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

王士禛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1634~1711)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

王士□喜交游,顺治十二年(1655)游历下,曾集诸名士于大明湖,赋《秋柳诗》4首,和者数百人,名噪一时。他在扬州时,“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常与宾客泛舟红桥平山堂,酒酣赋诗。后奉命入蜀、下南海,遇佳山胜水,名刹古迹,必登临赋诗。康熙帝曾征集他的诗,得300首,名《御览集》。他在当时声望很高,充当诗坛领袖数十年。

王士□论诗,以“神韵”为宗,他取司空图所谓“味在酸咸外”,严羽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来标示旨趣。他自称“平生论诗凡屡变”,但倡导“神韵”之说始终没有变。他早年选辑唐诗定名为《神韵集》(已佚),作为家塾读本。之后,多次强调诗以“神韵”为妙,如说:“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池北偶谈》)晚年,编选《唐贤三昧集》,以“隽永超诣者”(《唐贤三昧集序》)入选,而不录李白、杜甫二家诗,可见选诗仍以“神韵”为准。所谓“神韵”,主要是指诗的意境“以清远为尚”(《池北偶谈》),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

《四库全书总目》说:“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世贞)、李(攀龙)之肤廓,钟(惺)、谭(元春)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竞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这是从文学流变来说明其倡导神韵的原因。从政治方面来看,康熙后期清朝统治渐趋巩固,出现相对的承平气象,加以王士□仕途顺利,他又慑于清廷的文网之严,就使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而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王士□的歌行,如《南将军庙行》,颇悲壮;《朝天峡》、《天柱山》等,颇□刻,但终究不是他的代表作。最能表现他的风格特色的,是五、七言近体诗。特别是他的七言绝句,如《秦淮杂诗》、《大风渡江》、《真州绝句》、《雨中度故关》、《露筋祠》、《灞桥寄内》、《夹江道中》等。这些诗大都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如《雨中度故关》:“危栈飞流万仞山,戍楼遥指暮云间。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故关。”这种诗富于“神韵”,正是他创作理论的具体表现,影响也大。

王士□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如《浣溪沙》:“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等首,颇为时人所传唱。陈廷焯评论说:“渔洋词含蓄有味,但不能沉厚。”(《白雨斋词话》)总的来看,其成就逊于诗。王士□著作,有《渔洋诗集》22卷,《续集》16卷,《渔洋文略》14卷,《蚕尾集》10卷,《续集》2卷,《后集》2卷,《南海集》2卷,《雍益集》1卷,合刻为《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张宗□据以分类集纂,成《带经堂诗话》。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