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宋朝历史

宋朝历史

宋太祖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宋太祖
  一.生平: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冑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後唐、後晋、後汉、後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从这段评语来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爱读书。
  郭威即位(後周太祖)时,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後周世宗),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於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於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这是歷代皇帝中较少见的。
  九七六年,匡胤崩,关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按常理推论,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杜太后降下钧旨以後,赵匡胤已命赵普拟了传位诏书,并「藏之金匮」,赵光义是笃定要继兄位登大宝的根本没本没必要搞谋杀。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歷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二.内政:
  (一)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著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他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慄。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为了防患於未然,赵匡胤决计拿他们开刀。
  首先,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著就导演了一齣「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一日,禁军太将石守等奉召来到後花园,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你虽然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砍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二)犟干弱枝:
  从唐中叶以来,形成了地方藩镇权势过大的局面,他们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WZ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宋王朝建立之後,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犟本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以取代跋扈难制的军人;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馀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在「收其精兵」方面,赵匡胤将厢军、乡兵等地军中的精锐将士,统统抽调到中央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只能充当杂役,缺乏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中央禁军抗衡,这就摧毁了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太祖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方镇雄?、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在中央内部,太祖又著手分割宰臣的权力,军权归於枢密院,财权归於三司使,枢密院与相府合称「二府」,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属於皇帝。此外,太祖还在宰相之下增设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掣宰相权力。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太祖就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後积积弱的种子。
  三.外交
  (一)雪夜定策:
  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後蜀,南面有荆南、南唐、南汉、吴越等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在一个大纷飞的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回:「我睡不著呵!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於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默良久之後,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後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犟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後再专力北方。
  和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後确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亲征北汉:
  开宝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继勋率兵攻北汉,因契丹军来援,无功而返。十月太祖亲征北汉。宋军筑长连城围攻太原,北汉大将杨业出城犯宋东西砦,败还,辽军分两路援救北汉,一路自石岭关入,为宋军败於阳曲。後来,太原城水灾,城中惊恐,大臣郭无欲谋降宋,被杀,契丹再派兵驰援北汉,太原得以保住。宋军则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师。北汉尽得未所弃军储,共计粟三万石,茶、绢各数万,总计太祖共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汉,均因辽军来援,顿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还。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