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梁祝生平素未谋面清官侠女阴配同穴?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12月0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流传千年凄艳绝美的《梁祝》传说发源于宁波,已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但人们还是心存疑虑: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真人真事?如果有,那么“同窗三年仍不识英台女儿身”、被“小九妹嗔骂其‘笨如牛’”的“傻书生”梁山伯,又凭什么魅力吸引祝英台?
    正在这里参加中国梁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原文史》主编马紫晨等专家就此发表的一些看法引起人们关注。
    首先,“梁山伯”确有其人。史载:“梁山伯,会稽人,生于东晋穆帝永和壬子年三月一日(公元352年),东晋简文帝咸安年间,举贤良为县令,卒于东晋孝武帝宁康癸酉年八月十六日辰时(公元373年)。”梁山伯在县(今宁波、鄞州区一带)做过两年县官,死时仅22岁。史料还详细记载:“梁山伯率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工程,积劳成疾,死后葬于西清道源九龙墟。”根据1997年8月在宁波梁山伯古墓址考古发掘看,出土的晋朝绳纹水井罐、水波纹四系青瓷罐、双素纹三兽足熏炉、谷仓等陪葬品,显示该墓主人与“县令”身份相符,且墓址就在今日鄞州区的“九龙墟”。另从墓砖、墓形规制判断证实该墓属晋代无疑。
    其次,“祝英台”是虚构的。据史料记载,梁山伯生前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他英年早逝,百姓万分悲痛,葬其于九龙墟时,发现已有一穴“祝英台女侠之墓”(古墓)。古墓中的“祝英台”,并非传说中的“同窗求学祝英台”。
    那么,“梁山伯”凭什么魅力吸引虚构的“祝英台”?专家认为,国人有个传统理念:“清官侠女骨同穴”。既然梁山伯是个清官,又英年早逝,那么就把已作古的“祝英台女侠”阴配成夫妻,同穴合葬。
    后来,人们把这则真实事件逐渐演变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经典故事,直至发展成“梁祝化蝶”传说,并通过各剧种形式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国家广泛流传。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