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公元639年停止刺史世袭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8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贞观五年(631)十一月,太宗下诏议定皇亲、宗室、勋贵大臣的等级,令他们各统一方,世代相传,除非犯有大罪,否则世袭。贞观十一年,太宗封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21王为世袭刺史,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14人为世袭刺史。左庶子于志宁上疏认为世袭刺史不是久安之道;长孙无忌也坚持不愿前往受封之地,又请其儿媳、太宗宠爱之女长乐公主劝谏太宗。认为前代之所以实行刺史世袭,乃是国力不够强而为之,汉代置侯即是为此。若世袭的后代有不肖子孙,冒犯刑宪,自取诛夷,或因延世受赏,招致宗族剿绝之祸,都是十分可悲的,长孙无忌坚决辞让。太宗于是在贞观十三年(639)二月下诏停止世袭刺史。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唐太宗和唐高宗时宰相,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晟,隋时名将,其妹为太宗皇后。无忌虽出于军事世家,却好学,善于谋划。他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预机密。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贞观中,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太宗图画功臣像24人于凌烟阁,以无忌为首。显庆四年(659),被武后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被迫自缢死。贞观中,他和房玄龄主修《唐律》和《律疏》。永徽四年,《律疏》30卷成,即现存的《唐律疏议》,由无忌领衔奏上,为东亚著称的封建法典。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