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藏文化

藏文化

阿里古格玛尼墙和卵石剔刻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阿里古格王宫玛尼墙长达千余米,墙体为泥土夯筑内外墙表的上部均整整齐齐镶嵌有千余块玛尼石刻。表现内容有各种神佛、祖师造像、经文、符咒、图案等造型多彩多姿,石材色彩斑斓,有锈红、青灰、深蓝、浅绿、乳白等。王城脚下的扎布让寺院北坡下和阿里玛那寺也建有规模宏大的玛尼石刻墙,上嵌有数百鹅卵石剔刻浮雕人物造像和六字真言经文玛尼石。

古格卵石剔刻石质多为光滑、玲珑,白而坚实的大卵石,雕刻效果明显,卵石的浑圆形制,自然产生出一种立体感,规格一般在20-60厘米之间。刻画简洁,线条均匀流畅,造像多为单体,一般不加纹饰,站立的像选择稍长的椭圆形卵石,坐像则选择稍圆的卵石,三人组合像则将长椭圆形卵石横置布局,充分利用卵石的自然形态,因石布局,因材施雕。

古格卵石玛尼剔刻具有北部地域特色,以造像为主,题材较宽泛,现实题材增多。石刻中写实人物造像十分突出,其中的《贵妇诵经礼佛图》,是一件表现现实题材的极有价值的卵石剔刻,卵石略皇方形,上部刻垂帐,左上角有一尊小佛像,正中的贵妇长辫后披,内着长袍,外披披风,盘腿坐于垫上,贵妇一手持念珠,一手持经书,一幅贤淑、俊俏、温馨的神态,拉长的身段比例,更增加了贵妇的秀美感,右侧还刻有一个花边小柜,上置一小水壶和一个插花小瓶,贵妇下方置一交叉腿的经书架,点缀出了贵妇典雅的生活环境。

文字类玛尼石刻在阿里较为普遍,这里是古老的象雄文明的源头和×后宏期文化再度昌盛的发祥地,亦是各路高僧、大德、译师云集荟萃的圣地,礼佛、译经、著书立说活动成为佛门盛事,当时当地的民间艺术也受其熏陶,直接运用各种雕刻手法表现这一时期的文化昌盛的特征。故文字类玛尼石刻首当其冲,呈百花齐放之势。梵文兰查体、梵文异体文、藏文楷行书广泛用于六字真言、三字真言及其它经咒短句的书写,还有不少刻石在文字空白处加饰莲瓣纹、双鱼纹、伞盖纹、莲花纹、盘长纹、日、月图符、雍忠图符、佛塔、法器、供器等装饰,开创了图文并茂的新体式。

藏族玛尼石刻艺术以洒脱轻快的造型、简洁朴实的形像语言,自由随意的构图布局、醒目悦愉的视觉观感,极富感召力的表现手法,于不经意中展现着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豪壮之气。玛尼石刻以浓重的佛教色彩,深邃的×内涵,潜意识的感召力,挚朴的民族民间韵味特色而被誉为遍布雪域西藏高原独具风采的展示石文化的大地艺术,成为藏地一大人文景观。玛尼石刻更以其巨石特有的坚硬、厚重的纪念碑式的永恒性和潜在的伟力传达着雪域藏族人民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精神寄托。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