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论赵普之奸
【繁体中文】 作者:黄岳年 发布:2007年02月02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谁是大圣大贤?在不同的人那里,标准大约不大统一。是与非,在受蒙蔽的小百姓眼里,有时候还真有些不大好分。在宋真宗的诏书里,赵普被“配飨太祖庙庭”,算得上圣贤者流了,可读《船山全书》,感觉又全然不是这样了。
宋太祖赵匡胤从黄袍加身开始,一统江山,赵普是谋士之一,立了不少功。后来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以至于赵普收受吴越王钱俶贿赂十坛“海产”,也就是十坛“瓜子金”,金子啊,太祖都没有追究。
赵普为自己运木料为自己营造府第,在秦、陇关山伐木,联巨筏运到京师使用。他的部下又私自在东京贩卖秦、陇大木,违犯朝廷禁令。虽然没有立即出大乱子,但此后赵普却失去了皇上的欢心,接下来就是触霉头,再接下来就丢了相位。
王船山在他的《宋论》里,把宋朝称作“弱宋”。对宋朝的领导人,好多都有论述,比较让人感到有些诧异的,是他在卷二《太宗》里专立一节,题目就是《赵普之奸》。后面几节里,也还有连续的申说。船山说,“唐亡以后,鄙夫以成奸之习气,薰灼天下而不可浣。”赵普是受到薰染最严重的人。要不是爱读书的宋太宗大量起用文士救弊,宋朝也会同五代“同其速亡”。他是把赵普列入成奸“鄙夫”“之尤”,“鄙夫充位为之”而使五代列朝“一传而遽斩”,“与冯道等”的人物行列的。
在船山笔下,赵普是一个“阿附朋党,倾危善类”,“密谋行险,戕害天伦”,“陷于大恶而不能自拔”,和导致隋朝灭亡的杨素一样的人物,是一个“不仁之人”。船山并且声明,这是不是过头之说,“非苛责之也”。
赵普之奸,表现在哪里?
船山说:“谋焉而当,决焉而断,与之言而不泄,处危疑而不移者也。而其残忍以陷我于戕贼,则独任之而不恤。呜呼!天下岂有劝人杀其妻子兄弟而可讬以社稷乎?”赵普的能力极强,具备了做帝王心腹的重要才干。但是,“劝人杀其妻子兄弟”,伤天害理,无所不用其极,又是他最拿手的长项。换言之,赵普是一个才干高,却人品极低的小人。
其奸一,迫害功臣,阻止统一。
“凡普之进谋于太祖者,皆以钳网太祖之故旧元勋而敛权于己也。”赵普原为村学究,无甚远见卓识,却提出“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他生怕武将功高,妨碍自己的富贵,就倾害之,建议宋太祖赵匡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不让名位已盛的大将掌握兵权。赵普的建议为宋太祖所采纳,杯酒释兵权,使武职官员形同虚设,名义上是节度防御使,实际上什么事也不管,只是依照品级领俸禄。此举虽然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但有宋积弱之病,却实源于此。卷一《太祖》里干脆说,赵普不曾参与陈桥兵变,平西川,收两粤,下江南,赵普都没有事功,功臣们对窃夺了成功果实的赵普是很有看法的,所以赵普就唯恐他们功高权大,“使不得立不世之功以分主眷”。赵普立朝,最大的本事就是“惴惴畏人之有功,而折抑解散之,以偷安富贵”。在曹翰献取幽州之策的时候,赵普竟然说:“翰取之,谁能守之?”太祖说了就派曹翰守之,赵普竟然又说:“翰死,谁守之?”把一个堂堂的宋太祖欺住了,阻住了。太祖未取幽州的委屈,使得六百年后的船山愤恨万分:“宋之君臣匿情自困,而贻六百年衣冠之祸,惟此而已矣。”“当宋之初,岂无其人,而奚必此怀椠倚门,投身戎幕之策士乎?”实在不行,船山说窦仪、吕余庆还在啊,这些人都比赵普强多了。船山疾呼:“险詖之人,居腹心之地,一言而裂百代之纲维。呜呼!是可为天下万世痛哭无已者也。”船山觉得,有宋一代的积弱,赵普是始作俑者。
其奸二,制造“金匮之盟”,残害太祖子弟。
太平兴国六年(981),他帮助宋太宗赵炅制造所谓“金匮之盟”的证据,声称杜太后临死前,命宋太祖传位于其弟宋太宗,由赵普起草誓书,藏之金匮。赵普于是又做了宰相,并挟“金匮”之功,做威作福,积极参与迫害宋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宋太祖之长子赵德昭的活动,致死他们。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兄终弟及,宋太宗“归天”之后,皇位继承人的顺序首先是其弟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回宋太祖之长子赵德昭(太祖长子)、赵德芳(太祖次子)。
实际上,在太祖朝,赵普与赵光义多有龌龊,他曾秘密上书太祖要“警惕”赵光义,结果,此事为他的政敌卢多逊所揭发,为了显示“清白”,赵普与宋太祖君臣上演“双簧”闹剧,赵普公开上书“自陈”,太祖示之以众,并把文书“藏于金匮”,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表示太祖、赵普对晋王赵光义兄弟间没有猜忌。宋太祖末年,赵普已被剥夺实权。已经有了君臣饰演“双簧”充分经验,政治阅历丰富的赵普,为了获取新宠,就入见宋太宗,制造了杜太后临终嘱托太祖以帝位传弟的“金匮之盟”,要义是兄终弟及。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为了防止如赵宋代周那样因为国君是“幼子”而丢失皇位的情况发生。其实,宋太祖死时,其子赵德昭已是成年人,绝非是“幼子”,论年龄赵德昭做继位之君已经绰绰有余。有了谎话,戏还得演下去。为了帮太宗解决好“传子”不“传弟”的问题,赵普又诬陷自己的老对头卢多逊与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暗中交通”,整死38岁的赵廷美。远贬卢多逊。并且,太宗大侄子赵德昭也在29岁时自杀,二侄子赵德芳23岁时也不明不白地死去。船山说,赵普要杀掉赵德昭们的心思,早在他在太祖面前“谮毁太宗不听之日”,就有了。
有些“仁德”的宋太宗,起初曾有意传位给赵廷美,是赵普提醒:“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一句话,赵普的丑陋面目也暴露无遗。既然深悉“父子家天下”的治世真理,船山愤怒地问,赵普这个太祖的“大忠臣”为何不在太祖活着时拼死力谏,把“不误之谋”面陈太祖?“忠言”迟了这么多年,不是阴险小人是什么!船山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地说,虽然是小人,诡诈万分,但他自发其隐的时侯,谁又压得住。宋太宗如此残害亲人的行径,其长子赵元佐也觉得太黑,就佯狂作癫,火烧宫殿,表明自己不堪“储君”之位。不过,赵普确实是脸不变色心不跳,厚黑到了家,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日后,宋太宗把儿子赵元侃(改名赵恒)立为皇太子。太宗后来也渐渐明白了赵普的为人,只给了他很很高的地位,“不委之以机要”。
船山说,赵普是想要最终拿下赵氏天下的,就像历代篡权的奸人一样,比如杨素,倘若杨素不死,江山就不是杨广的,而是杨素的。赵普之心,是和杨素完全一样的。太祖在世,赵普谋害太宗,一计不成,便扶太宗,他等待的,是太宗“身后之冲人”,就是年幼的新主子,让他被自己所操纵,进而拿下江山。卢多逊则不和赵普一样,太祖时代,他想保全太宗,太宗时代,他想保全秦王赵廷美,船山说,卢多逊和赵普相比,“其立心远矣”。
船山说,引导别人残杀自己的兄弟子嗣,灭人天伦,“为何等事,而敢于人主之前,无惮于心,无疑于口。非至不仁者,谁敢为之而谁忍为之乎?”
丧心病狂,就是对普通的百姓,这样也没法接受的,更何况那是王子皇孙。而这些事,在赵普做来,却是得心应手的。世上的小人多,有好下场的不多,像赵普这样的小人,做下了弥天的坏事,还能有好下场,真是叫人不寒而栗的。心黑手毒,也许,世界上要成的所谓大事,大抵本来就是这样做出来,冠冕堂皇的,都是像赵普这样,被包装打扮好的,所以大家的被蒙骗和上当,也就是正常的了。
又读到了“闲闲书话”中《降将吴化文与虎将张灵甫》的文章,说到了第一个冲进南京,占领总统府,“也在成为开国中将之后转业浙江,任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后升任政协副主席,带着四个老婆在西湖边过着逍遥日子,直至六二年善终”的吴化文,“吴本来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帐下将领,后来看老蒋得势就成了中央军。抗战开始之后,一开始先是施展其逃跑功夫,成功的保存了实力,后来实在躲不过去,见势不妙又投降了一次,摇身一变成为汪伪政府的上将司令,并且还很卖力,在山东给八路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对此,他对部下是如此解释的:“如果日本打赢了,咱们当然不吃亏,日本人输了的话,老蒋还需要我们去打,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最不济的话,还可以去投共军,他们也需要咱们打国军。”“此后的历史,倒还真如他所料,抗战胜利之后,这位‘和平建国军’的第三方面军上将司令又成了国军第九十六军中将军长,在‘剿共’中还有些战果。但毕竟‘共军太狡猾’,一九四八年,和王耀武这位当年的抗战名将一起在济南被围,此时,吴化文的俊杰本色再次显露无遗,当机立断地临阵起义,让许世友一周时间便拿下济南,俘虏了王耀武。”“当年率军赢得万家岭大捷、雪峰山大捷的王耀武,被吴化文背后捅上一刀,在战犯管理所里郁闷不已,写信给吴化文,责怪起义为什么不叫上自己,吴化文大笑,说王耀武既没有逃跑经验又没有投降经验,整天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不找他。这段对话,足以让所有人为之语塞。”“第一个冲进总统府的殊荣,就落到了这支‘前国军’的身上,却也害得大陆上的历史学家们不太愿意提及这一点。”
真是让人感叹,显赫高官,竟是如此这般。不过,和赵普比起来,吴氏还是一个见大巫的“小巫”,但手段,已经这样了。今古辉映,更可以见得人性之善恶。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秦始皇是不是大英雄无关百姓事
- 下一篇:马寅初错在哪儿?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