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六韬》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5月06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六韬》是产生于战国中晚期的一部重要军事著作。托名太公吕望撰,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形式,讲论治国平天下的军事问题。其真正的作者已不可考。
  “《六韬》”一名,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载女商说:“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以《诗》、《书》、《礼》、《乐》,纵说之则以《金板》、《六弢》。”郭象注引司马崔说:“《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或曰秘谶(chèn,音衬)也。本又作《六韬》,谓太公《六韬》,文武龙虎豹犬也。”《汉书·艺文志》将《六韬》收录在儒家类,说:“《周史六韬》,六篇。”班固自注:“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唐颜师古注:“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弢字与韬同也。”至唐修《隋书·经籍志》,将《六韬》列入兵家类,以后各代相沿不改。
  至宋代,辨伪学兴起,学者始怀疑《六韬》非周初吕望所撰。如北宋叶适在《习学记言》中就说,《六韬》为伪书。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武王、太公问答,其辞俚鄙,伪托何疑?”其后,明胡应麟撰《四部正伪》、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也都从语言学的角度判断它为伪书。清修《四库全书总目》说的最为明白:“今考其文,大抵辞意浅近,不类古书。中间如‘避正殿’乃战国以后之事,‘将军’二字始见《左传》,周初亦无此名。其依托之迹,灼然可验。”这些说法都是对的。《六韬》绝对不是周初吕望所撰,甚至也不是春秋惠王、襄王时代的东西。
  但是,宋代罗泌在《路史·发挥·论太公》中说:《六韬》为“楚汉之际好事者之所撰”;清崔述在《丰镐考信录》中说是“秦汉间人之所伪撰”;明代胡应麟《四部正伪》说是“魏晋下谈兵之士,掇拾剩余为此,即《隋志》《六韬》也”等等,也都没有确切根据。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撰《武经七书注译》,依据《汉书·艺文志》载《六韬》“或曰周显王时(公元前368—前321年)”,又依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简书《六韬》,判定《六韬》成书年代:“上限不早于周显王时,下限不晚于秦末汉初。”这个结论应是可信的。虽然《六韬》文字“鄙陋”,“辞意浅近”,内容也多有与孙、吴兵法和《尉缭子》相重复之处,但在古代军事学领域仍有独到的贡献,宋代把它编入《武经七书》绝不是偶然的。我们应对它有足够的重视。
  《六韬》一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总共六十篇。
  《文韬》,计十二篇,主要讲夺取天下的战略准备。它继承了《司马法》的“仁本”思想,认为治国取天下,应先政治而后军事。在政治当中,国之大务在于“爱民而已”。要做到“爱民”,统治者必须以“仁、德、义、道”治理天下,使民不失务,农不失时。使国家经济的三大支柱大农、大工、大商三宝“各安其处”,奠定战争的雄厚经济基础。君主所举贤才能“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各依其才而授官位,同心辅国。建立“赏信罚必”的奖罚制度,“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统一全国全军的意志,使全军随人主和将军的意志任意行动,做到“用兵之道,莫过于一”。(《兵道》)治国、治军能达到这种程度,才称得上是“仁、德、义、道”,才能“同天下之利”,使“天下归之”,才能“守土”、“守国”,也才能夺取天下。
  《武韬》计五篇,主要谈论夺取天下的政治战略,是“与天下共其生”。它指出政治战略是“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即通过不流血的手段而取胜的战略。这种战略,要求统治者要与人民“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所以能“无甲兵而胜”(《发启》)。这种胜利,就是政治上的胜利。它说:“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顺启》)谁要想夺取天下,谁必须首先做“有道者”。
  而有道者“行其道”,也要有策略:当敌国“天道无殃”时,不可以行启兵端;当敌国“人道无灾”时,不可以先策划兴师。而要“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等待“必见天殃,又见人灾”的大好时机,才能相机而动,兴兵征伐。
  它提出“文伐”十二策,要点是:(1)投敌所好,使之骄傲;(2)拉拢敌人近臣,削弱敌人力量;(3)贿赂敌国近臣,了解敌人情况;(4)助长敌人荒淫享乐;(5)敬其忠臣,贿以薄礼,离间他与君主的关系;(6)收买敌国君主的左右大臣;(7)用重礼贿赂敌君,使其不了解我方意图;(8)用宝器贿赂敌君,与他同谋别国,使他为我所用;(9)用尊名颂扬敌君,使他狂傲而懈怠国事;(10)对敌君佯装谦诚,取得他的信任,以便控制他;(11)闭塞敌君的视听;(12)扶植敌君乱臣,迷乱其君主心智;选送美女,惑乱其君意志,等等。这十二策是加速敌人“天殃、人灾”的策略原则,是贯彻“与天下共其生”的政治战略的组成部分。这些策略如能奏效,就可以兴兵讨伐敌人。“文伐”十二策以生动具体的内容,丰富了《孙子兵法》“伐谋”、“伐交”的政治外交战略原则。
  在文、武两《韬》中,的确贯穿着儒家的“仁义德礼”、“爱民”等思想原则,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归为“儒家类”是有道理的。但值得提出的是,它还积极吸收法家的“刑罚”思想,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墨家的“尚贤”思想和兵阴谋家的“权变诈谋”思想和兵阴阳家的五行思想等。这种杂揉战国百家之长的情况,使《六韬》在战国诸兵家学说中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也是它的特有的时代特色。
  龙、虎、豹、犬四《韬》,着重阐述具体的军事战略、战术和治军原则。
  《龙韬》十四篇,主要阐述选将、通讯和临机制敌的战术等三个问题。其一,选任将军,包括组织军中统帅部问题。《龙韬》认为,“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奇兵》),所以对将军要严格选拔,标准是具有“五材”,即勇、智、仁、信、忠。它把“勇”放在“五材”之首,又列入“忠”字,显示了与其它军事著作所论将才不同的特色。它还指出将军要避免“勇而轻死”,“急而心速”,“贪而好利”,“仁而不忍人”,“智而心怯”,“喜而信人”,“廉洁而不爱人”,“智而心缓”,“刚毅而自用”,“懦而喜任人”等十种缺点。选拔将领不仅要看外表,还要看内在素质。考察将领要通过“八征”来观察他的言辞、应变力、忠诚、德行、廉洁、操守、勇气和仪态。八者都具备,才是贤将。国家任命将军要举行隆重仪式,国君亲将斧钺援予将军,“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将军在军中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励军》)。在军中令行禁止,“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将威》),做到信赏必罚。
  将军统帅军队,还要有“股肱羽翼”,计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伐鼓旗、股肱、勇材、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等各种专门人才七十二名,协助将军处理军中各种事务。用今日的话来说,就是组建军中统帅部。
  其二,规定将军与君主的秘密通信方法。一为阴符,以符节的长短来规定各种暗号。二为阴书,将军与君主有机密大事,用阴书而不用符。书要“一合而再离”,即把一封书信分为三部分,而采用“三发而一知”的方法,即差遣三个人各送信的一部分,他们互相参差,谁也不知信的内容。敌人再聪明,也不会识破秘密。这种秘密通讯方法,仅见于《六韬》,而不见于其它先秦军事著作。它是我们研究古代军事通讯的宝贵资料。
  其三,论述了“因于敌之动”而决定我军的行动方向,在“两阵之间”临机应变,随着形势的无穷变化而运用奇正谋略等一系列进攻战的作战原则。指出:“善战者,居之不扰,见胜则起,不胜则止”(《军势》)。指出将军在战术上造成“神势”的二十六种战术原则(《奇兵》)。提出了运用五音和五行来判断敌情的各种办法,论述了运用敌军士气盛衰、阵势治乱、军纪严弛等预见胜负的各种征兆。最后,论述了战时的兵器装备应与平时的生产工具结合起来,可以农具为兵器。如:耒耜可为“行马蒺藜”,锄耰可为“矛戟”,蓑薛、簦笠可为“甲胄、干楯”等。这在古代强调兵农相结合的兵家中,也别具一格。
  《虎韬》十二篇,主要讲部队兵器装备、野战和围城战的各种战术等三个问题。
  其一,它详尽论列了一万人的部队所配备的各种武器装备。这是其它兵书所没有的。据《军用》篇,一军可配各类战车九种:(1)武冲大扶胥,36乘。这是一种大型战车,上面设有大盾为掩蔽;(2)武翼大橹矛戟扶胥,72乘。这是一种装有大盾牌和矛戟的战车;(3)提翼小扶胥,144乘。这是装备有小盾牌的小型战车;(4)大黄参连弩大扶胥,36乘。这是装有“大黄参连弩”的大战车;(5)大扶胥冲车,36乘。这是一种攻城的临冲战车;(6)辎车骑寇,是一种轻快的战车;(7)矛戟扶胥轻车,160乘。这也是一种轻便的战车;(8)木螳螂剑刃扶胥,20乘。这是一种装有剑刃像螳螂臂式的战车;(9)轴旋短冲矛戟扶胥,120乘。这是一种装有矛戟而可以旋转的战车,计有兵车六、七百乘。军中攻守之器:大头铁棒1200枚,大柯斧1200把,方头铁槌1200把,飞钩1200枚,木蒺藜20具,铁蒺藜1200具,各种相连接的铁蒺藜12000具,方胸鋋矛1200具,矛戟小橹12具,附有绞车连弩。渡沟堑的飞桥,宽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带转关轳辘,八具。渡江河的飞江,宽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天浮(浮游器材)、铁螳螂(铁锚之类),圆形,外径四尺以上,用铁环连结,32具。在天浮上架浮桥叫天船。各种铁链1200条,四丈以上长绳600条,带铁环的中等绳300条,小号绳12000条。天下雨时,辎重车还要盖上车顶板,再盖上用麻编织成的篷布。
  各种军用工具:伐木大斧300把,大锄300把,铜杵300把,铁耙300把,铁叉300把,方胸两枝铁叉300把,大镰300把,大橹刃300把,带环的铁橛子300把,铁榔头120把。
  军中各类武器:强弩6000,戟楯2000,矛楯2000。据《军略》篇,军中还配备有飞楼(望楼)、云梯。在渡江、河时,还有浮囊、皮舡等。此外,军中还有各类能工巧匠300人,以备修治工具、磨砺武器。这些详尽的记载是我们研究古代军事装备、军队的攻击能力、军事科技和军事生产水平的重要材料。
  其二,它论述了野战中的伏击、迂回、防御、追击、突围等各种战术原则,也论述了攻城战中的包围、阻击援军、防止突围等各种战术原则。着重强调了攻城围邑要准备好轒辒(fénwēn,音坟温)、临冲、云梯、飞楼等器材。在行军时要准备武冲、大橹、强弩、天罗、武器行马等防卫器材。在江湖河沼作战时,要准备好飞桥、转关、浮海、绝江等渡河器材。一旦攻克城邑,要采取“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社丛勿伐,降者勿杀”等各种“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的政策。
  其三,论述了斥候兵(侦察兵)在行军作战中的重要作用及运用斥候兵的原则。斥候兵是军中耳目。在深入敌国作战时,“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在深草及丛林中行军作战,要以云梯、飞楼观察敌情,尤其要防止敌人火攻。如敌人发动火攻,我军要在敌人火攻阵地前也放火烧出一块黑地,还要在我军后方也烧出一块黑地。一则可以迟滞敌人进攻,二则我军可以退到黑地上防守。对于敌人的营垒,将军要善于观察,以敌营中的各种征侯,判断敌人的动态,是空营,还是乱营。如为乱营,要坚决进攻。
  《豹韬》八篇,主要讲三个问题。其一,论述在森林、山地、江河、险隘等地形条件下作战的战术原则。如林战之法是:战车居前,骑兵为辅,“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利用林中地形,疾攻敌人。“更战更息,各按其部”。
  在山地作战的原则是:组成乌云之阵,就是对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都要进行戒备。要道、谷地,用战车防守;可攀登之地,派兵防守。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曰“山城”。确定奇正方略,部队组成冲阵,当敌人来攻时,全军急速战斗。敌军虽众,也可打败。
  在敌国的江河地段作战,我军又处于弱者地位,则寻找机会欺骗敌人,迅速转移,在后面设下伏兵。如敌人已知我有伏兵,大军不肯渡河,而以小部队渡河牵制我军,我军则在便于作战地形结成“四冲武阵”,待敌小部队渡河后,发动伏兵,击其侧后,用强弩射其两翼。车兵、骑兵结成乌云之阵,待敌大军渡河来援救小部队,我军车骑冲其左右,伏兵击其后翼,可获胜利。
  在依山傍水的险隘地形作战时,原则也是抢占有利地形。用武冲大车掩护前、后军,配置强弩,结成四武冲阵。以冲车为前导,以大盾牌为防卫,材士强弩保护左右,步军三千人为一屯,左、右、中三军齐进,轮番作战,轮番休息,可以击败强敌。
  其二,讲抗击敌军突袭的作战原则。敌军远来突袭,牛马必无饲料,士卒必无粮食。我以远方军队的精锐士卒约在暗夜,前后夹击敌军,可以获胜。如敌军攻城,我则事先在城外埋伏一军,在城上佯作守备。待敌大军攻至城下,我守、伏兵齐发,前后夹击敌军,敌军必败。
  其三,论述抗击强敌夜间袭击的作战原则。如果敌人乘夜攻击我左右,则应挑选我方材士强弩,以车、骑兵为左、右翼,迅速攻击敌人的前、后,既攻敌人阵外,又要攻入敌人阵内。敌军将被打乱,敌将必然因惊惶而失败。如果敌军乘夜阻截我前方,又攻击我后方,造成我三军混乱时,我则明审号令,出动勇猛斗士,使每人携带一支火炬,二人同击一鼓,探明敌人位置。部署我军或攻其外,或攻其内,佩戴暗号,互相识别,然后灭掉火炬,按约定信号,猛攻敌人。敌人必败。在虎、豹两《韬》所讲的作战原则中,始终贯穿一个“勇”字,即“勇斗为首”。可见,《六韬》讲选将标准,把“勇”放在首位,不是偶然的。
  《犬韬》十篇,分别论述了各路大军约期集中、约期会战的原则,在战场上选择打击敌人的各种时机,挑选士卒、训练军队和编制特殊战斗队伍的方法等。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它论述了车、骑、步三个兵种的特点、战力、编制和选拔车、骑战士的标准等。这也是其它先秦军事著作所没有的。它谈到三兵种的特点说:“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战车》)。战车适于在平原作战,而切忌在山地、丘陵、草泽、沟渠、毁塌积水、粘泥地带作战,那是战车的“死地”。骑兵适于配合步、车兵攻击敌先头部队,夹击敌两翼,长途奔袭,截断敌人粮道,而切忌陷入“天井”、“地穴”、大涧深谷、林木茂盛、沼泽或低湿泥泞等各种险阻地形,也不要陷入敌车、骑兵的埋伏圈,这是骑兵的“死地”。步兵与车、骑兵作战,原则是“必依丘陵险阻,长兵强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可以战胜强敌。如无险阻可依,则用行马、蒺藜和牛马布成“四武冲阵”,在营垒外挖掘宽、深各五尺的环形壕沟,名曰“命笼”。步兵带行马前进,用车辆组成营垒,以材士强弩戒备左右。
  车兵的战斗力很强,是军中的羽翼,善于攻陷坚阵,截击强敌,切断敌败兵退路。在平地作战,一辆战车可敌步卒八十人,骑兵十人。在险阻地形作战,一辆战车可敌步兵四十人,骑兵六人。
  骑兵是军中的“伺候”,机动性强,善于追击敌人败兵,切断敌人粮道,袭击敌人机动部队。在平地作战,一骑可以敌步卒八人;在险阻地形作战,一骑可以敌步卒四人。车、骑兵是军中的勇武之兵。十辆战车可以战胜千人,百辆战车可以战胜万人。十名骑兵可以击败百人,百名骑兵可以击败千人。
  选拔车战之士的标准:年四十以下,身长七尺五寸以上,跑起来追得上战马,可以在奔驰中跳上战车,善于前、后、左、右周旋,能擎住战旗,拉满八石弩,向前、后、左、右射击,名曰“武车士”。
  选拔骑兵的标准:年在四十以下,身长七尺五寸以上,健壮矫捷,超过常人,能在战马奔驰中射箭,善于前、后、左、右周旋,可以乘马跨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河,驰强敌,乱大众,名曰“武骑士”。车兵、骑兵属于当时的技术兵种,选拔较严格,待遇优厚,是当时列国军队中的强大打击力量。
  当然,《六韬》与其它先秦兵书一样,也有把地形等自然物质条件理解得过于片面而看不到人的作用等缺欠,它所讲的利用“五音”、“六律”、“望气”来侦察敌情、判断打法及城邑可否攻取等,也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这则是它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