佛教密宗时轮金刚本尊大法时所持的咒语。金瓶的瓶座与瓶盖饰云头、海水、如意宝珠、缠枝莲图案,瓶盖顶部嵌白玉一颗,其下嵌松石、珊瑚、青金石等。金瓶外包五色绸缎缝制的瓶衣,另有象牙牌五支,系掣签前书写灵童名字之用。此瓶系以皇宫内库六成金八十两制作,其造型取材于皇宫内藏草瓶样式而略加改制,并于当年十月二十六日交雍和宫郎中得龄在法轮殿内供奉。
  《喇嘛说》碑文中载明,金瓶掣签之前,要将各方寻访到的候选灵童的名字书于签上,每童一签,贮于金瓶之内。由活佛会同驻藏大臣在众高僧面前举行掣签仪式,掣出一名作为转世灵童。金瓶掣签制度形成后,第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达赖喇嘛和八世、九世班禅大师都是经金瓶掣签认定的。1995年11月29日,在西藏拉萨大昭寺,用当时的金瓶,通过掣签选定了第十世班禅大师的转世灵童,即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至今,第十一世班禅大师已经四次到雍和宫讲经说法,为僧俗信众摩顶祝福。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昔年,雍和宫的金瓶专门为蒙古、青海、甘肃等地的大活佛转世选定灵童掣签之用。在清代,皇宫理藩院官员会同雍和宫扎萨克达喇嘛共同参加掣签仪式。掣签认定后的灵童,再经中央政府批准,依宗教仪轨举行座床典礼。雍和宫的金瓶曾对十几位大活佛转世灵童经掣签认定,其中有五世、六世章嘉呼图克图,青海塔尔寺四世、五世、六世阿嘉呼图克图,内蒙古五当召三世、四世、五世洞阔尔呼图克图等。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政府治理西藏等地,整顿宗教制度,革除弊端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当时边疆的安定。
  雍和宫的金瓶虽然历经了二百多年,至今仍然光灿夺目,是弥足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