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晚清的两位“落榜生”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4年04月29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左宗棠与洪秀全,在今人眼中,实为水火不容之冤家。一位是功名显赫的湘军统帅,一位是席卷东南的天国领袖,似无相类之处(除二人同生于1812年外)。其实不然,若细察两者之早年经历,则颇耐人寻味。左、洪二人皆有一段坎坷不平的科考史,左十三年举业不售,洪更是十六年榜上无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落榜生”。也正是基于此惨痛教训,二人都绝意于仕途。然而,同是落魄书生,缘何后来一人“为官”,一人“做贼”,结局判若霄壤?当然,原因多多,不能详举。不过从二人早年的几首诗作中,亦可略窥其中之端倪。
    1826年,年方14的左宗棠初涉科考之途,便饱尝失意之苦,但这并未影响其关注苍生社稷之胸怀。1833年赴京会试结束后,他写下《燕台杂感》七律八首,首篇言道:
    “世事悠悠袖手看,谁将儒术策治安?
    国无苛政贫犹赖,民有饥心抚亦难。
    天下军储劳圣虑,升平弦管集诸官。
    清衫不解谈时务,漫卷诗书一浩叹。”
    由是以观,除却对民间疾苦、纲纪败坏之慨叹外,诗中更多的透露出左希求报效朝廷、凭“儒术策治安”的抱负。之后的岁月,虽仍屡试不中,而左依旧故我,心系天隆K?836年作联语自勉,其曰: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此刻,出身“寒素”的乡间布衣左宗棠之忧国济世的参与意识跃然于纸上!
    再观洪秀全,其科举道路更加崎岖。1827年,时年15的洪秀全首度参加府试,不就。以后每每阴差阳错,与功名失之交臂。1837年,在第三次府试未果后,洪精神极受打击,悲愤交加,猝然病倒。在病中他深感功名已如镜花水月,遥不可及,遂产生反清念头,写下“反诗”一首: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过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在此诗中,丝毫不见洪对科场失意的惋惜与哀叹,通篇俱为意欲颠倒乾坤、以“解民悬”之言。换言之,只要政局一有变动,洪即会揭竿而起,改换门庭。
    然而,也许是怀着对科举的最后一丝依恋,洪于1843年第四次赴粤赶考。再次折戟沉沙后,洪在归舟中口吟《龙潜诗》一首: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显然,洪将自己比作在渊之“潜龙”,如今“风云齐聚会”,一声怒吼,“飞龙”已腾跃于九天。
    从左、洪四首诗作中,不难发现:同为“落榜生”,二人之心态迥然不同。左宗棠如同一位“智者”,功名未获但不失济世之心,其退能“躬耕于湘上”,进可“闻达于天下”,熟稔出世与入世之道;而洪秀全,则活脱脱一“叛逆”,在现实社会屡受挫折后,他万念俱焚,萌生了一种破坏一切、重建秩序的逻辑,也由此走上了发起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归路”。
    1852年,左宗棠出山入幕,正式跻身政坛。甚为巧合的是,他“策治安”的头一遭便是与宣称“解民悬”的洪秀全在长沙城前交锋。自此刻起,两位昔日的落魄书生改头换面,展开了“策治安”与“解民悬”的残酷博弈,在各自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渐行渐远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