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君臣际会之秦昭王与范雎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0年04月2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翻开卷帙浩繁的史册,不少的朝代如流星般转瞬而逝。强大的秦帝国虽然统一后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然而它却是有强大的基础孕育而成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秦的历史上,有许多值得提及的明君,如知错就改的秦穆公,挽救楚国的秦哀公,勇于变革的秦孝公,知人善任的秦昭王,威风八面的顷襄王,以及最后统一中国的嬴正始皇帝,确都为秦的统一创下过赫赫业绩,而使秦最终能奋威而扫六合——这是需要认识到的,不能因统一后的短寿而忘却它质变前量的积累。
    所谓慧眼识才,这其中也出现了许多善于辅佐君王的贤士,尤其是进入战国之后,为秦效力的许多雄辩之士,也为秦的统一添上了功不可没的一笔。自从卫鞅变法过后,秦国之力立即改观,之后的舌辩之才很多,我最推崇的是范雎。也许有人会说张仪能连横而破合纵,然而我以为他的本领就像会鸡鸣狗盗的孟尝君一样,使用的不是光明磊落的方法,没有多少值得真正为人称道的地方。而范雎对秦昭王的一番话,却如后世的居于隆中茅庐的诸葛孔明对刘备的分析一样,剖析了天下的形势,以及秦今后应采取的措施、策略,可谓纵横捭阖,使得秦昭王听后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拊掌大悦,对他倍加尊敬。
    秦王为何会如此兴奋?我们知道,秦的许多君王都是有着勃勃野心的,统一中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而此时昭王听了范雎的话,觉得庞大辽阔的九州华夏,马上都是秦家天下了,心中当然十分高兴了。有人或许认为秦朝的国君大都阴险狠毒且残忍无比,我认为这一方面是人们出于某种原因的误解,另一方面是不明白当时的形势。当时正是诸侯纷争,一片混乱时期,哪个国家不想统一中国呢?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各施伎俩,各耍手段,必是再所难免,因为你不吃掉我,我必然要吃掉你,各个国家进行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丝毫不能怠慢的。虽然有时几个国家表面上联合起来,其实内部矛盾是非常尖锐的,钩心斗角是贯穿始终的,“适者生存”在彼时是一条非常明显的真理。
    究竟谁能统一中国呢?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各有彼此,然而真正有实力最有可能的大概只能是秦国了。当时的许多谋士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也一再向秦王提及这方面的问题。秦国到底具备哪些条件呢?正如苏秦所说,秦国的地势是特别优越的,土地肥沃,山河险固,黄河和函谷关把秦与诸侯国分开,使秦能够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国力建设。苏秦虽然看到了这一点,然而他是不走运的,他来的不是时候,秦惠王借羽翼未丰怕被诸侯识破野心而婉言谢绝了他的毛遂自荐。
    光有地形上的优势是不够的,战国时代是纵横家的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对待真正有才之人采取什么态度,是否给予充分信任,与之推心置腹,这也是十分关键的。另外,与诸侯国之间采取什么策略才是最恰当的,国君是否是一个有作为能奋发的国君,这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面。范雎从死神手下逃脱,孑然一身,来到秦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他要想凭自己胸中韬略来打动秦王,是很不容易的,苏秦就是前车之鉴。然而范雎却很幸运,他遇到了欲有作为的秦昭王,当他精当地分析了秦及天下形势以及秦国今后应采取的方针政策之后,秦昭王欣喜万分,他抛开范雎的身份、地位,甚至不问这位名为张禄的魏国人为什么来到秦国,便决定毫不怀疑地重用他,这正是秦国沿袭多年的一个巨大优点——用人不疑,因才施用!
    范雎是这样说的:秦国现在的策略是越韩、魏而攻齐,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既损兵折将又得不到实惠,正如以往齐攻楚一样,虽然胜了,然而却消耗了自己的国力,给了诸侯国以机会,结果遭到了诸侯国的合击,最后倒霉遭殃的还是自己。因此秦国应立即停止做攻打齐国的蠢事,而应当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因为与邻国作战,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土地,得一尺便是一尺。韩魏是天下的枢纽,如果控制了他们便可以使之成为自己的门户,从而在和别的诸侯国对抗的时候就居于有利的地位了。对魏国可以先用资财笼络,与之搞好关系,不行的话忍痛把土地割给它一块以笼之,再不行索性驱兵前往,迫使它亲附自己。
    范雎的分析是正确的,他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征服了秦昭王,使他采纳了自己的政治策略,对外攻打韩魏,蚕食土地,不断壮大自己,后在长平之战中一举击溃赵国的四十万大军,震惊诸侯;内政上,有思想有头脑而又想振作起来的秦昭王当然不肯使自己的权力掣肘于旁人,他毅然决然地按照范雎的决策废掉了太后,把把持朝政的穰侯,高陵君,华阳君等皇亲全部驱逐出去,全权下放,任用范雎为相,封他为应侯,对他尊崇有加,让他放心大胆地为秦国出力,使范雎终于找到了施展自己胸襟抱负的土壤。
    纵观范雎的遭遇,他能够在自己九死一生的危急关头清醒的判断形势,从而逃离魏国,这确实是不容易的。到了秦国之后,他又靠着自己的聪明睿智和伶俐的口才征服了想有一番作为的秦昭王,从而不仅使秦国从此走上了真正的军事强国之路,而且找到了可以尽情发挥自己卓越才华的政治舞台,使自己垂名青史,这应当是后世有头脑的君臣共同思索的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