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黄河段想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9年11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涤荡过中华文明千年风霜的黄河,是一盏沙漏,漏一壶亦喜亦悲的佳酿;是一柄古剑,磨一道亦情亦愁的豪光;是一方铜镜,映一轮亦盈亦亏的明月……黄河举杯邀月,舞风弄影,吐出两个字——沧桑,于是翻腾的思绪给了你一支竹篙,要带你回溯那个神秘的河源。
    那是个怎样的年代呀?
    埃及正沉浸在克复失地,驱逐异族的复国喜悦之中,太阳神拉的光辉重新照耀了尼罗河。
    希腊的先民在普罗米修斯圣火的指引下才刚刚踏足巴尔干,第一次见到美丽的爱琴海。
    城邦林立的美索不达米亚正热切期盼有位王者统一两河流域。
    而印度还远非雅利安人的印度,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碰撞,白种人和黑种人的战争还在继续。
    这是个神话与现实交织,诸神与英雄相叠的时代。文明的第一次花期已然降临,含苞待放的花朵遍布五洲四海。
    而此时的中国,此时的黄河正经历着千年前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那样的洪水泛滥。乘一叶方舟,诺亚轻松的逃过了那场旷日持久的大洪水,却置亿万生灵于水火而不顾,他很不屑的说:“上帝只选择了我,他们有罪。”千年后的中国没有方舟,有的是“居家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的昏蛋。那个昏蛋为治水操劳半生足迹踏遍九州,九川,九山,九泽,硬使如脱缰野马般汪洋恣肆于幽燕淮泗间的黄河之水第一次被束上了缰绳,那位驯马者,便是有夏一代开创者,禹。历史是公平的,禹的付出获得了丰硕的回报,治水不仅仅作为彪炳千秋的伟业永远铭刻于华夏子孙的心间,治水作为一段历程,更使得禹的高尚品格——“其德不违,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深得人心。这种人望已超乎一个部落,或某个部落联盟并随着大禹治水传遍九州,而部落间的交流与协作也在治水的过程中与日俱进;民族融合的趋势,天下归一的理念也应运而生,人们已然能听到夏王朝的胎动了。
    就是那场夺取了千万人生命的大洪水,造就了一代英雄,也造就了中国历史由酋邦到王朝的质的飞跃。
    大禹也因此成为第一个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的中华帝王。
    2
    大禹治水是对黄河下游水道的一次人为界定,但从更深层次而言,它其实是一个民族对自我的界定。黄河水道在之后的千百年间更迭部下百次,在历史的尺标前,可见第一种界定的渺小,但禹在我们民族内心深处开辟的那条水道,却永远地被定格在一部华夏史之中,如果非要从后世的圣贤中找一个与禹相提并论的话,那估计就只有孔子了,孔子界定了我们民族性格的上层,而这种界定本身遍是基于孔子对“三代”社会的绝对化,而大禹治水正是“三代”的滥觞所在,说儒学“仁”的理念部分的源于治水精神的升华并不为过。从某种意义上讲,洪水造就的大禹才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真正内核,比如,强韧的生命力,实干精神,还有对强者的依赖,等等作为那些可以称之为原点,道标,底色,基调和精魂的东西,他们历千年而不变,时至今日还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3
    当年界知命的秦始皇在即位三十七载,称帝一十一年之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临会稽,望于南海,那时离禹东巡狩,会诸侯于会稽已有千年。自认“德比三皇,功盖五帝”的赢政当然不会诚心诚意的来拜祭大禹。他是带着东并六国,北挫匈奴,南吞百越的霸气来耀武扬威的,看看那篇颂秦功业的时刻吧,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髃臣诵功,本原事夡,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毝猛,率觽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闲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髃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字里行间除了矜于攻伐,就是淫于苛政,始皇立于会稽之巅,听随从官员大声诵读此文之时,应当是兴味盎然,志得意满的,一位置江山于股掌的霸主有足够的资本和气概来领受这一席溢美之辞,来鄙夷中华王朝的开山鼻祖,来索求嬴姓龙脉的千秋万世,然而秦帝国的斜阳已悄然将余辉洒向始皇两鬓微霜的面庞。禹是卒于会稽的,凑巧的是,会稽似乎也注定要成为嬴政生命的最后驿站。始皇一生出游五次,最后一次的终点就定在会稽,同年,始皇自会稽北归,崩于沙丘平台。于是,胡亥载着一车被咸鱼所盖的尸臭入主了咸阳,秦朝死了,胡亥继承下来的,只是陈尸间里阵阵的恶臭。黄河对于大秦帝国应该不会留下多少印象,除了蒙恬将军饮马河套,威镇漠北,大概就只剩下那场烧了足足三个月的阿房大火了。“天道轮回,因果报应”,黄河见证了秦王朝金戈铁马军功立国而得天下,也目睹了严刑苛法暴政治国而乱天下,穿越时空,你不曾听到黄河那声悠长悠长的叹息?
    秦始皇与大禹在会稽山的“会晤”可以看成是两种治国理念的撞击,因乱世而生的法家思想以经世济用的时代特色力促秦一统天下,这固然是对王道思想的巨大胜利,但单凭这一点秦始皇就想挑战事实上是以禹为象征的中华传统思想,未免太妄自尊大了。始皇帝想把这种颠覆毫不含糊的铭刻于祭拜天地的圣地之上,于是有了以上那篇石刻,但历史同样毫不含糊的颠覆了始皇的意愿,他的帝国因为他的“努力”短命了好几年,而法家思想最终还是敌不过植根与传统思想最底层的儒学而淡出了历史舞台。如果始皇泉下有知,或许最令他尴尬的是,会稽山上他的石刻却可笑的反证了禹的价值。我敬佩秦始皇敢于对古圣先贤说不的勇气和试图斩断传统链条的努力,然而理智为激情所制则十足是一介莽夫——中华民族的个性历夏商周三代早已基本定型,如果此后再对我们民族的自身个性加以否定,那无疑是自欺欺人了。社会的进步之于一个民族始终都是嫁接的而非重起炉灶,中国历代的革新运动都映证了这一观点。
    4
    站在秦晋相望的壶口瀑布,感受惊涛拍岸,也体验心潮澎湃。不禁想到陈子昂的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我想象黄河与大禹在此酌酒对饮,布局对弈,闲云野鹤为之伫足,灵猿鲲鹏为之止步,正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两人酣斗三日,黄河不胜酒力,终于醉倒,等黄河醒来,大禹早已飘然而去,低头再看棋局,大禹还是赢了半目。黄河第一次输的心服口服。之后,中华帝王一个接一个造访黄河府,我在想,黄河会不会萌生与陈子昂相仿的慨叹呢?汉武帝来过,这位雄才伟略,一生务于开疆拓土宾服四夷的强者,面对黄河水患,却显得如此颓然无助——
    “瓠子决兮将奈何?魭魭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沉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武帝最终制服了水患,复禹旧道,使黄河安宁达50年之久,然而,武帝赢了黄河的棋,却永远赢不了黄河的酒。即使是那盘棋,也赢的不甚光彩,武帝治水,把白马玉璧沉于水中,还筑宫河畔,简直对水患敬若神灵,缺失了几分帝王应有的自信和气魄,黄河当然不屑与之对饮。刘彻恹恹地走了,继续回到他的大漠去猎取权势。之后,隋炀帝也来过,一位相当气派和富有诗意的帝王,他贯通了中华五大水系,将黄河之水北引至幽州台,南汇入钱塘洲,驾龙舟,自东都至江都,一路多少莺歌燕舞,多少烟雨楼台,却在一句“好头颈,谁来斫之”中烟消云散了,只引来后人一句叹惋:“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禹呀禹,让黄河那有心思再欣赏炀帝的头颈,杨广更加尴尬的走了。黄河怅然地举杯独酌——难道天地间再也造就不出一个可以与大禹一较高下的人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吟哦都显得不够豪壮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呀,听到你体内大禹的精魂的呼唤了吗?那是从巍巍昆仑传来的轰鸣。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