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神秘文化

神秘文化

新搜神记·三星高照之福星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9月2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绵阳梓潼文昌大庙洞经乐班

古人认为浩渺无际的星空是众神的居所,每一点星光都是一位星辰之神。星辰之神虽然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却被认为是地上万物的主宰。起初人们把天上星辰想象成恐怖的怪兽模样。道教兴起,他们也被晋升官职,统称为星官。其中有三位星官的职责最为重要:他们分别是专门赐予福气好运的福星,负责加官晋爵的禄星,保佑人们长生不老的寿星。三位合称福禄寿三星。

木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称之为岁星或者福星。

由于人们常在东方看到木星升起,而五行观念中东方属木,所以就称之为木星,他的星神名为岁星神。

《天官·星占》里讲:木星照耀的国度,赐幅于君王,保佑他政权稳定。

星相家们近而引申为:“岁星所照,能降福于民”是说岁星照耀的地方,百姓也能够得到好运和幸福。看来早在西汉以来,人们就把木星作为赐福之星看待。

可天上星辰数不胜数,为什么偏偏选中木星作为福星呢?或许是人们看重他的明亮出众,引人注目。

但明亮还不是人们选中他的主要原因。木星不仅是看上去很美,还有重要的实际功用。

彭祖八卦像

那就是他的另一个名字“岁星”所标示的含义:用来纪年和修订历法。古人发现在每晚同一时刻观察木星,他的位置都有微小差别,但变化量极小,不易察觉。如果以年度为单位来作比较,这个变化就非常明显。

而这种变化的周期是恒定的,因此在古代天文学家眼中,木星就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天空就像是一个大时钟,木星就像是大时钟的指针。只不过它转一圈不是12小时而是12年。古代天文学家用这座大钟作大跨度时间的调整校正,以修订历法。

不仅如此古人还发现木星与农业收成有某种关联。《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一段文字讲到木星12年周期。大意是岁星所在的地方,保证五谷丰登,第三年会有饥荒,第六年进入衰落,第十二年开始兴盛。

古人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变化。而气候对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地位极为崇高。

以《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来看,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政府专门建造的庙宇来供奉岁星,而且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在紫禁城南的仙农坛旁边就有一座祭祀岁星的大殿,每到金秋时节,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在此举行盛大仪式,祈求岁星赐福天下,保佑五谷丰登。

民以食为天,丰收当然是福,因此岁星后来被赋予福星称号自然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然而这位赐福的岁星神,还有一个令人恐惧的别名,叫做太岁。俗语里讲太岁头上不能动土,说的就是这位太岁星神。为什么寄托人们美好心愿的福星,居然还有太岁的凶神一面呢?

这是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绘制于一千三百年前唐朝开元时期。名为《五星二十八宿图》,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二十八位星神形象。排在众星之首的福星,却有着一付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一袭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他的代步工具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

三星

岁星排在首位,足见他地位的崇高。旁注文字中还详细地记录祭祀制度,祭祀岁星的等级也是最高的。这幅画像的作者梁令瓒是中国古代天文技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将福气、好运这样的字眼,与他所画的怪兽形象联系起来。为什么早期福星形象与今天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让我们从那句人尽皆知的俗语说起,太岁头上不能动土。

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观念,也是源自古人对木星的观察。照古代占星家的理解--岁星,也就是木星并非总在天上,白天里他是在地上的行宫居住。只是到夜幕降临,岁星才腾空而起,开始一晚的巡天旅行。天亮时他又回到地面,取道陆路返回行宫休息。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当然这行宫所处的方位也因年度和月份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人们在破土动工盖房以前都会请教风水先生,问清岁星今天所处方位,以防掘到他地下的行宫----这叫冲撞太岁----也就是太岁头上动土。这种迷信的说法在唐以来的风水堪舆书籍中都有记载,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这理论却存在一个明显自相矛盾之处,那就是对太岁所在方向的判定,因为方向只是相对概念。

唐代文人笔记《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太岁现身大开杀戒的故事:有个叫王丰的人,在院中掘地挖坑发现一团怪肉,在土下营营蠕动。他非常害怕,赶忙将土回填。但怪肉却越长越大,无法盖住,王丰急忙逃走。到了晚上,怪肉居然闯入家中,越长越大挤满整个房间。王丰一家人惨遭毒手,无一幸免。

这位唐朝人无意间冒犯了太岁,果然遭受严厉的报复,搞得家破人亡。

这种被称为太岁的肉块在沈阳市也发现了一块。显微镜下的观察解开了千年的太岁之谜。农业专家的鉴定结果:这是一种罕见的复合菌聚生体,他虽然没有手脚内脏不是动物;也没有根系枝叶不是植物;但他是有生命的,与蘑菇,灵芝,茯苓相近,同属菌类大家族。

三星

但这怪肉不一定需要氧气和阳光,也没有根系摄入周围土壤里的矿物质和有机养分,在空气中能够迅速生长。

也许就是因为这奇特的种种,使唐朝人们迷惑不解,进而心生畏惧----后来风水先生索性把他与岁星信仰联系起来,最终使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广为流传。

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唐朝时岁星神同时具备吉祥和凶险的两面性。虔诚供奉可以得福,轻漫冒犯必遭灾祸。但随着太岁神凶险一面被民间故事越传越离奇,人们反而忘记岁星原来的赐福星官身份。畏惧之余也就对他敬而远之,从此福星与这位令人敬畏的岁星分道扬镳,人们转而去寻找其他能够寄托福气和好运的偶像。

与太岁凶神形象分道扬镳,福星再一次转变是从唐朝开始。《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唐朝官员后来成了福星的人间化身之一。

中唐德宗时期,也就是公元790年前后。湖南道州,一位年轻的官员走马上任。这位官员是新来的道州刺史,名叫阳城。据《新唐书·阳城传》记载:他是唐德宗时进士,原来官职是谏议大夫,为人耿直。因弹劾权奸被降职为道州刺史。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道州百姓免罢黜了一项恶俗---进贡侏儒。

封建社会,照例每年都要进贡土特产品给皇帝,称为任土贡。而道州的土特产与众不同---把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送到宫中作太监。

三星吉祥

道州并无那么多侏儒。历任刺史或为了逢迎皇帝,或迫于淫威,便把好端端的儿童置身于陶罐中,只露出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

新任道州刺史阳城的到来,使百姓看到希望。阳城首次提出取消进贡侏儒惯例,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他说:首先,历代典章制度没有下属必须上贡矮奴的规定。此外,即便道州有身材矮小的百姓,他们也只是矮民,而不是什么矮奴。

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阳城一番义正词严的申述,或许是令当时皇帝良心发现,抑或是畏惧朝野反对呼声,进贡矮民的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人们感激这位救民水火的父母官,于是建庙供奉。又因为阳城令道州百姓母子团圆,重获家庭幸福,于是敬奉他为福神,阳城庙也称作福神庙。

山西稷神庙壁画文昌--众星官

星官消除天灾,好官免去人祸。于是唐朝以后,天上福星与人间的好官阳城,渐渐合二为一。清官身份的福星从此诞生。

在500年后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这位福神阳城,完全是温厚的长者形象,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福星样子。

很多人认为人的五官长相蕴含命运的玄机。未来能否大福大贵,相面大师一望便知。但有福相只是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能被上天选中。方法就是要拜神,拜那位专管此事的神明,赐福的天官。

南岳衡山的三官殿,供奉着三位神:分别是天地水三官,中间一位就是赐福的天官。从宋元以来,赐福天官的名望越来越高,渐渐取代过去岁星神和福神阳城,成为新一任福星。

这位后起之秀,为什么能成为人所共认的福星呢?

这还要从天地水三官信仰起源说起。

范进的房子

三官信仰,渊源很早。东汉末张道陵自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真传,开创了五斗米道。为吸引更多当地的信徒,他把民间天地水的自然崇拜纳入自己的教义系统中。他的道徒中有两个职务最为重要,祭酒和鬼吏。

祭酒主要负责讲授老子的《道德经》;而鬼吏则负责为人治病消灾。具体办法是:将病人的姓名和忏悔的意思,写成文书,一式三份,一份呈给天官,放在山顶;一份呈给地官,埋在地下;一份呈给水官,浸在水中。这叫做“三官手书”,宣称这三官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也就是说天官赐予福运,地官宽恕罪恶,水官消解灾难。道教宣扬的三官信仰流传深远,尤以天官赐福的说法最得人心。甚至贵为天子也笃信天官赐福的说法。

1982年5月,河南省登封县一个农民在中岳嵩山峻极峰顶的石缝中,发现了一通唐朝武则天时的金简,内容是乞求天官为武则天免罪赐福。

1994年在南岳衡山,也发现宋徽宗时投在山崖上的内容相近的金简。这藏于峰顶的事实,正是“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向天官求福的印证。

道教的一项全新策划重新塑造天官形象,也决定他将来的演化之路。这天地水三官三位一体,很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策划的开始,是将他们塑造为有名有姓的人,知名度越高越好。于是中华的三位始祖---尧、舜、禹成为最佳人选。尧帝资格最老,他观天象以定四时节气,与天的观念很相合。舜帝巡游四方划分天下为十二州,教民勤于农牧,合于地之厚德。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替代原来的水官顺理成章。

但精彩之处还在后面,道教策划的真实意图在于塑造永恒的崇拜偶像,并且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三官信仰深深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种方式就是节日。

寿筵试验

道教著作《历代神仙通鉴》中把天地水三官诞生神话和三个重要民俗节日联系在一起。书中说到,元始天尊吸取天地间精华之气,在体内孕化成灵胎圣体。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尧帝降生。七月十五日,舜帝降生。十月十五日,大禹帝降生。他们三位的生日后来成为三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即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尤其是天官的生日正月十五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至今还是最有影响的民俗节日之一。

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赐福的天官终于降下凡尘。过去他是高坐在庙宇中的威严天官,接受帝王虔诚的供奉。现在他是装束富贵华丽,和颜悦色的福星;无论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福星往往粉墨登场,殷勤地为观众送来好运和福气。

这就是福星奇特的演化之路:

最初他发源于先民对木星的星辰自然崇拜。西汉以来,他是保佑丰收的赐福星官---岁星。但唐朝时,太岁神的凶险一面被过度传扬,大大削弱了岁星的赐福意蕴,人们转而把纳福迎祥的愿望寄托在一位人间好官阳城身上,认为他就是福星下凡来救苦救难。明清以来,道教神系中的天官后来居上,最终成为人所共认的赐福天官---福星。

福星与禄星和寿星一起频频亮相,成为最受民众欢迎的吉祥星官组合。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